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内常用的透水路面结构形式,采用BISAR软件建立模型,分析各结构层厚度和模量对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土基顶面的压应变、OGFC层底拉应力和ATPB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透水路面采用增加结构层厚度来提高透水性能的策略中,增大面层厚度对路面结构整体是有益的,但增加基层厚度对路面结构受力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路面结构长期被水浸泡后,结构层的模量会降低,这对路面结构整体受力不利,尤其是上面层模量的降低。因此,在透水路面材料设计中,在满足透水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化上面层材料的级配组成设计,提高混合料的模量。  相似文献   

2.
参考我国柔性路面科研与试验成果,回顾和分析了107线宜章南段改建路面施工情况;指出该段路面产生大面积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面层结构松散、渗水率大,基层水稳性差、底部过湿受拉破坏;提出了比较方案,改善土性及高等级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验收指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路面路基结构的沉降变形主要来自地基路堤土层的固结压密沉降和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路基各结构层的累积残余变形。文章论述了路面路基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通过比较水的浸入和压实密度降低两种因数对路面路基结构应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程度可发现,水的浸入对路面路基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要大于压实密度降低对路面路基结构的影响。水的浸入和碾压质量不高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因数之一。  相似文献   

4.
南方多雨地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受水的影响而发生破坏,文章通过分析水对路面破坏的影响、原因及类型与特点,提出在养护阶段公路路面水破坏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5.
水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首先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假定路面结构中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为完全饱水的多孔介质材料,对两种典型路面结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柔性基层的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别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而后对比分析了两种路面结构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应力、竖向应变、孔隙水压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0引言公路或城市道路达到其结构寿命年限时就会产生裂缝、拥包、坑槽等病害,从而影响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安全。若不及时修补,路表水很容易淤积在坑槽内,使下面层长期被积水浸泡,出现材料松散、剥落,从而形成更深、更大的坑槽。若积水渗入路面基层,则会使基层材料软化,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破损。而且,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坑槽破坏,坑槽边缘和底部材料受到骤增的车辆冲击荷载作用,会加速坑槽破损的进一步扩展。所以,  相似文献   

7.
进入路面结构的水分如果得不到及时排除,就会引发路面结构的水损害。为了使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得以有效的排除,通过对不同含泥量碎石的渗水速率进行试验研究,探索了碎石含泥量与渗水速率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碎石盲沟的设置。同时对路缘碎石盲沟养护改造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介绍。通过碎石盲沟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排除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避免路面结构的水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湛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水损害、超重车辆及原有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造成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了集中在主车道的车辙、沉陷、纵向裂缝等病害。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以下路面结构层的压浆补强,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以及抵御水损害的能力,达到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地区已建成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调查,发现本地区混凝土路面断板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冲刷引起的板下掏空.分析了发生水冲刷破坏的结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原因,提出防止混凝土路面水冲刷破坏的对策及措施,并指出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调查分析与处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甫  应荣华  秦仁杰 《公路》2006,(12):200-204
结合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水损害的特点和江西省气候水文特征,分析昌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排水性能,从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集水井、路堑边沟加深以及特殊路段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经过对施工后昌樟高速公路排水效果和路面水损害的调查,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