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模式、叙事视角、文本中不同叙述话语之间的对话、感知的叙事功能、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艺术,以期揭示该作品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创了德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倾向,那就是抒写人物的心灵和情感,表现内心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了小说《活着》在余华的先锋创作之后的叙事转型特征与意义。《活着》的叙事转型表现为:作内心真实与作品人物真实的融合统一,新的叙事内涵与节奏,叙述语言的明确性与包容性。章还简要分析了《活着》叙事转型的深层原因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简单走向事实--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叙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小说《活着》在余华的先锋创作之后的叙事转型特征与意义。《活着》的叙事转型表现为 :作者内心真实与作品人物真实的融合统一 ,新的叙事内涵与节奏 ,叙述语言的明确性与包容性。文章还简要分析了《活着》叙事转型的深层原因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至1966年上半年的"十七年"可谓是中国体育故事片制作的辉煌阶段。影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呈现出模式化倾向,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叙事模式的构成上,主要有采用时序性叙事、零聚焦叙事和缝合结构叙事,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从而给观众提供符合"审美期待视野"的发展趋向,以满足观众对影片形式与风格的要求。与其他时期相比,"十七年"体育故事片叙事模式的构成,重在凸显电影宏大叙事主题,表现了体育电影的深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以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指导,结合叙述学原理,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小说《达洛卫夫人》为例,探讨意识流小说叙事的态度系统及其体现以及它们如何推动小说爱情主题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该小说的叙事是关于人的,因而人物的判断被前景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被鉴赏;人物的情感也被评价.小说通过人物的自由间接思想表达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对态度...  相似文献   

6.
叙事是人们建构意义、塑造认知的重要手段,叙事体现施动性、文化性、权力性和战略性,而安全叙事除了具有叙事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特点,不仅可以建构威胁身份和威胁主题,还能主导安全话语,建构安全危机,影响安全政策选择。受美国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能力影响,美国的安全叙事不仅在美国安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经常引导世界舆论,对世界政治产生影响。小布什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关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安全叙事及“9·11”事件后美国关于提高国家外语能力的安全叙事、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安全叙事都是美国有代表性的安全叙事。对这些安全叙事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安全叙事的认识,为未来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叙事,更好地建构自己的安全叙事和塑造对己有利的安全环境奠定基础。安全叙事研究也将继续成为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通过记忆片段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个人的同一,而思维和感官所吸收的东西仅反映了人被动的一面。人作为能动者,在维持个人的同一性时,还存在一个对自我进行积极创造和形塑的过程。叙事论从生命的整体立场出发,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叙述来揭示自我在时间进程中的创生与维持。由于叙事的模糊性以及叙事连续性对心理连续性的依赖,叙事论并不能独立解答个人的同一,但它为个人同一性提供了一个语言学视角。个体同一具有心理、生理和语言三个维度,而叙事论从语言维度揭示了自我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在阐发立德树人时代意蕴、满足人的成长期待、促进国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叙事上呈现出叙事主体弥散多元化、叙事方式独特个性化以及叙事目的精准化等特点和倾向。在立德树人叙事中,面临着叙事效果易受叙事主体“前见”影响、叙事语言相对偏向宏大叙事、叙事内容偏离群众实践等困境。突破上述困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当代社会实践为重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不断彰显立德树人叙事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自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模态语料库,借助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从模态表征类型、映射类型、分类占比、认知理据、运作机制等方面系统识解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解构政治理念多模态视像化建构的叙事逻辑和过程范式。定量定性研究发现:语料运用图像、文字、布局、颜色、几何5种模态主要通过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字的跨模态映射和图像单独构成隐喻、文字阐释目标域的同模态映射构建了8种多模态根转喻和6种多模态根隐喻,多种模态符号同频共振,隐转喻良性互动,邀约海内外受众共通叙事。通过“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多重叙事辅线,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叙事主题。语料历时演变趋势表明图像模态在叙事建构中地位提升、呈现高度自明性,类型占比契合事变时移,视像化建构理路深受器重,但仍存在叙事内容不均、视觉表征同质化、叙事表达累赘繁复、内隐外显叙事背道而驰、叙事主体单一独白等不足,今后需在多模态叙事内容、叙事符号、叙事表达、叙事主体和叙事方式等维度持续深度耕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