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正2017年3月19日,随着主桥最后一片钢箱梁吊装到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国内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华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洞庭湖特大桥主桥正式合龙(见图1),标志着蒙华铁路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此次钢箱梁顺利合龙后,将正式进入钢桁架杆件的安装阶段。洞庭湖特大桥是一座三塔斜拉双线重载铁路桥  相似文献   

2.
<正>蒙华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新运输通道,是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运煤专线重载铁路。2019年1月30日上午,蒙华铁路最后一条隧道——中条山隧道贯通。至此,蒙华铁路全线228座隧道全部贯通。中条山隧道全长18.746 km,地质条件复杂,进口为硬质岩石,出口为黄土,围岩级别变化频繁。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3标总工程师陈鸿:"中条山隧道是全线地质最复杂的一个隧道,尤其是穿越水头高达178m的土质富水地层,水比较大,施工难度非常大,因为人全在泥塘里施工。"  相似文献   

3.
《隧道建设》2017,37(12):1632-1632
1 亚洲最长黄土砂质隧道——蒙华铁路万荣隧道贯通 2 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贯通 3 蒙华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崤山隧道5号斜井与出口左线提前顺利贯通 4 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铁路发展蓝图绘就 5 蒙华公司创建中国货运铁路标准示范线——蒙华铁路  相似文献   

4.
<正>岳阳洞庭湖特大桥主桥近日顺利合龙,标志着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蒙华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这也是我国"北煤南运"通道在相继跨越黄河、长江之后,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5.
蒙华铁路设计为重载铁路,三门峡地区土质主要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三阳车站工程最大填高15.25 m,最大填土宽度235.50 m,属超大断面填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三阳车站路基填筑采用了数字化连续压实BIM技术,达到了提前校核设计,预先解决施工碰撞;做到了施工中全方位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及时调整压实工艺,质量检验零衔接。  相似文献   

6.
谢文清  陈耀 《隧道建设》2017,37(Z2):198-204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为重载铁路单洞单线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断面小,洞内施工交通干扰大,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难度高。为有效解决单线小断面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问题,基于隧道开挖、仰拱及二次衬砌各施工工序组织,对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工艺工法选择和施工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和改进,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线特长隧道的快速施工难题,有效提高了单线隧道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1月12日5时10分,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顺利贯通。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是蒙华铁路全线独头掘进最长的单洞单线隧道作业面。贯通前,中条山隧道进口的通风距离为3.7 km,是单线隧道施工的通风极限。贯通后,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区间段连通距离达6.8 km,隧道里有了"穿堂风",将大大改善隧道内的通风条件和空气质量,为接下来的施工和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8.
管鸿浩  苏辉  杨世武  胡忆  莫阳春 《隧道建设》2017,37(12):1529-153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没有考虑隧道拱部围岩本身的承载作用以及超前预支护作用,荷载计算结果偏大。为验证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实际承受的围岩压力荷载,以蒙华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监测资料,探讨蒙华铁路隧道围岩及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采用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相结合的位移反分析法,建立荷载-结构法平面有限元模型,反演推导围岩压力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70.7%~76.5%;单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88.8%~93.1%。研究成果对蒙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和优化支护结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忽视围岩的承载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支护作用和过度使用支护手段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隧道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蒙华铁路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和科研院所采用科研先行、试验验证、专家论证的技术路线,综合运用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隧道初期支护优化和隧道限阻耗能型支护结构的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适合蒙华铁路建设条件和地质条件的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体系:在试验表明不设系统锚杆也能满足隧道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蒙华铁路有钢架的Ⅳ,Ⅴ级围岩地段隧道取消了系统锚杆;隧道喷混凝土结构普遍为小偏心受压状态,格栅钢架代替型钢钢架能够保证隧道的安全,蒙华铁路矿山法隧道的初支钢架全部采用格栅钢架;经全线229座隧道推广应用,支护优化成果得到了充分验证。研发了钢板式限阻耗能型支护新结构,有效解决了老黄土地层和高地应力水平岩层隧道结构开裂破坏的难题,全线推广应用达7 km,取得了显著效益。通过以上矿山法隧道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线隧道按时贯通和“0”重伤及以上人身安全事故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SKZ康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从事高端自动化钢筋加工装备研发及生产的科技企业,公司坐落于改革开放的热土——深圳市,注册资金2 60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有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剪切线、数控钢筋笼滚焊机、8字筋生产线、数控钢筋套丝线和数控钢筋锯切线等,主要服务于高速高铁、桥梁隧道、地产楼宇、电站码头、城市管廊、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为104国道、虎门二桥、郑万客专、太焦铁路、成昆铁路、合安铁路、银西高铁、蒙华铁路等的建设添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12日,蒙华铁路洞庭湖特大桥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桥面完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见图1),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UHPC组合桥面技术应用于铁路桥梁(见图2)。该桥超高性能混凝土从2018年4月3日开始浇筑,  相似文献   

12.
张梅 《隧道建设》2017,37(12):1503-1507
蒙华铁路隧道沿线穿越多种不良地质,工程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控制性工程多。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系列实践和创新:针对软弱围岩确立快挖快支快封闭成环的施工原则,取消CD法、CRD法等复杂工法,优先选用全断面法,其次选用台阶法;强化初期支护结构实体质量,推行初期支护格栅钢架紧跟掌子面和初期支护仰拱及时封闭成环紧跟下台阶的"两紧跟"措施;优化超前预报,把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严格监控量测;依托科研试验,优化系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支护参数,保证结构稳定;推行机械作业,全面使用湿喷机械手、自行式仰拱长栈桥,研发应用马蹄形盾构,开展黄土隧道预切槽技术研究,改造二次衬砌台车等工装设备,确保工程质量;据实及时变更,合理工程造价,提高合同及投资管理效果。蒙华铁路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有效解决隧道建设中一些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世武  皮圣  苏辉  马兆飞 《隧道建设》2017,37(12):1571-1577
浅覆新黄土隧道洞口地段一般采用CD法、CRD法等分部开挖法施工,存在临时支护拆除量大、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不便开展作业、施工工效较低等问题。依托蒙华铁路黄土隧道工程,提出以微台阶开挖、湿喷机械手快速支护、仰拱快速封闭成环为核心的快挖快支快成环微台阶法修建技术,并以蒙华铁路张裕2#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用微台阶法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围岩塑性区、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及安全系数等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对蒙华铁路全线新黄土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数据、资源投入和施工进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浅覆新黄土隧道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初期支护变形收敛小,便于大型机械作业,综合施工进度达到45~67.5 m/月,能极大地提高施工工效,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为铁路重载运输提供保障。由于铁路重载货车的重载质量不断增加,运行的速度越来越快速,从而造成了轮轨的损坏,这就需要加强对转向架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我国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技术发展的历程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技术的应用,并对铁路重载货车转向架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亚洲最长黄土砂质隧道——蒙(西)华(中)铁路万荣隧道于2017年11月20日贯通,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迎来重要节点。万荣隧道是国内首条采用46 m仰拱栈桥、初期支护一次成环、水平旋喷钻机超前加固等工艺联合施工的隧道。据了解,这座长7 683 m的隧道于2015年5月25日开工后,就一直与高风险搏斗。隧道97%以上是新黄土和粉细砂地层,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重载铁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重载铁路基床结构的厚度、控制标准相比国外同类铁路明显偏高。参考国内外现行的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技术标准,结合非洲某国一矿区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实例,对重载铁路路基结构技术标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推荐:轴重40 t重载铁路工程,基床厚度为2.7 m,基床表层采用0.8 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采用AB填料或改良土。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9月14日9时,由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新建张家口—唐山铁路最长隧道——燕山隧道提前45 d贯通,为2015年张唐铁路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唐铁路西起张家口市孔家庄站,东至唐山市出海口曹妃甸港,正线全长524.895 km,桥隧比例为86.8%,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设计时速120 km,年运量在2亿t以上,客车每日10对。张唐铁路西接张集铁路、集包铁路,北接锡林浩特至承德铁路、集通铁路,构成了蒙西、蒙东煤炭基地直达沿海港口的铁路大通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13日蒙西华中铁路洞庭湖大桥4号桥塔墩最后一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洞庭湖大桥3座桥塔墩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见图1)。同时,边跨钢箱梁也即将顶推到位,标志着洞庭湖大桥即将全面进入主跨钢梁悬臂拼装施工阶段。洞庭湖大桥作为蒙西华中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是跨越湘江洞庭湖湖口的三塔斜拉双线重载铁路桥梁(见图2),是国内首条跨越内湖的重载铁路桥梁。该桥结构设计形式新颖,施工技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韩贺庚  申志军  皮圣 《隧道建设》2017,37(12):1564-1570
目前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存在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施工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蒙华铁路隧道工程实践为依托,从建立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大断面开挖及初期支护早封闭施工、提高硬岩地段隧道光面爆破水平、确保隧道支护结构质量等方面总结蒙华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即"一强化(强化量测)、二紧跟(钢架紧贴掌子面、仰拱紧跟下台阶)、三超前(超前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四到位(工法选择到位、支护措施到位、快速封闭到位、衬砌质量到位)";并重点介绍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情况,包括湿喷机械手、自行式仰拱长栈桥、新型二次衬砌台车工装、马蹄形盾构、预切槽设备、悬臂式掘进机等的应用和创新;为全面统筹全线路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及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形成示范效应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第三系地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正贵  陈勇 《隧道建设》2014,34(12):1163-1167
由于对第三系地层的工程性质认识不足,国内经验表明在第三系地层中修建隧道具有很高的风险。结合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勘察设计实践,利用勘探、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等手段获取原始数据,总结研究认为中条山南麓第三系地层岩性可划分为中等胶结砾岩、弱胶结砾岩、弱成岩砂岩、半成岩泥岩和半成岩砂质泥岩,地层成岩程度低,暴露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岩和砂质泥岩具膨胀性,水文地质特征因岩性而异,隧道施工中容易出现塌方、大变形和突水涌砂,基底需慎重处理,否则在铁路运营期容易出现翻浆冒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