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评估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轨道交通盈利难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的现状,对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也存在极大的争论。本文构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并针对一条正式运营的城轨线路,基于正式运营后的客流、对沿线影响等实际客观数据评估城轨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对轨道交通效益组成、价格补偿机制和盈利模式等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具备快速、大容量、环保、节省土地等诸多优点,但就是否应该发展城轨存在很多争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轨对公交的量化比较优势不清晰.本文构建了城轨对公交的替代效益模型,提出了一套客流预估方法,并针对一条正式运营的城轨线路,基于正式运营后的客流数据,对城轨的诸多优点进行量化,评估了城轨的替代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建设项目的费用与效益的识别原则以及有无对比法的思路,分析社会经济效益的构成。以石家庄市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为蓝本,从受益者的角度将社会经济效益从轨道交通的建设者、轨道交通的使用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地阐述城轨交通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外部效益。基于以往社会效益量化模型,对石家庄地铁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中可量化的效益给出计量模型,最后对石家庄轨道交通一期运营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20,(1):10-12
呼和浩特被誉为“青色的城”,这座美丽的草原城市在2019年12月31日迎来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线路运营4个多月以来,智慧城轨的优势正不断凸显。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给轨道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给地铁运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将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相结合,正在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交通资讯     
《城市交通》2023,(4):130-134
<正>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36236.55 km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7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 566.55 km。2023年上半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36.55 km;新增运营线路8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8段;新增红河州和滁州市两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其中,红河州为有轨电车运营城市,滁州市为市域快轨运营城市。2023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600 km左右,全年新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预计将超过800 km。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上海市领导指示和专题会议精神,上海市将进行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保障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引导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营工作,需要对现状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为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研究基础。一、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截至2014年6月,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15条(含磁悬浮,不含金山支线),建成运营车站332座,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68.4公里。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直接面向乘客,为乘客提供快捷、简便的购票服务,完成地铁运营的车票制作、售票、检票、财务、统计分析等的自动化管理工作,并为轨道交通管理工作,并为轨道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客流等有效数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地铁、轻轨等在各大城市的建设步伐,网络化运营与管理已成为城轨时代的重要课题。作为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重要载体,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建设至关重要。前不久、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分会成立大会”。AFC系统决策机构的代表、专家学者及制造商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就AFC分会的章程、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及标准制定等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系统中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是一种对立关系,通过研究该两因素对轨道发车间隔进行优化,能够实现合理收益范围内提升乘客车厢空间感知.考虑列车上下行两方向影响以及乘客候车时间、供需平衡、最大载客量、配备车辆数,列车运行安全间隔等方面的约束,建立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变量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不同子时间段的优化方案.应用模型对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高峰期间不同时段优化计算,发现轨道发车间隔调整后,运营收益小幅度下降能够有效提升车厢空间感知度;并通过客流敏感性分析,研究客流量按一定幅度提升下轨道运营收益与乘客车厢空间感知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城轨列车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轨道交通行业前行的脚步,全国各地城轨建设按下“暂停键”,2月份,轨道交通在新增运营、开工和工可获批等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地铁客流受到极大影响,客流量出现急速下滑,以上海地铁为例,日客流量从春节前的上千万降至每日90万人次,2月份上海地铁的日客流量基本维持在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受站间距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指标分析,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及研究方法,以实际数据作为基础,首先对客流分布和乘客出行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城市轨道客流随着乘坐距离的变化存在着一个先增后减的函数变化;根据对客流分布以及乘客出行时间的分析,将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转化成经济效益指标,将票价收入标准与客流分布进行结合得到地铁票价收入的经济效益;之后结合乘客出行时间的经济效益和票价收入的经济效益按照总收益最大化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模型,并实施优化计算,碍到理论上的最优站间距.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种属性,而国民经济效益的优劣成为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决定条件。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国民经济效益评价的工作流程,接着论述多层次模糊评判模型的基本思路,最后用该模型论证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国民经济效益评价为"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设施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对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C—D生产函数,建立了包含城市道路设施这一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将城市道路设施的各种效益最终体现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并以此来测算城市道路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车载导航系统(IVNS)能提供实时有效交通信息辅助驾驶人选择最佳路径.为了探讨IVNS的市场渗透率对路网运行效益(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的影响,本文运用宏观动态交通网络模型METANET建立仿真平台,用反馈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描述IVNS路径诱导下驾驶人的行为,以总排队时间和总耗费时间作为交通效益评价指标,用反映速度—加速度关系的机动车排放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VT-Micro 模型计算机动车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并用货币价值量化排放减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和燃油消耗节省).对一个算例路网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IVNS能够有效均衡路网交通,改善路网交通拥挤,尽管使NOx排放增加,却降低了HC、CO排放,减少了燃油消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IVNS市场渗透率的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可将市场渗透率控制在0.2~0.3左右.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设计评价IVNS,优化路网运行效益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EBA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概述了EBA(极限边界分析)模型的概念、性质、检验方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用EBA模型对我国市场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市场化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与经济增长无强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物流的转型--供应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物流相比,供应链管理更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路超限运输危害巨大,为有效治超,深入分析超限车辆的出行选择行为.超限车辆为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将对其超限程度、出行线路等做出一系列出行选择,不同的出行选择决策决定超限车辆的出行成本和出行收益大小.在公路超限车辆出行选择决策行为和出行效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超限车辆出行超限程度与出行线路这种存在层次关系决策行为的巢式Logit逻辑决策模型.从概率角度用定量方法分析超限车辆出行个体的出行选择行为,为公路超限运输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将为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保证生态环境,获得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型新技术。通过对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实际工程项目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路面冷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的经济效益以及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考虑输送能力、列车速度、车辆运用、经济效益、服务质量等因素,建立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