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安全协调性和经济协调性2个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的平纵组合线形进行了评价,并对十(堰)天(水)线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的平纵组合线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孙平  吕志敏 《公路》2013,(6):59-62
目前高速公路几何线形设计理念已逐渐过渡到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的理念,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范围内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研究仍相对较少。通过对匝道范围内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以榆佳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平纵面线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车辆在实际运行速度下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地调查了贵州省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状况,采集了山区四级公路平曲线半径、纵坡、竖曲线半径等主要线形指标。统计分析了上述各指标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各指标所能达到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指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线形指标条件下,平纵组合路段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山区四级公路大部分路段可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但公路线形连续性较差、圆曲线和纵坡指标取值较低、不利行车安全的平纵组合路段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雅泸高速公路雅安至九襄段路线平纵面设计为依托,介绍了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对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的设置、停车视距的检验及具体安全措施进行了简述,提出了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应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构建道路空间线形7个综合特征指标及饱和度和大货车率2个交通流指标,采用主基底分析法,取方差阈值l=0.3,筛选出相互正交的6个主要指标,以90%累计原始净信息量探索影响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和较安全路段形成的规律;利用双聚类分析法对主要指标和事故率分别聚类,并以广云(广州—云浮)、云梧(云浮—梧州)、云罗(云浮—罗定)高速公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多发段规律为集合{势能相对变化指标,平纵组合协调性指标,视觉连续性指标,饱和度,势能均衡指标}=(-16.319,1.318)∩(0.241,0.583)∩[(2.466,3.6)∪(6.863,7.423)]∩[(0.270,0.3)∪(0.670,0.820)]∩[(2.372,3.447)∪(18.919,41.686)],较安全路段规律为集合{势能相对变化指标,大货车率}=(3.564,21.225)∩[(0.015,0.017)∪(0.174,0.204)]。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引入线形影响因子,提出了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直线段长度、竖曲线半径及纵坡坡度与事故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弯坡组合、平竖曲线组合以及长大坡组合路段上的事故率。进而,结合事故率与线形的关系,以线形影响因子表征几何线形指标对高速公路事故率的影响,据此评价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形影响因子确定的危险路段与由实际事故率确定的危险路段具有极高的一致性,达到了81%。   相似文献   

7.
基于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公路线形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路线形质量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从驾驶员行车时接受道路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道路特征信息变化率的概念,并作为评价公路线形质量的定量指标运用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平纵组合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表明:平曲线半径越小,驾驶员接受的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越大,驾驶员负担也越重;此外,平曲线长度、竖曲线半径及平纵组合都对道路特性信息变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公路线形,提高行车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使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最终有一个量化的综合评估结果,并克服现有线形风险评估方法的缺陷,在线形风险评估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将运行速度协调性线形评估和驾驶员心理指标线形评估相结合。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驾驶员因素及线形本身的影响,规避两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量化的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综合指标——线形风险指数,实现了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的多元考虑。以湖南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对3名驾驶员心率变异指标及实时车速进行采集,采用线形风险指数对试验段线形分段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将2009年至2012年试验段交通事故情况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验段线形风险指数与路段事故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线形风险指数进行高速公路线形风险评估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组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交通安全、运行的经济成本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指标组合,目的是通过山区公路线形标准组合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平曲线、竖曲线、平纵曲线组合及横断面对隧道安全的影响,对隧道进出口线形协调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隧道进出口应尽量设在直线段上或圆曲线段上,避免设在缓和曲线上;对于洞口处的纵坡,除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外,隧道洞口的变坡点应距洞门有一定的距离;隧道洞口段的平纵面线形组合须避免在进、出洞口的洞外段、洞内段设置较长、较大的下坡,且在洞口处均需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进、出洞;隧道洞内外的路面宽度应逐渐过渡,且长大隧道内应设置紧急停车带。  相似文献   

11.
长深高速公路遵化-南小营段路线全长43.629 km,经设计符合性评价,本项目的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规定的一般值。按照《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办法对项目运行速度协调性、安全进行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考虑速度和线形为主的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浏醴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浏醴高速公路中设计直线长度均满足安全评价要求,但其中28个曲线路段,建议在曲线前方设置限速标志,以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左线、右线无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木良路段,路段间线形指标协调,衔接合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与几何线形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应用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事故率与平、纵线形指标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确定具有不同线形条件的各类路段的基础事故率;然后利用各类路段的基础事故率,提出了单一线形的事故率系数及组合线形的综合事故率系数概念,并给出了系数计算公式和取值方法;最后利用综合事故率系数并基于统计分布原理,提出了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几何线形指标的角度评估山区高速公路各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对高速公路的线形评价也就必不可少。文章结合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从车速的角度选取了驾驶安全性驾驶轻便性两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东段主体工程某合同段的线形设计进行了评价,对指导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形空间几何特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公路线形的空间几何特性,采用高等数学几何中曲线空间曲率的计算方法,结合高等级公路平纵组合设计方法,对公路线形进行空间曲率计算,并结合运行车速方面的特征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空间曲率指标,以及高速公路中不同车辆运行特征、运行分布与安全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客车占有率提出了多个针对高速公路断面运行状态的空间曲率指标模型;通过数学回归,进行评价模型与道路事故率统计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空间曲率指标与事故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的以高速公路空间曲率为主要指标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能够为道路线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广高速公路某越岭段道路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的关系,并根据不同线形单元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大广高速公路某越岭段道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权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高速公路景观安全协调性进行分析,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安全评价细分为线形、中央分隔带、路侧、桥梁、隧道、交叉口、服务区、附属设施等8个评价要素,分项提取和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其景观安全协调性的优劣程度,以重庆涪陵至石柱沿江高速公路的景观安全协调性研究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权区间层次分析法有效可行,简洁易实现,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运行安全的设计理念,从运行速度设计思想出发,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平曲线半径及超高、视距、纵坡、横断面、隧道线形等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针对具体工程实例,通过检验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来评价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相差较大时,建议对路线设计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