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再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路面再生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路面的旧材料,对需维修养护的旧路面进行翻新改造,使其恢复使用功能。详细论述了冷再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冷再生水泥稳定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冷再生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修志  张胜  唐相伟  张传礼 《公路》2004,(2):137-140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道路修复中采用将旧路面沥青混凝土经现场热拌再生或现场冷拌再生等方法。旧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结合东红公路大修工程,就旧路面材料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与常规的路面维修养护技术相比,冷再生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各种路面病害,再生利用旧路面材料,节约资源,减轻环保压力,降低养护成本。文中通过吐乌大(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幸福路口至甘河子段路基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对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大、中修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思佳  李艳 《上海公路》2023,(2):115-118
目前国内部分冷再生路面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旧冷再生路面能否进行二次再生利用成为公路行业的关注热点。首先对二次冷再生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基于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对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旧冷再生路面的基层材料压碎值仍满足规范要求,但CBR值发生了衰减,级配呈细化状态,单独用于二次再生修筑路面(底)基层已不可行;通过添加新骨料及水泥稳定剂,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和强度得到有效改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满足极重、特重交通下的路面(底)基层技术要求,二次冷再生具备可行性;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虽略次于初次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但整体力学性能仍能满足沥青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的力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7000km高速公路待维修,江西近两年将维修改造约800kin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维修改造应能科学的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文简要介绍泰赣高速公路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配合比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能够满足路面下面层的技术要求,能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徐工XLZ210路面冷再生机是针对县乡及乡村旧沥青路面的升级改造再生作业开发的一种节能环保、施工成本低的多功能路面养护设备,该产品还可用于工程的基层、底基层稳定土现场就地拌和作业。它能把旧铺层材料全部就地利用,节约大量资源,保护环境,工程成本通常只有新建路面的40%~0%。此外,采用冷再生工艺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冷再生路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泥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对旧路面层与基层沥青混合料(Ⅰ型混合料)和旧路面层材料(Ⅱ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评定;对冷再生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验所用冷再生材料,只要水泥剂量不小于5%,建议采用Ⅰ型混合料的冷再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收缩试验以及稳定性试验研究了水泥再生灰土材料石灰稳定细粒土的材料组成设计及其路用性能,研究了旧路面底基层材料石灰、水泥或二灰稳定细粒土能否通过再生技术进行冷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旧路面灰土材料与典型半刚性材料相比具有类似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发现冷再生材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适宜作为道路底基层材料.这对于旧路面材料的综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再生基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利用。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对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用作路面基层材料的级配、配合比、泡沫沥青最佳用量、施工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旧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做基层材料具有良好路用性能,能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是解决沥青混凝土道路大中修时产生的废弃路面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利用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良好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冲刷性.文中还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可参照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