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西北地区机车检修、铁路起重机造修基地和通信铁塔等钢结构综合生产基地;国内技术领先、品种齐全的工矿机车制造基地及国内一流的陆上风电塔架制造基地。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出城入园、整体搬迁和转型升级,将在兰州建设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三基地一中心一总部"(即机车、城轨、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的造修基地;立足甘肃,面向独联体、亚洲及一带一路的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车     
正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西北地区机车检修基地和铁路起重机造修基地,是国内技术领先、品种齐全的工矿机车制造基地,是国内一流的陆上风电塔架制造基地。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出城入园、整体搬迁和转型升级,将在兰州建设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三基地一中心一总部"(即机车、城轨、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的造修基地;立足甘雨,面向独联体和亚洲及一带一路的出口基地;新产业、核心零部件等新产业链的辐射基地;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铁领域的首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大奖诞生: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责任有限公司(简称"唐车公司")参与建设并提供全部高速动车组——CRH3型动车组的"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获201 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唐车公司也因此获得了此项大奖,成为惟一获此殊荣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中国中车和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在高铁领域正式启动。该创新中心将以青岛为核心区域,充分发挥中国中车的行业引领作用,全面建设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具有"聚智、协同、转移、辐射、合作"功能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国家高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交通强国聚焦产业前沿2017年11月18日,由傅志寰、刘友梅、丁荣军三位院士共同倡议的首届"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田心论坛"在株洲田心举行。此次论坛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交流的盛会,有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中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讨论。研讨中,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给  相似文献   

6.
王晓刚  夏洋 《中国铁路》2018,(12):20-23
印尼雅万高铁是我国高铁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我国铁路企业应重点关注技术输出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在项目前期对目标国的潜在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提前摸底。通过对印尼境内高铁专利现状进行全面检索与梳理,并结合项目实际,深入分析中国高铁技术输出印尼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为切实保护中国高铁核心技术、保障雅万高铁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铁桥梁运架施工中2台或多台运梁车桥上会车问题,提出一种垂直会车技术方案,并研究与之配套的会车提升装备.通过比较平面会车、垂直会车两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研究会车提升装备的组成、技术参数、技术特点和会车作业程序.结果表明:利用2台或多台运梁车配合1台架桥机进行长运距运架梁,可显著提高架梁作业效率;通过在桥上安装会车...  相似文献   

8.
<正>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所")隶属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也是轨道交通行业车辆专业研究所。中车四方所实施"技术研发与技术产业化发展并举"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轨道车辆电气、减振、钩缓、制动、新产业等核心业务。近年来,中车四方所积极拓展各项业务和巩固干线铁路市场,全面进入了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车辆运用维护装备以及汽车和工程减振等相关多元化业务领域,确立了在中国铁路装备主流技术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5月14日,在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与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就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正式签署贷款协议,贷款额度45亿美元。雅万高铁项目贷款协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单进入快速实施阶段。据介绍,雅万高铁是中印尼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双边合作旗舰项目,是中国高铁技术、标准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0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透露,中国轨道交通未来3~5年将实现智慧列车、可变轨距高铁、600 km时速磁悬浮列车3个"指日可待"。第一个"指日可待"是京张高铁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投入使用,这是一个完全智能智慧的列车,相信从车辆的设计和自动化管理会给乘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第二个"指日可待"是2020年左右将推出一款可变轨距400 km时速的高铁,将解决跨境运输时轨距不一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2日,中国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在西安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我国最高电压等级的高铁"中国芯"6 500 V/200 A IGBT模块。据介绍,该模块先后完成了功率单元、辅助变流柜等阶段试验,并实现机车装车上线运行超过5万km,今后还将在高铁列车上进行相关试验。IGBT中文名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功率变换装置关键部件,也是功率半  相似文献   

12.
经营业态     
《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112-113
<正>中国北车获美国波士顿284辆地铁车辆订单1据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提供的消息,10月23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正式批准,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的招标中首次胜出登陆美国,也是继中国北车2011年获得法国罐车的订单后再次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装备整车订单。自此,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盖。这批地铁列  相似文献   

13.
王润 《铁道学报》2020,(2):I0002-I000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作为共和国的长子,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和出口基地。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公司视察时指出,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一个标志性的产品和产业。他鼓励我们再接再厉,继续领先领跑,通过创新驱动,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高铁拥有核心技术吗?中国南车更高速度试验列车605公里时速是如何跑出来的?中国南车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带您探秘高铁605公里时速。2014年1月20日,第3届"车迷有约走进南车"活动正式启动,中国南车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征集网友到中国南车株洲基地探秘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并安排专家与大家进行现场交流,详情请关注中国南车新浪微博(@高铁见闻)。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代表铁路总公司党组宣布命名决定,并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共同为"复兴号"揭幕,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中车等相关企业及铁路职工代表200余人参加。26日,两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  相似文献   

16.
正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唐山公司)始建于1881年,是中国第一家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车唐山公司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车——"中国火箭"号,中国第一辆客车——"銮舆龙车",研制了中国第一辆货车、第一辆轨道检查车、第一辆特种车和第一辆高级公务车,创新开发出中国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第一列摆式列车、第一列70%低地板轻轨车、第一辆常导中低速磁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1日,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交通部在湖南长沙签订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共两个项目的购销合同。这是中车株机公司旗下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实现当地营销的第一单,两款动车组首列车将于2018年底交付。混合动力电动车组是中车株机公司为马来西亚量身打造的"米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6月29日,京沪高铁已奔驰了6个年头,6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6.3亿人次,开行高铁动车组列车58万余列,累计行程超过76 955万km(接近7.7亿km)。京沪高铁作为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和重大创新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绩单"令人瞩目。在京沪高铁线上最大的高铁车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17日,中车国创基金增资入股中铁物总铁路装备物资有限公司庆典仪式在中国铁物总部举行。中国铁物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中国中车股份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李铮出席庆典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铁物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增堂主持庆典仪式。廖家生在致辞中指出,装备公司要以此为契机,融合中国中车和中国铁物的优势资源,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乘坐高铁的出行体验和服务质量,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司拟研发400 km/h高速动车组。文章结合我国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从运行能力、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角度着重探讨动车组运营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 km/h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