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产销统计权归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作为本行业产销数据的发布,每年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发布权威数据。下面分别以2005、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分别代表2004、2005年行业发生的数据)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相关分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涉及的专用汽车行业数据有:(1)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全国改装车汽车产销量分车型构成”数据(统计企业数:2004年387家,2005年375家);(2)由《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辑部根据企业上报材料统计的主机…  相似文献   

2.
韩林 《汽车情报》2006,(20):38-41
据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家546家,2005年7月底专用汽车企业数628家。国内专用车品种1999年为1337个,2005年为4910个,其中厢式汽车品种1520个,特种汽车830个,罐式汽车676个。产量1999年为17.42万辆,2004年为35万辆,2005年为50万辆。今后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当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透过国家的这一方针目标可以看出,宏观环境拉动着需求,为专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红岩专用汽车研讨会于2004年3月18-21日举行,来自近60家改装厂、10家配套厂的共120余人出席,大会对红  相似文献   

4.
正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标志着行业内持久讨论且悬而未决的合资车企股比开放问题有了最终定论,中国汽车产业将由此迈入后合资时代。从时间表次序来看,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首个放开的领域。股比开放后对专用汽车行业有何影响?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市场上频频闪现。互联网巨头公司们如谷歌、亚马逊、百度和阿里等,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发力研发各种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网联汽车、云汽车、辅助驾驶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智能乘用车和智能卡车等。这些新概念汽车陆续在推向市场。与此相关的各种车联网、远程服务、智能交通等新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围绕着智能汽车等新概念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汽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专用汽车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其产品未来走势如何?智能化专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艾星 《汽车情报》2004,(34):15-18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改装车生产企业上千家,几乎每个主要城市都有几家改装车企业,多的甚至达到30~40家。但各企业产销量普遍不大,以产销量排前列几种专用车类型来说,自卸车中产量最大的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销量只有13505辆、罐式车生产企业中的安徽星马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销量为3781辆,而产量小的企业一年甚至只有一位数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肖献法 《商用汽车》2007,(12):90-91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北京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五"期间,通过跨越式发展,年产量和累计产量均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据悉,截至2007年10月12日,北京集团累计产销汽车500万辆,成为继一汽、上汽、东风之后,国内第4家累计产销逾500万辆的汽车企业,年产量也由200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OICA发布),并形成了涵盖乘用车(轿车、轻型越野车、SUV)、商用车(客车、卡车、专用汽车)所有车型的汽车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环境下取得了很大发展。2005年是汽车工业“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十一五”到来之际,为保持和促进专用汽车行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9月27—29日2005年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1月22日,福田汽车2010年商务年会专用车业务分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与福田汽车合作的近120家专用车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此次专用车商务年会上,福田汽车公司领导及各销售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福田汽车在2010年、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分析了近几年轻卡和重卡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发展格局。然而自200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治理整顿汽车市场及煤炭市场以及市场大环境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内载货汽车市场一样,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在低速、平稳中走过了2005年。  相似文献   

11.
在2004年6月9—16日举办的Auto China 2004上,有30多家商用汽车整车企业参展,其中专用汽车企业有十二三家。共有十三四种二十五六辆专用汽车亮相,它们分别来自专用汽车及改装车企业——郑州红宇、广州宝龙、北京全进(JUNJIN)、北京三兴、北京晨光天云、北京天路通、北京凯特、廊坊京联、山西卓里克劳耐、济南华辇汽车研究所、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等,以及卡车企业——梅赛德斯-奔驰、VOLVO、雷诺、IVECO、江淮汽车等。不少展车属于新品,性能指标居国内同类车型领先水平。下面,选取部分代表车型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专用汽车?各国定义各不相同.在我国,根据国家标准GB/T 17350《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代号和编制方法》,专用汽车定义为:“装置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以及其他专项用途的汽车.” 专用汽车分为一般专用汽车和工矿生产用汽车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左伏桃 《专用汽车》2011,(10):52-53
9月2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一行来到湖南长沙,对我国专用汽车领域的两家优秀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进行走访。这是继2008年走访中集车辆集团和永强汽车后,赵航第二次率团考察专用汽车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排名靠前,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4月是我国政府采购的高峰期,政府对专用汽车的采购量不断增加.哪种车型采购量最大?政府采购呈现出什么趋势?以下是记者根据政府采购信息网公布的信息进行的统计和分析. 中标大单频出 记者对4月份汽车采购项目的中标信息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本月250万元以上汽车采购大项目超过30个,其中半数以上采购项目的内容是专用车.显而易见,专用车在公车采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堪称公车采购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年初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几乎所有厂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汽车市场究竟如何?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依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工对汽车的专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专用汽车市场得以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专用汽车产量为711 887辆,同比增长51.1%(见表1),高于汽车整车的增长速度,专用汽车产量占商用汽车总量的28.7%,比2006年提高了5.6%,总量增长快速得益于三种车型的迅猛增长,即自卸汽车、厢式汽车和半挂车.  相似文献   

17.
正龙岩汽车工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历史超过40年,是福建省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在1970年就制造出了第一台农用拖拉机。进入21世纪后,龙岩汽车工业加快转型升级,2010年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重组了老龙马,并投资建设了年产15万辆微型客车及年产30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201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3年获得国家工信部乘用车生产准入。依托龙岩老工业基础,20多年来龙岩逐步培育发展了龙马环卫、海德馨、侨龙、畅丰专汽等一批优秀的专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主办的1983年改装汽车专用汽车新产品展评会6月16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国务委员陈慕华、薄一波参加了开幕式。这个会展出了解放、东风、南京、京津冀、重型五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和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所属工厂以及其它部门工厂160多家各种改装、专用汽车新产品389辆。这是中汽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新产品展评活动,体现了汽车工业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气象,展示了汽车行业扩大服务领域、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所取得的新成就,反映了我国改装汽车、专用汽车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  相似文献   

19.
一、2006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产量统计 据德刊《Automobil Produktion》2007年第一期载文报道,2006年,在世界13家最大的汽车企业当中,有8家的产量与2005年相比是增长的,有5家是下降的。表1列出2005和2006两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的产量统计。  相似文献   

20.
恽海  崔增辉  王军雷 《专用汽车》2009,(12):22-25,40
2008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增幅放缓,作为细分车型之一的专用汽车同样遭遇较大冲击.2008年我国专用汽车产量为574 004辆,同比下滑19.31%(见表1),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厢式汽车降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出口下滑以及运输量需求减少对厢式汽车的需求锐减;自卸汽车和半挂车的产销量均有小幅滑落;罐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专用自卸汽车产量变化不大,与2007年基本持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