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4):1-6,12
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量是基于航线中最大的。而且,亚洲与北美间的贸易包括从日本到中国、新兴工业化经济地区(NIES)和东盟在内的广泛的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除日本以外的各国经济的发展,集装箱班轮业的营运稳步地变化。在太平洋航线,由于许多企业进入,班轮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企业的数量也有变化。例如,有的企业从该航线退出,但也有新的企业进入,实际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1995,(10):31-31
在班轮航线上,从亚洲运往美洲、欧洲的集装箱货物中,从日本运出的份额不断减少。以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公司承运的份额为例,80年代中期从日本的输出占35%-45%,之后.由于日元升值,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这一份额已降到约20%左右。  相似文献   

3.
尽管韩国政府仍在积极推进以釜山港、釜山新港和光阳港为主力的物流枢纽的构建.但亚洲地区的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韩国政府在制定东北亚地区物流枢纽的建设计划时.将中国视为港口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贸易出口大国.大量集装箱需要到境外中转.而当时韩国港口正处在远东与美国和欧洲航线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上.易于在东北亚地区集装箱中转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绿篱"行动严重影响着美国低价值货物出口,但运价为何不降反升呢?如今,在西向太平洋贸易航线上运营的班轮公司运往亚洲的集装箱数量正在减少,但航商似乎并不介意,因为这条航线上的平均运价有所上升了。今年年初,西向航线上的最低价值废料商品运价降低到每40英尺集装箱175美元。部分商品的运价实在太低,不少航商干脆拒绝接货。  相似文献   

5.
华晨 《海运情报》2004,(11):30-3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往日本地方港的外贸集装箱航线相继开设,2003年日本的外贸集装箱港达到60个,各港口展开了竞争和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远集运的前身——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中国至美西太平洋航线以来,中远集运一直将跨越太平洋的海上班轮航线作为参与全球班轮业竞争的品牌主干航线。历经多年打造与整合,跨入21世纪的中远集运太平洋航线已构建起一条跨越太平洋最直达快捷的“海上桥梁”。 众所周知,在全球贸易“大循环圈”中,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及远东与美国经济与贸易往来增长快速,无论是贸易额还是海上集装箱运量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由此,  相似文献   

7.
华晨 《海运情报》2004,(10):32-33
经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集装箱航线热,日本地方港的挂港和航线调整等已稳定下来.然而在服务方面的稳健的变化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自1973年中远上海分公司的"风雷"轮,在上海到日本航线,试运20英尺国际标 准集装箱启动了我国集运以来,弹指一挥间,已是整整30个 春秋。本刊有幸恭逢其盛,适值《集装箱化》杂志社成立 十周年,为此特出专栏以资庆贺。  相似文献   

9.
尧乐 《海运情报》2004,(5):3-4,7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开始了中日间的集装箱支线运输,是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的序幕。中远则于1978年开始了中国/澳大利亚航线的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10.
刘斌 《集装箱化》1997,(9):17-18
通常,与散货及油轮市场相比,二手集装箱船买卖的报告仅占很小的比例。不过,仔细分析近几年的二手集装箱船市场,就能发现也并非完全如此。海运集装箱化运输50年代在美国兴起后,向其他地区缓慢发展,最先发展到日本和欧洲,直到近期才在全球贸易中占有稳周的地位。这种趋势带来的结果是集装箱船舶的建造在7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由于80年代初世界贸易形势的好转,在80年代中期全球必起了新建集装箱船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