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标准《客车驾驶员座椅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技术条件》)编制过程中,起草单位(西安公路学院)根据我国客车使用情况和驾驶员座椅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收集了国内客车座椅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以及有关研究成果,同时,还注意与相关标准的协调,引用了国内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法规。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09,(8):99-99
日前,记者从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悉,由该院牵头起草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有望年内实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在调查研究我国城市客车营运及其塑料座椅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规定了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我国M2、M3类客车中Ⅰ级及A级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强度要求标准的空白,有利于产品制造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整合修订《客车驾驶区尺寸》(G阶13053-1991)、《客车驾驶区尺寸术语》(G阶13054—1991)、《客车乘客区尺寸》(GB/T13055-1991)、《客车乘客区尺寸术语》(G阶13056—1991)的工作已完成,修订整合后的标准为G昕13053-2008《客车车内尺寸》,目前其已发布并实施。通过修订提高了标准的先进性,规范了术语,为企业产品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H2、H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列入了国家发改委2006年汽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并于2008年1月通过审查,完成报批稿。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座椅扶手、脚蹬等新结构件的术语、定义和技术要求,突出了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调节机构的使用方便性,从零部件要求、装配要求、调节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对座椅用材料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这在国内还是首次。该标准的修订对于全面提高M2、M3类客车用座椅的设计、制造、使用水平,确保客车座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健康知识的普及,乘客越来越重视客车座椅面料等材料的环保安全性问题。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客车座椅面料等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危害性;我国对纺织产品和皮鞋制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要求以及修订后的0C/T633《客车座椅》在座椅面料等材料的环保安全性要求上增加的内容及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8.
国家标准《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以下简称《试验方法》)是根据1986年全国家客车标准工作会议的决定,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研所负责起草的,本标准业已批准发布,编号为GB11381-89。  相似文献   

9.
城市客车行驶于城区或城郊之间,公交站点多,乘客上下频繁,对舒适性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均安装塑料座椅。本文在阐述城市客车塑料乘客座椅的使用现状、强度检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准化》2009,(4):115-115
近日,由客车分标委组织起草、重庆市车辆检测研究院负责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通过评审,估计将在今年内实施。据悉,该标准按城市客车和其他客车(包括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等),对车内噪声分别作了限制性规定。根据客车发动机装载位置的不同,该标准规定,前置发动机的城市客车,驾驶室、乘客区噪声不高于86dB;  相似文献   

11.
1任务来源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是根据交通部和全国汽标委客车分技术委员会2000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安排,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座椅厂和上海佳益工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  相似文献   

12.
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对CRH2犁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中国人体数据、座椅设计理论和人机工程学,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座椅舒适度的因素.提出了适合中国人体的座椅尺寸:靠背倾度100°~120°,椅背宽度不大于415 mm,椅背高度不低于729 mmm,头靠应距离座椅面?骀 700~859 mm.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2023,(4):103-104
<正>2023年3月21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客标委)主导起草的《客车用半导体式低压配电设备安全技术条件》标准研讨会在郑州顺利召开,来自客标委、行业协会、客车制造商、公交用户、低压配电设备制造商等20余名行业标准起草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客车最高行驶车的提高,每年的客车乘员伤亡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乘员与座椅的二次碰撞或车辆固定件失效引起的。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80法规对M2、M3类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被动安全性均提出了要求,对规范我国客车座椅及其车辆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2005,3(4):38-38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05MR501是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等编制的,图集中给出了缘石坡道和盲道的设计原则和设置要求,对人行道各种路口设置的缘石坡道、单面坡缘石和三面坡缘石的形状、尺寸都有具体规定;在人行道设置盲道时,对位置、走向、条形、起点、终点、厚度、材料等也作了设计要求。并附有人行道范围内设置缘石坡道及盲道的设计图示和盲道砖选型及大样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客车正面碰撞对乘员的损害特征,通过设计客车座椅动态试验模拟整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分析了客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安全带类型、座椅填充物吸能特性、座椅布置方式及约束隔板尺寸均会对乘员损伤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三点式安全带相较于两点式安全带对全面改善乘员损伤风险效果明显,头部损伤减小了 66.44%,胸部损伤减小了 48.34%,左、右侧下肢损伤分别减小了 45.36%、65.05%;座椅填充物对改善乘员头部损伤风险积极有效,吸能特性优异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头部损伤减小了 55.78%;有高度偏差的座椅布置方式会增加乘员胸部损伤风险,胸部损伤增加了 11.46%;适度增加约束隔板尺寸,能够使乘员头部及靠通道侧乘员胸部和下肢损伤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17.
《客车座椅约束隔板结构强度及安全要求》(DB 32/T 2698—2014)已于2014年7月20日发布,2014年8月20日实施。因此,对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及作用意义进行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车速对客车平顺性的影响,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中客车平顺性的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以驾驶员同侧后桥正上方座椅为试验测点的基础上,增加驾驶员座椅和最后排中间座椅试验测点及试验车速,对某品牌大型豪华长途汽车进行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试验.结果表明:客车在规定满载状态下,车速较低时,乘坐舒适性较好;车速较高时,舒适性有所下降,但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机车乘务员的人体尺寸情况,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机车乘务员坐姿状态下操作的工作域进行了定义,提出了依据不同操纵器件类型的作业域分类方法,建立了一个乘务员坐姿状态下的手臂运动模型,并根据我国机车乘务员人体测量尺寸,对机车乘务员坐姿近身作业空间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为操纵台上各类操作器件的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一款司机座椅在不同线路上进行调研,获得列车司机对司机座椅的问题反馈,对比分析UIC651:2002和TB/T 3264:2011设计标准,对司机座椅进行了几何适配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人体尺寸特征,进行了静应力分析和主观性评价.获得了此种司机座椅的适合中国成年男子人体尺寸特征的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