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行人过街所使用的"斑马线",是交通控制里一项非常特殊的措施,也代表着优先通行权。想要真正实现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做到想让、能让和适宜让,提高让行的可行性,从交通工程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术条件呢?"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应明确强调在新西兰,为了突出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特意区分了"斑马线"与"灯控行人过街通道"的差异。例如,在有信号灯控制的地方,没有横向斑马线,只有两条纵向实线,用以标志行人过街通道的宽度,车  相似文献   

2.
正明明是绿灯,行人却怎么也过不了;明明想让行,驾驶员却不知所措。有时候多辆不同车道的机动车同时行驶或让行时,反而逼得行人进退两难,没了方向。那么,如何正确地将"礼让"运用于斑马线上呢?看看交警精心制作的图解就一目了然了。链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近年来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事故屡发,除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原因之外,行人闯红灯、与机动车抢行等行为也是主要原因。礼让斑马线是相互的,行车在路上,司机要礼让行人,可有时候行人突然跑出来,司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往往悲剧就发生在一秒钟的时间。所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那么,  相似文献   

3.
<正>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是一项基本礼仪,更是一条法律。在行人面前,车辆始终不能"称霸"。汽车社会,需要普及人性化的汽车文化,确保行人的"路权",构筑一顶生命安全的保护伞。法则公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处罚措施礼让法则1、娜车道让行(1)当行人未跨越途中绿化虚拟延长线时,②辅±醜动车未辟肢,Mz雖法处罚。断謂細巾靴雜麵长綱,①、②车  相似文献   

4.
正本期文章主要介绍4个典型设计管理缺陷:斑马线与信号灯的路权困惑缘石、排水与井盖路灯标志和标线缺陷十三:斑马线与信号灯的路权困惑在我国,斑马线被理解为行人优先的过街区域,信号灯被理解为分配路权的交通控制设施,这个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最典型的是信号灯是红灯时,斑马线上的行人是否还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如果避让失败而导致事故,包括突然停车被后车追尾,责任应该由谁承担?类似困惑还有很多,为什么会这样?首先需要简单介绍斑马线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但目前很多城市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的行为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2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照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交管局于近期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礼"与"理"之间,我们更倾向于用"理"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即站在兼顾整个交通系统稳定公平的视角下,以路权的概念思维研究新一轮顶层设计,以规划为基础,以法律为约束,以设施为引导,以保证行人安全过街、减少车辆无效延误为目标,统筹制定我国依法让行斑马线工作的指导意见,夯实我国构建法治交通、文明交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斑马线是人民的生命线,是法律的高压线,也是交通的文明线。"礼让斑马线"理应成为每位机动车驾驶员必备的素质。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讲,这种行为体现了机动车驾驶员对行人生命的尊重;从法律上讲,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从社会公共道德层面上讲,"礼让斑马线"体现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15,(9)
<正>斑马线,道路交通最常见的一个标志,是行人穿越道路的保障线。可是,当机动车驾驶员对斑马线熟视无睹的时候,斑马线就毫无安全可言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在于驾驶员对斑马线的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所以,为了提前让司机有所准备,在前方有斑马线的时候,行车道上都会有白色菱形预告标识、路边会有避让行人的警示牌,看到这些警示,司机就应该做出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一部署,各地交管部门针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加大查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整治以后,各地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机动车礼让行人至交通拥堵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期,行人、机动车通行数量都很大,机动车如果让行可能要花费数分钟等待,而在这并不长的数分钟时间里来车会越积越多,从而造成该路段拥堵。如果因为自己的让行造成短时  相似文献   

10.
黄凤娟 《人民公交》2017,(12):79-79
近日,N市公安局对一辆公交车未礼让行人并对其辱骂的驾驶员进行查处,这是该市交警开出的首张(不礼让行人)罚单。@市交警大队:11月29日17时45分,该市市民蔡先生来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投诉,29日17时20分,他到学校接孙子放学,带孙子在门口过斑马线时,有辆蓝色2路公交车正要驶过斑马线,驾驶员看到行人过马路丝毫没有减速让行,吓得他和孙子一身冷汗。在爷孙俩过斑马线后,公交车驾驶员将车停下。  相似文献   

11.
人行横道又俗称斑马线,是行人横穿马路的安全通道,开车遇到斑马线时应该减速慢行或者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这背后不可忽略的是,近3年,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此次公安部的整治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对"不礼让斑马线"展开分析评论。最近,有两则新闻备受关注。一则是,某地一名女子在街道斑马线被汽车撞倒,不幸遭遇二次碾压身亡;另一则是,北京开展路口秩序环境综合治理,机动车遇人行横道不避让行人将罚款2∞元、记3分。斑马线前的文明考题,值得每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常说"车辆礼让行人",一个"礼"字就对机动车让行的行为定了性,这是一种高素质的礼貌行为,是鼓励但却不是强制的。而实际上,斑马线前车辆减速甚至停车让行人是由法律规定的底线行为。与行人抢行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所谓礼让,其实并不是一个‘礼’的问题,不是想礼让就礼让,不想让就可以抢行的。这是法律已经明文规定,驾驶人必须遵守的行车规则。"北京市交管局法制处副处长杜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四十七条明确涉及到了"礼让":机动车行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5,(9)
<正>日前,有位博友在微博上贴了张图:"刚刚乘坐3路公交车,在恩波公园转弯口上,有个老奶奶过马路,这位司机停下车,挥手示意让老奶奶先过马路,现在富阳的公交车司机素质好高喔!赞一个!"这位博友认为:"每一件事难在起步,富阳公交现在能做,我就觉得很好。"立即有博友跟帖,称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记者体验:大多公交司机能做到斑马线前让行3路公交车上的司机到底有没有博友说得这么好?记者决定去探访一番。3路车是从西站开往新车站  相似文献   

15.
正机动车在斑马线前非但不减速反而抢行,已在不少地方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交通乱象。日前,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启动集中整治。这些年来,"礼让斑马线"里的一个"礼"字,竟把法律义务降格成了道德责任。好像在斑马线面前,机动车踩不踩刹车都是很自由的事情。殊不知,斑马线前减速慢行并非高级的道德责任,而是基本的法律义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  相似文献   

16.
正设置斑马线主要目的是要让行人过街有序、安全、放心。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却并不安全,也不省心。机动车转弯不避让行人,在斑马线前不减速的情况随处可见,甚至发生许多惨剧。其原因何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为读者逐一解读。问: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机动车撞人的事故屡见不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斑马线上的,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答: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造成事故原因分析看,主要是由于交通参与者交  相似文献   

17.
庞亚凤  郑元勋 《中外公路》2019,39(2):288-293
基于现实的对角斑马线处行人通行能力的研究,提出对目前已运用于现实的需设专供行人过街相位信号灯的"对角交叉口"做出信号灯相位调整和一定程度的导流处理的思路,目的在于通过交叉口处时间上、空间上的分流,以有效减少行人、车辆的冲突区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交叉口处行人的通行能力。利用Vissim仿真技术,分别对改善前后对角交叉口进行微观分析,对比研究改进前后行程时间、排队长度以及行程延误等指标的变化,以验证对角斑马线改进后行人通行能力的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有对角人行横道的交叉口,信号灯相位改进后行人的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召开全国视频会,通报各地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情况,交流整治经验做法,对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这意味着斑马线治理不再是个别城市的重点工作,将在更大范围有序、有力展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二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从统计情况看,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全国事故的90%。今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  相似文献   

19.
道路上的设施,要为社会共用道路提供良好的保障。譬如,在斑马线位置,应设置清晰简洁的标志标线、信号灯,明确告知驾驶人斑马线上的路权规则。运输系统的危险,不能只靠人的天性,唯有所有人都理解、遵守、践行规则,才会让我们做到"知危险,会避险"。  相似文献   

20.
《汽车杂志》2005,(4):52-52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同感,相当一部分驾驶员驾驶态度是恶劣的,支路并入主路不礼让、对着行人按喇叭、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斑马线上和行人争道!最近北京终于出台关于机动车于斑马线必须让行人优先通过的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