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淋巴瘤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抗淋巴瘤细胞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以形态学为基础的传统的白血病分类法已不完全适用,研究选择性和/或辅助性的分类技术是很需要的。近年来,白血病及淋巴瘤细胞内各种酶的变异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证实许多恶性细胞都有酶的质(同功酶变化)和/或量的变异,借此可帮助区分其非恶性病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中 P1 6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组织亚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银染技术 (PCR- SSCP)检测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 P1 6基因的变化。结果  2 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 1 2例存在 P1 6基因缺失 ,总缺失率 41 .3% ;1 2例缺失中有 6例在两个疗程化疗后缺失消失 ;高度恶性淋巴瘤缺失率高。结论  P1 6基因缺失在 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其发生率与组织亚型和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单纯性肥胖症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分成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作用,患者的BMI、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服糖后胰岛素也改变明显(P<0.05);而二甲双胍治疗组虽然血压、甘油三酯和BMI也有所下降(P<0.05),但空腹胰岛素和服糖后胰岛素改变不及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可增加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恢复β细胞功能;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敲除胰腺癌细胞AMPK后,二甲双胍干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Panc-1及BxPC-3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anc-1:P<0.001;BxPC-3:P<0.001),敲除肿瘤细胞AMPK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TGF-β1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AMPK磷酸化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已构建热反应元件修饰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8HSEs-hTERTp)调控的基因表达载体肿瘤特异性和热诱导特性。方法①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选择hTERT高表达和低表达的细胞株作为该研究阳性细胞株和阴性细胞株;②收集前期已包装成功的热反应元件8HSEs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联合调控自杀基因PNP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8HhP病毒液,感染hTERT+SW480细胞及hTERT-MKN28细胞、hTERT-MRC-5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治疗载体的肿瘤特异性及热反应特性;并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热刺激条件下目的基因PNP在不同hTERT水平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hTERT mRNA及蛋白在SW480细胞中高表达,在MKN28细胞和MRC-5细胞中低表达甚至阴性表达;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HSEs-hTERTp调控的目的基因PNP只有在43℃处理下的SW480细胞中呈现高表达,而在阴性细胞株MKN28和MRC-5中PNP表达较少,而常温下SW480细胞中PN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热处理组。结论 8HSEs修饰的hTERT启动子可以明显提高治疗载体的肿瘤特异性及热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     
早在1956年发现人的体腔积液中有的细胞大多数为非整倍体以后,在肿瘤细胞的染色体研究方面已积累了大量资料。用染色体的分析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疗效估计和肿瘤的病因的探讨,也做了很多工作。实验证明:良性肿瘤细胞在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几乎100%都是二倍体,且大多数细胞都是46条染色体众数;而恶性肿瘤细胞的染色体都有十分明显的改  相似文献   

9.
激光是60年代科学技术成就之一。自1960年第一台固体激光器问世后,国外于1961年即用于医学领域,利用其高能密度的光束,先后用于诊断、治疗、细胞外科、激光发光光谱分析、萤光和聚焦激光显微术,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激光在医学领域中首先是成功的对视网膜削离作激光凝固。据1971年统计,国外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21与PTEN相互作用关系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新靶点。方法分别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和细胞中miR-21和PTEN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miR-21与PTEN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miR-21对HSF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和细胞中miR-21普遍高表达,PTEN普遍低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证实了miR-21对PTEN的靶向调控作用;下调miR-21可通过上调PTEN表达来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进而抑制HSF细胞增殖。结论下调miR-21可通过PTEN/PI3K/Akt信号转导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显示出其诊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潜能,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73例结外淋巴瘤,占本科收治淋巴瘤的14.4%。从病史或临床检查均能确定其首发病灶在淋巴结外,发生在11个不同的器官或部位。70例进行了治疗,单独放疗者23例,采用综合治疗者47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9.2%及45.1%。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预后较差,ⅠⅡ期病人生存率较高。治疗失败的原因除病期过晚外,治疗不彻底,如放射治疗之剂量不足,化疗方案不正规也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77~1987年我院收治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00例,占同期住院淋巴瘤患者的14.77%。主要见于扁桃体、胃肠等器官。分别行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5年随访率92%。结果综合治疗组较单纯手术或单纯放、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Ⅰ~Ⅳ期之间3年、5年生存率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就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双骨胶囊”治疗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5~ 6月龄SD雌性大鼠 ,以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后 ,给予含硼中药“双骨胶囊”进行治疗。用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等实验技术 ,观察“双骨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双骨胶囊”治疗后 ,大鼠的平均骨小梁数 (6 1 0±0 88)、平均骨小梁宽 (75 74± 1 8 3 9)、骨小梁面积百分比 (2 4 0 1± 6 1 4)等指标增加 ,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 (4 3 3± 0 82 ,41 96± 1 1 6 9,1 6 1 6± 3 0 3 ;P <0 0 5 )。结论 “双骨胶囊”可增加骨量 ,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根本保障。然而"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面临着参与度不高、实践成效不大、教学效果不凸显以及配套保障不到位等诸多困境。面对困境,探讨从外部环境、内在动力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寻求破解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靶向纳米颗粒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检测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Annexin 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情况。DCFH-DA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及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etection Assay Kit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BIP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MTT检测ROS抑制剂NAC作用于联合治疗组后Hela细胞内变化。结果 R11-SSPEI/miR-145可被Hela细胞高摄取。MTT结果显示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实验发现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及单纯光照组(P=0.031)。Annexin V-PI双染后发现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ela细胞凋亡(P=0.014);JC-1荧光染色后发现联合治疗组细胞膜电位显著下降(P=0.023)。Western blot发现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Caspase-3、Caspase-9、BIP表达显著增高(P<0.05)。联合治疗组ROS水平显著升高,且可被NAC抑制。NAC可部分挽救联合治疗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新型肿瘤靶向纳米颗粒R11-SSPEI/miR-145联合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R11-SSPEI/miR-145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及内质网凋亡,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结肠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人结肠癌HT2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不同处理组所收集细胞TGF-β1和Bcl-2 mRNA表达;小鼠腋下接种HT29细胞制备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处理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1次,4周后摘取肿瘤称重并保存肿瘤;Western blot检测提取自HT29细胞和肿瘤组织内TGF-β1、Bcl-2蛋白表达。结果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升高,HT29生长抑制率增加;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对TGF-β1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体积抑制率为28.6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肿瘤体积内TGF-β1、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对结肠癌细胞HT29及其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下调TGF-β1和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婴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近年来,在病原学发病原理及防治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均有较大突破和发展。方便有效的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以下简称ORS)已被誉为近年来腹泻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我院儿科自1982年开始应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下简称WHO)推荐的ORS配方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从1980年至1986年,对4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1例采用丹参-Cop 方案治疗;16例采用Cop 方案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丹参-Cop 方案略优于Cop 方案(p<0.05),说明丹参对Cop 方案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程度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电子显微镜可称为“科学之眼”,它已能窥视到物质深处隐藏着极有规律的分子结构。目前世界上高分辨率电镜的分辨牢已经可以达到1.414(1=10~(-7)mm)。人们可以借助电镜来领略自然界的天生的丽质和朴素之美。自从1932年第一台电镜问世以来,电镜技术结合其他一些学科(如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及新技术(如X线衍射、放射自显影等)的发展,使细胞学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使细胞形态、细胞生理徊细胞化学等各个方面都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如近年来在电镜直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3H-TdR 及~(14)C-UR 参入人淋巴细胞的双标记法,观察了转化细胞DNA 及RNA 的合成能力,发现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参入计数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 合成能力降低;虚症病人在治疗后淋巴细胞的参入计数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虚症病人在康复中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 合成能力增强;萎缩性胃炎病人在治疗后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合成能力有一定的改善.实验证明用~3H-TdR 及~(14)C-UR 双标记法,是测定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较好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