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园》2017,(10)
正这绝非某种"乌托邦",如你想象。为此,清华大学的学者颇为审慎地制定了通达"汽车理想国"的时间表。在2035年前后,中国汽车年销量将达到4200万辆左右的峰值,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将"走出规模竞争悖论窘境,全面突破和掌控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同美德日三国一起构成汽车强国的第一阵营"。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在其新著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7,(6)
正毫无疑问,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公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如何促进中国品牌汽车做强、做大,迎接"新汽车"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2,(37):16-18
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内汽车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十二五"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结合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汽车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刘宗贤  薛宇 《汽车与配件》2015,(5):57-59,56
<正>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2349.19万辆,中国已经连续6年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汽车大国"的称号实至名归。然而抛开这个荣誉,中国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汽车产业上至政府机构,下至企业和个人都在为实现"汽车强国梦"而努力。实现汽车强国,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在于零部件,零部件强,则中国汽车强,只有汽车零部件技术提高了,整车的技术含量才相应增加。最近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传来利好,汽车零部件G20组织将建立,20家零部件企业  相似文献   

6.
张艳 《汽车文摘》2022,(3):29-33
芯片短缺正在全球汽车产业范围蔓延,阻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汽车关键系统芯片进口率超90%,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通过梳理欧美日韩汽车芯片产业促进政策,总结了发达国家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框架和能力要素,包括税收、研究、设计、认证与测试、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要素,剖析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自主可控汽车芯片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我国汽车制造业基础好,但是大而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各地围绕此纲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等,要求大力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稳步发展汽车制造产业。  相似文献   

8.
7月3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汽车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三方连续七年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年度报告。2014汽车蓝皮书以“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为主题,主要研究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吕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葛松林、张宁、公维沽,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共同发布2014汽车蓝皮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晓明博士主持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1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成了芯片、5G、物联网、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涉及到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等核心命脉,因此产业发展的趋势必定是依靠自主研发推动核心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已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在数字化"路车协同"技术领域展现出"弯道超车"的巨大潜力。文章结合智能网联产业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如何通过风险资本、龙头车企集团及政府部门之三力叠加,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以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如何发展,关乎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如何在动力总成系统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汽车发动机及汽车产业怎样应对节能减排的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商业化可能性、与传统汽车协调发展等热点问题,深深牵动我们的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汽车产能是否过剩、汽车产业集中度是否相对偏低、汽车产业是否具备了由"大"变"强"的基础、区域资源分割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程度四个问题入手,对"十一五"末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行甄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内在要求、自主品牌建设对汽车产业发展要求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最后,从产业定位取向和产业职能取向两个方面提出"十二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今非昔比,综合实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与之相伴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在此背景下,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是否到了可以平视全球的时候?同时,又存在哪些短板有待补强?针对这个全新话题,《汽车纵横》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以下简称《规划》)。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方面对《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规划》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路线上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上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具体讲,可用"一六六八"四个数字概括:一个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正>中国成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北京召开了"2015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发布暨产业发展研讨会",针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研讨。《新能源汽车蓝皮书》是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6 223辆,销售72 711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倍和2.4倍。值得一提的是,今  相似文献   

16.
60年的回眸     
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诞生60周年。本刊特别推出了《改革开放中的汽车"强国梦"》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专题文章,深入思考并总结中国汽车工业今天所取得成绩的归因,理性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当前的真实状态,并推出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走向的战略对策,作为对中国汽车工业60华诞的献礼。60年的风风雨雨缔造了中国汽车工业今天产销量世界第一的成绩,也练就了中国汽车工业屹立不倒的实力与水平。中国汽车工业令国人自豪,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两旺,连续两年雄踞全球之首。但现状依然是大而不强。在"数量"上超速发展的背后,尚有诸多隐忧。竞争力不强、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自主品牌处于弱势、未批量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以及新的"产能过剩"等等。本期东方时评《我国汽车业发展的诸多隐忧》一文做了较为详细地解读。汽车保有量的高增长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已经成为一线城市必须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正>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增强产业安全性,是一个新的课题。商务部已经联合相关企业、部门和组织建立了实施产业保护和贸易救济的体系,但这仅仅只是基本要求,更多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本期"东方时评"《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对策研究》就如果提高汽车产业安全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增强民族汽车产  相似文献   

19.
吴勇 《汽车情报》2004,(5):30-32
酝酿已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汽车产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我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所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发布。2015汽车蓝皮书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演变的规律;不仅需要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目要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革命性、颠覆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实现四个变化。""推动汽车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传递的重要信息。蓝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