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海兵  林锋  秦阳 《公路》2020,(9):309-313
以在建的民和至小峡公路上鲁班亭隧道为对象,运用离散元数值方法,在考虑岩层结构面的基础上,研究了鲁班亭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通过分析不同净距下的中岩墙竖向应力、塑性区分布以及中岩墙的水平位移特征,以中岩墙的竖向应力近似均匀分布和塑性区未出现贯穿为判别标准,得出了鲁班亭隧道合理净距为0.6B的结论。同时还分析了中岩墙的水平位移特征,结果表明:中岩墙水平位移大致呈"S"形分布,且水平位移随净距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三福高速公路两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小净距公路隧道在相似模拟开挖中的位移规律和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可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工程实例及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国内新近出现的低跨比双洞八车道,依托相关实际工程,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和必要的数值模拟分析。主要研究了该类隧道近接时衬砌内力,洞周位移,接触压力随净距的变化规律,并且结合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得到的各测点受力大小进行对比,阐述了规律形成的原因,分析了隧道净距改变对低高跨比双洞八车道衬砌结构和围岩的破坏特征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及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因素很多,有围岩级别、断面型式、施工方法等。解析法虽然可以得到规则情况下围岩应力、位移的精确解,但是对复杂情况下却很困难。而数值方法可以计算各种复杂情况下围岩的应力、变形、塑性区分布等情况,从而可以根据结果合理确定其合理净距。采用传统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方法,针对某工程实例,计算了不同净距情况下隧道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及安全系数,并把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发生突变时的净距作为合理净距,和传统有限元计算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隧道围岩净距讨论与小净距隧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万明富 《公路》2000,(7):55-58
从岩石力学理论和现代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对相邻隧道围岩净距最小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净距隧道的概念,使相邻隧道围岩净距最小值的要求不再成为制约隧道展线和结构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三福高速公路两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小净距公路隧道在相似模拟开挖中的位移规律和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可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工程实例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皓  鲁聪  李小青 《交通科技》2021,(2):114-119
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项目,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净距下该IV级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应力、应变特性,探讨小净距隧道加固处理前后合理设计净距.结果表明,加固处理前净距10 m时中夹岩柱水平和竖向应力、应变及左右隧道拱顶处竖向变形和周边收敛较净距为6,8,12,14,16m时逐渐趋于稳定,可取净距...  相似文献   

8.
李松  陈秋南  黄林华 《中外公路》2019,39(3):178-182
考虑不同跨度、埋深、高度和初始地应力等条件对软弱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进行数值模拟,以中间岩柱塑性区是否贯通为判别标准,对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随着隧道埋深加大而逐步增大,随围岩侧压力系数减小而增大,相同埋深、相同跨度的小净距隧道,其合理净距随隧道高度增大而增大,而偏压对合理净距的影响不明显,此外不同条件下的围岩初始应力场和重分布应力场的差异导致围岩破裂角改变,设计计算围岩压力也会随之改变,进行小净距隧道设计优化或变更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盘兴高速公路司家寨小净距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净距下的小净距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其拱顶沉降、拱底竖向位移、中夹岩竖向位移及剪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探讨Ⅴ级围岩下的隧道合理净距以及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净距较小时隧道左右洞开挖的应力叠加效应明显,随着净距的减小,计算的各数值明显增大,围岩特别是中夹岩极有可能发生屈服破坏甚至失稳;小净距隧道选择净矩D为10 m较为合适。隧道的最大变形出现在拱顶、拱底靠近中夹岩柱方向约20°左右位置,而中夹岩的最大变形主要出现在中岩体靠近开挖断面位置且处于上下分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深圳市南坪快速II期双洞8车道小净距隧道施工中隧道变形分布规律、二衬开裂破坏规律、裂缝集中部位及不同净距条件下二衬的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净距条件下,洞周各部位变形大小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拱顶>右拱肩>左拱肩>仰拱>拱脚;起拱线以上各部位,包括拱顶、左拱肩、右拱肩的变形量,位移随双洞净距的增大而减小;可将12 m(约0.5B)作为IV级围岩下的最小合理净距,净距对起拱线以下各部位变形的影响不明显;最终裂缝集中出现在两洞仰拱和拱脚处,仰拱处裂缝全部贯通,拱脚处裂缝较小,一般不继续发展;远离中柱侧的拱肩也有可能出现贯通裂缝。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2.
毕玉 《广东公路交通》2022,(6):118-121+143
以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为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不同净距工况的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小净距隧道挖掘后的中夹岩柱周边围岩塑性区范围、相应位移与最大应力变化规律,确定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CD法施工的合理净距,并将监测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净距增大,中夹岩柱侧下方塑性区范围减小,中夹岩柱右侧水平与竖向位移缓慢增加,中夹岩柱左侧水平与竖向位移逐渐下降,中夹岩柱相应部位最大主应力呈减小的趋势。分析中夹岩柱围岩塑性区、位移与应力,得出CD法施工的合理净距为0.75B。监测与模拟数据误差范围5%~15%,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以Ⅳ、Ⅴ级围岩为例,对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净距及存在偏压情况下围岩的受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黄衢南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元的基本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时相邻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Ⅳ、Ⅴ级围岩条件下考虑爆破因素时隧道的合理净距.分析的重点是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时先行洞产生的塑性变形的范围大小,当塑性区贯通时则认为所选用的净距不合理,或应采取措施.为小净距隧道净距优化及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了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2种开挖方式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系数大小。通过比较这些安全系数,找到了2种开挖方式在整个开挖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破坏的施工步,得到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先开挖深埋侧能避免出现较危险的施工状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赵孝辉  徐国元 《中外公路》2011,31(3):233-236
采用二维弹塑性数值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净距条件下的小净距隧道的中间岩柱的受力、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条件较好的Ⅳ类围岩净距为0.5倍洞径(约6 m)时,中间岩柱的受力、变形和单洞相比有较大的增加;对围岩条件差的隧道,净距的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分析了上下台阶开挖对中间岩柱受力、变形的影响,给出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公路小净距隧道的起源,对小净距隧道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归纳为模糊实践期、探索认知期、研究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总结现代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应遵循近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在确定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临界宽度(即近接准则)的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减震措施和支护衬砌型式。强调施工方案研究是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的根基,并专门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研究做了深入探讨。提出用“水袋原理”指导中间岩柱加固的思路,用“削峰原理”指导断面开挖顺序的拟定。  相似文献   

18.
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平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九岭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实践,建立小净距隧道的平面计算模型,对小净距隧道进行开挖支护数值模拟计算,并着重对其位移场、应力场、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锚杆轴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围岩较好,开挖后整体稳定性较好,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与仰拱底部,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的拱脚处,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弯矩值以及支护锚杆的最大轴力值都出现在隧道拱脚处,塑性区较少,主要分布在中间围岩部位,因此要重点加固此部位.  相似文献   

19.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隧道、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三种隧道设计与施工都要遵循“基本维持围岩原始状态”和“能量最小原理”。只要结构设计合理、科学组织施工,即可基本保持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洞体受力的独立性。连拱隧道优化断面衬砌压力和内力分布基本对称,与分离隧道相接近,是一种合理的连拱隧道构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波 《公路》2003,(12):132-136
以金旗山小净距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夹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