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的特点,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和我国在桥梁建设中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情况,并对全国钢管混凝土桥梁作了统计。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钢桥面铺装技术的研究已历经了十余年,实际使用效果最突出的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该文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日本和我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文章最后对在国内应用较广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3.
陈洪光 《隧道建设》2014,34(7):619-622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外工程中,需要参考或使用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混凝土规范,鉴于中乌两国规范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有助于理解乌兹别克斯坦规范中对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强度等级等概念的规定,先从数理上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制强度的关系进行推导,然后介绍了两国规范对此的相关规定,进行横向对比,并着重对乌兹别克斯坦规范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制强度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乌兹别克斯坦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混凝土标准对配制强度的规定本质上也是基于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要求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具有足够的保证率;混凝土配制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与我国不同,但可以通过变换化为一致,其本质是一样的;指出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机构对2个概念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与我国有不同之处,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轻骨料混凝土桥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戴竞 《公路》2002,(12):7-11
介绍轻骨料混凝土的特性及普通混凝土的区别。用实例对轻骨料混凝土桥梁作了经济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轻骨料混凝土桥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整体结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智  李红 《公路》2008,(10)
通过对国内、外使用年限50年以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与材料的深入调研,提出我国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优化措施:建议我国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底)基层与路床之间必须全线设置足以缓冲差异沉降的粒料垫层;在特重交通的运煤专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与贫混凝土刚性上基层之间应设置缓冲温差翘曲柔性垫层;在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应设置防冲刷封层.  相似文献   

6.
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探讨了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思路,包括:轮胎-路面相互作用的噪音产生机理,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可行性与主要研究内容,结构组合试验方法等,对我国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600 m跨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混凝土拱桥是我国的重庆万洲长江大桥(主跨420 m)。近几年国外对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研究相当活跃。该文对国外进行的两座跨度在600 m左右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进行介绍,以促进国内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功力 《桥梁建设》2006,(Z1):154-156
介绍国内外混凝土梁在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检测技术。对我国桥梁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检测项目、内容及手段,为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传海 《公路》2007,(5):193-199
以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况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合理评价指标,即路面车辙代表深度、路面裂缝率以及路面修补率。此外,应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损状况进行了综合评定,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及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配筋混凝土梁式桥梁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我国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梁的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病害,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对今后混凝土梁式桥梁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董祥 《华东公路》2007,(4):83-86
道路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在我国路基路面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对高掺量粉煤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磨细矿渣粉道路碾压混凝土、硅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等的试验研究结论,论述了道路碾压混凝土在掺合料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在使用过程中均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早期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水泥混凝土桥面的通行质量。本研究结合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病害调查,通过对国内多座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层损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总结我国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的主要损坏类型,并对造成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早期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防止其早期损坏、延长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桥面铺装防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桥梁建造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桥梁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跨江、跨线桥梁已经不计其数。然而,我国对于桥面铺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桥面铺装的使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早期损害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处于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桥梁桥面铺装,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桥面铺装的研究及应用。对于水泥混凝土桥梁,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实施之前,都要对桥面板进行界面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清除混凝土表面强度比较弱的浮浆和异物,以提高桥面铺装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粘结效果及整体性;增加混凝土桥面板的的粗糙性,改善沥青混凝土铺装与桥面板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层间抗剪强度。在水泥混凝土桥桥面板上,由于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一些空隙和微裂缝,给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提供了通道,进入内部的水会侵蚀混凝土并锈蚀钢筋,缩短了混凝土桥梁面板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结构中设置防水层非常重要。对理想防水层(系统)的要求为:在设计年限内不透水,能承上启下将桥面板与铺装层连为一体,共同抵抗交通荷载的作用。本期特稿针对桥面铺装,分析了其防水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并对海洋气候条件下几种不同桥面防水结构体系的耐腐性能进行评价,可为我国桥面铺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在机场工程建设中,采用水泥混凝土道面居多,现阶段我国跑道采用沥青混凝土道面(含道面加盖)的机场在20个左右,约占全国通航机场总数的10%,沥青混凝土道面的优越性并没有在我国机场建设中得到体现。通过对潮汕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案的研究,总结了沥青混凝土道面的相关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逐渐采用了混凝土集中搅拌、商品化供应的方式,混凝土由专门的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到各施工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冰冻地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普遍存在冻融病害,严重影响了道面的使用寿命,显著增加了机场的维护成本,且对机场运行安全构成隐患.该文分析了我国机场道面设计方法的缺陷,提出通过混凝土引气技术改善道面抗冻性能的方法;从强度和施工和易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引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设计抗冻标号Fn为混凝土抗冻性能评价指标,结合现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了需考虑抗冻性能的机场混凝土道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加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混泥土结构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实现混凝土结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的设计理念、设计指标与在该方面技术相对成熟的国家相关规范进行了比对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的设计理念、设计指标与在该方面技术相对成熟的国家相关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依此简述了我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以期望能够为我国以后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引导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红  傅智 《公路》2007,(9):81-84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工艺,由小型机具向三辊轴机组、再向滑模摊铺工艺迈进了两大步;我国长大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与配制技术取得了由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向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聚丙烯腈混凝土路面以及透水贫混凝土基层技术的创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总体工程质量及其使用年限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沥青路面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PC桥梁的混凝土应力限值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与国内外规范有关条款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铁路桥规(TB10002.3-99)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应力限值的规定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商榷,希望对我国桥梁设计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