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园》2017,(9)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乎民生改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如今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毫无疑问,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产品性  相似文献   

2.
正1、中国高铁发展演绎"中国速度""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高铁在中国诞生以后,国人出行旅游时间大大缩短,如今高铁技术都已经出口到国外了,成为国家最闪亮的名片。2017年9月21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铁路运行图,7对"复兴号"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高铁是中国崛起的最新象征,2017年,高铁"走出去"迎来历史性突破。中国高铁过硬的技术、丰富的建设运营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办法》还明确,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完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政府可根据协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  相似文献   

4.
热点回溯     
《驾驶园》2018,(6)
正我国开展首次"智能高铁"综合试验自今年3月初至9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至沈阳高铁辽宁段全面启动"高速铁路智能关键技术综合试验",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智能高铁"试验。试验成果将为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智能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此次综合试验,是铁路总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20,(1)
正总书记说,"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身为先行"官",交通人务实前行,站在前进的洪流中接续奋斗,尽展中国力量。"当惊世界殊",我们亮出沉甸甸的成绩单说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我们的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为闪亮"新名片"。交通运输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山东省交通"三大工程"投资将完成1168亿元。山东交通系统今后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构建大路网,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中国正全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时代"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发展领域,必将迎来新发展,实现新目标。近年来,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其中不良地质滑坡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0%左右,从不良地质滑坡灾害数量和比例来看,不良地质边坡问题已成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8.
<正>亚洲开发银行主管财务与行政事务副行长宾度·罗哈尼在2010年11月8日的"中国-亚行知识共享平台"研讨会上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及减贫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10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2.4万亿美元,其中90%来自于道路建设。罗哈尼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降低贫困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交  相似文献   

9.
曾学福 《公路》2022,67(2):172-180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输送体系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明确要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运输网(以下简称"两网")融合发展,健全能源运输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能源输送总体格局、存在的主要不足以及研判能源输送总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关键环节、主要层次、运营业态,推动"两网"由条块分...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7,(12)
正中国高铁在世界创造了多项第一,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耀,成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名片。中国高铁建设者靠什么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是怎样"炼"成的?11月1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怀来国际大酒店会议厅举行"京张高铁创建精品工程现场总结会",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出席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在京张高铁的建设中,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的高铁车站规划设计逐步引入了站城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站”与“城”的空间联系、交通联系,这给高铁站房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归纳梳理了铁路车站4.0时代高铁车站的特点,分析了在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高铁车站各种客流的交通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规划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理清中美贸易争端的本质原因,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下海上运输、空中运输、高速公路运输、物流快递等交通运输领域受到影响及对策。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交通运营服务能力及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增强与周边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盟之间的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内城际高铁已在多个城市间开通,运行速度高达350km/h,然而城市建设规划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市政道路横穿高铁线路的情况。该文针对如何确保新建道路下穿高铁时,尽可能少地影响既有高铁运营安全这一课题,以清远市几条市政道路下穿高铁为例,介绍了采用"U"形槽和桥梁两种下穿高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232-232
<正>在圆满完成"十一五"建设交通领域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上海已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建设交通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建成两个200 km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再建成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约200 km,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650 km左右,实现"区区通轨道交通"(除崇明县外)。其中奉贤区通过5号线的延伸,金山区则通过金山铁路的改建及青浦线等实现通轨道。崇明则已通过长江隧桥完成了线路的预留。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8)
伴随着城际高铁的规划建设与投入运营,运输通道内的城际客运交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在中短途运输中,城际高铁和高速大巴竞争最为激烈。在分析旅客出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使用Logit模型描述运输通道内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进而建立城际高铁和高速大巴运营公司的利润函数模型,再以票价作为竞争策略变量,建立城际高铁公司和高速大巴公司的双矩阵博弈模型。最后以昌九运输通道为例,求解纳什均衡点,即最佳票价组合,此时城际高铁公司和高速大巴公司都实现其企业利润最大化,没有任何一方能通过调整策略而增加自身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去年共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40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将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包括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等。发改委推出的2014~2015年全面实施的交通重大工程涉及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重大工程203项,2014年新开工铁路项目66个。至2014年底,中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481万km(不含民航航线和管道)。全国铁路运营里程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20,(5)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戏已经开场。在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要求以及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之下,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布局新一轮投资计划。目前,交通运输部已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并同步开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的编制,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0引言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成为目前中国高铁建设的主要方向,在石武、京沪、哈大等长大线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受近几年市场需求推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车作为板式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关键的施工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2015年我国建筑业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作为"十三五"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能耗(碳排放)强度基准值,结合预测出的"十三五"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产值,计算出"十三五"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能耗(碳排放)基准值。对施工建设、节约建材和低能耗建材替代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设定三种节能减排情景,预测出了"十三五"期三种节能减排情境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水路)建设的综合节能和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现场会近日在清远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等"三大抓手"和对口帮扶工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胡春华提出,粤东西北地区要继续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方面,要统筹推进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港口航道、机场等建设,切实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