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讨颅骨外伤性、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观察了10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和X线表现。10例中,受伤时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7岁。骨折多见于额骨和顶骨,多发生于颅骨生长的活跃期。骨折同时伴有硬脑膜的破裂是该病的主要病因,颅骨下硬脑膜分离和局部缺血也是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原因之一。头颅X线片复查和骨折局部软组织包块穿刺是颅骨生长性骨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10例年龄35岁~70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使用X线摄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出早期乳腺癌23例,占20.9%。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照,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为79.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指出乳腺X线摄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高度敏感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究了西安地区成年颅骨和正常人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观察到266例颅骨中出现脑膜中窦沟者占37.59%(100例)。其中左侧占60.6%,右侧占39.33%,侧差非常显著。400份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中,出现沟的阴影者占35.75%(143例)。其中左侧占58.77%,右侧占41.23%,侧差非常显著。根据颅骨和X线平片的观察,性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结肠癌是胃肠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食道癌及胃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机会较食道癌和胃癌多,本病术前诊断,目前仍以X线检查为主要手段,且简便易行,适于该病高发病年龄的普查,应不断总结X线诊断方面经验教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水平。本文总结我院1959—1981年来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101例结肠癌,对中晚期(进行性)结肠癌X线分型提出补充分型—梗阻型,并探讨其误诊,漏诊和早期诊断困难原因,以及改进检查方法的点滴体会。一、资料介绍: (一) 资料选择:选用我院1959年—1981年4月,经X线检查拍片(包括钡剂灌肠,钡餐检杳,腹部立卧位平片)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正的直肠盆部以上部位的结肠癌共101例。(二)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性58例(57.4%),女性43例(42.5%)。最小年龄17岁,  相似文献   

5.
采用核多功能仪平衡法测定了10例正常人及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的右、左室射血分数(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LVEF)。结果表明,肺心病组其RVEF显著低于正常组。若以RVEF<45%作为早期肺心病的诊断指标,一些心电图和X线尚未出现改变的慢支或并发肺气肿者,即可诊断为早期肺心病。此外,肺心病患者其LVEF亦减低,提示肺心病左心功能亦受损。故RVEF的检测对肺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项简单经济、无创而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晶、透照、X线对276例乳腺包块进行术前检查与病理对比,其中乳癌120例,3项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56%、74%,3项联合诊断符合率达92%。各项检查诊断符合率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液晶、透照检查操作简易、无损伤、诊断迅速,可作为临床及普查首选方法。液晶、X线检查对早期癌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强调联合诊断,互为补充,减少漏、误诊,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以往治疗头颅电烧伤,尤其是高压电烧伤常致头皮坏死、炭化、颅骨外露、坏死,为颅骨坏死区钻孔,逐步清理坏死骨片肉芽创面植皮,或去除坏死颅骨后皮瓣修复。我们自1991年~1996年采用在无感染的创面上保留坏死颅骨,皮瓣覆盖治疗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2~51岁,为高压电接触头颅烧伤,烧伤总面积4%~17%,头颅皮肤缺损6cm×8cm~9cm×12cm,坏死颅骨约4cm×7cm~8cm×11cm。修复组织:局部皮瓣3例,前臂皮瓣带蒂转移2例,头皮扩张器1例.本组患者除伤后早期有短暂昏迷外,无其他并发症.头颅CT检查未发现脑挫伤及颅内…  相似文献   

8.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容易误诊。1971年~1989年,我院收治7例。诊断依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治疗结果:优6例,良1例。作者探讨了以下3个问题:①损伤机制;②误诊原因及其防止方法;③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只有少数Ⅲ型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合并有晚发性脊髓损伤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探讨动力髋螺钉 ( 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生物力学机理。方法 用 DHS治疗 1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术前行骨牵引 ,手术在“C”形臂 X线机透视下进行 ,开放解剖复位后行 DHS内固定。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 1例患者骨折愈合 ,时间 6~ 1 0周 ,平均 8周。 1例术后感染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半年后取出内固定。其余髋关节功能皆优良。结论  DHA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解剖对位、内固定坚强 ,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采用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中膝关节10例,髋、肘各1例。以青壮年为主。临床主要为膝关节肿痛,病程长,渐加重,多有外伤史,关节功能多无受限。关节穿刺多抽出血性液。X线早期仅有软组织肿胀阴影,个别可见结节样阴影。文中重点讨论了其X线特征及治疗。强调以早期滑膜切除为主,术中尽可能不损伤运动系统肌腱,术后早期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一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应用钼靶、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3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04例仅行高频超声检查,98例仅行钼靶X线检查,两者联合应用者116例。结果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78.6%,误诊率11.2%,漏诊率10.2%;单独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7%,误诊率10.6%,漏诊率8.7%;联合应用超声、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93.1%,误诊率4.3%,漏诊率2.6%。单独应用高频超声或钼靶X线检查与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及漏诊率有统计学差异,误诊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检查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互补性,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记住下列方法是掌握肝损伤的捷径: 诊断临床臆断比任何特殊检查都重要。可出现局部疼痛、反跳痛和低血压三联征。X光平片可看到助骨骨折和横膈异常。腹腔穿刺呈阳性有助于诊断,但是,如果没有血,仍有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瘤乃结肠比较常见的病变之一,据 shauffer 氏统计,约占全部癌瘤7——10%。结肠癌之早期症状很不典型,与结肠其他许多病变不易分别。特别是有个别结肠癌病例呈现上消化管或其他系统疾病之症状,确诊时多至晚期,己伴发转移,难以施行手术治疗,预后不佳。在结肠癌之诊断方面,X 线剂造影检查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并确定癌瘤之范围与部位。今选择30例经过剂造影及一例拍摄腹部平片检查共31例分析如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1.本文对80例剑鞘气管进行X线、临床的初步研究。资料表明剑鞘气管好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男性。也可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人,它与吸烟、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损害有密切的关系。剑鞘气管是诊断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损害如老慢支的一个X线征象。特别是当常规胸片表现阴性的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损害,如老慢支等提供了客观指征,增大了X线的诊断价值。同时指出,认识剑鞘气管有助于与其他气管疾病如气管癌、转移癌、纵膈肿瘤等鉴别。2.剑鞘气管的管壁增厚、僵硬、弯曲和环状软骨骨化同样是慢性阴塞性呼吸系统损害的重要X线征象。若剑鞘气管和气管壁的改变两种征象结合起来可能会提高X线诊断的正确率。3.本文通过10例气管镜对剑鞘气管的形状和动态观察。认为剑鞘气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软骨环前弓部较易于损伤或损伤较严重以及来自气管侧方压力增加,导致气管冠状径变窄、矢状径增宽。还讨论了剑鞘气管的诊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方法建立30只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进行分组。模型组和BMP-2治疗组(即BMP-2组)进一步制作左胫骨中段横行骨折模型,并于骨折当天在骨折局部分别皮下注射对照病毒和BMP-2质粒的慢病毒,而对照组不作骨折处理,只在相应部位皮下注射等体积的PBS。4d后分别处死各组3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检测骨折局部皮下BMP-2的表达情况;治疗8周后处死其余大鼠,取左胫骨进行X线检查并评分,测定骨密度及骨的生物力学指标,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 BMP-2组大鼠骨折处皮下组织B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胫骨X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是BMP-2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MP-2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P-2组大鼠胫骨3点弯曲参数(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破坏载荷和破坏应力)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明显下降,而BMP-2组各参数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骨痂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软骨性骨痂较多,骨小梁较细,排列稀疏紊乱,而BMP-2组大鼠可见大量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变,新生形成大量编织骨小梁。结论慢病毒介导的BMP-2能促进骨形成,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71年~1989年,我院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合并延脊髓受压32例。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及其测量。术后随访平均6年。优良率达87.5%。本文讨论了寰枢椎脱位的原因、有关手术操作方法和疗效。提高疗效的关键是在受压延脊髓发生不改逆改变之前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270例大骨节病骨骼系统X线改变,发现多数大骨节病人骨骼系统有典型的X线改变,少数无典型改变。典型大骨节病的早期和轻度患者,改变限于手足;中度和重度患者,自指趾经过腕跺、肘膝、肩髋,损害部位渐多,可达脊椎和头颅,同时四肢关节的损害是连续的,上下肢的损害部位是对应的。不典型大骨节病的四肢损害完全或部分不连续与不对应。此外有指趾无改变而四肢大关节及脊椎有损害者。还有一种在多部位损害中有显著的肱骨上端畸形与缩短。(足母)趾近节干骺部改变,可以单独出现,同时见于全部学龄的儿童,因而是一个早期X线征,与指骨和距骨同样重要,检查了这三个部位可以防止漏诊。单一X线征在鉴別诊断中比较困难,甚至不可能,但综合判断,多数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说明多关节拍片的重要性。但通常并非绝对必要。仅在疑难病案要求严格诊断时,除手足踝外应加拍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经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93例,重点讨论直径≤3cm的小胰腺癌CT诊断。表明胰腺轮廓及实质形态变化,胰头不规则轻度增大或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变形,胰管胆管扩张等是早期胰腺癌的重要征象。提示动态薄层扫描是胰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其确诊率为83.3%。  相似文献   

19.
<正> 胃平滑肌肿瘤较少见,国内仅有个案报导,本病术前诊断主要依赖X线钡餐检查,一旦作出诊断,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即使是恶性平滑肌肉瘤,其恶性程度低,较少发生转移。我们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着重讨论其再分型及各型X线特征及鉴别诊断。一、资料分析: 1.资料来源:16例中包括陕西省医院2例,西安医学院二附院2例,一附院12。均经X线钡餐检查,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两组X线诊断者对194例大骨节病X线诊断的一致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大骨节病干骺端与骨端X线病变、病例诊断的一致率分别为89.74%、90.21%、90.21%,Kappa值在0.76~0.80间,证明两组诊断者应用现试行的X线诊断标准的诊断一致度属于极好范围。同时发现诊断的不一致率在9.78%~10.26%间,其主要原因是难以鉴别掌指骨干骺端与骨端的早期X线征与正常变异。作者认为建立一个大骨节病X线诊断的标准图谱将会提高诊断的一致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