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正> 美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凸轮转子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没有凸轮轴、飞轮、配电盘和水泵,而且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丙烷以及其混合物等。由于减少了许多零部件,这种4缸四冲程发动机的重量比传统发动机轻得多,结构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 这种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混合物中空气成分多于燃料,这样既经济又有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气缸头部内侧和活塞顶部均呈半球  相似文献   

2.
基于PIC单片机开发了电控多点顺序喷射两用燃料点火提前角调节系统。燃气ECU通过对原车曲轴转角信号的捕捉,采用软件中断结合定时器跟踪的方法调节曲轴传感器G信号的时刻位置,配合汽油ECU点火控制。可根据当前工况实时改变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够达到最佳性能。实现了点火提前的数字化控制。该系统应用在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上,通过转鼓工况试验,验证该点火系统改进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并达到了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禾 《摩托车技术》2001,(11):18-18
加拿大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四冲程准涡轮连续燃烧式转子发动机,其设计成为一种混合式动力装置,其原理介于活塞式和涡轮式发动机之间,使用的燃料为汽油、煤油、柴油、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氢气。  相似文献   

4.
刘雨亭 《摩托车》2001,(11):18-18
加拿大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四冲程准涡轮连续燃烧式转子发动机,其设计成为一种混合式动力装置,其原理介于活塞式和漓轮式发动机之间,使用的燃料为汽油、煤油、柴油、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氢气。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混合比甲醇—汽油燃料的燃烧特性,将NEDC循环对应的发动机运行工况进行范围划分,以研究各种燃料在不同特性场范围内的性能。应用整车性能仿真软件建立了装配有甲醇—汽油灵活燃料发动机的模型,对各种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经济性和排放性的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灵活燃料汽车经济性和排放性优化匹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Q:什么是H型发动机?A:您好,Eco-Motive发明了世界首款双燃料H型发动机,最近获得了设计专利。这款H型发动机由可以独立运转的左右两列气缸组成。每侧拆开看就是一台独立的直列发动机,具有独立的曲轴、活塞、燃料管路、润滑系统和气缸头,唯独两侧共享气缸体和变速传动机构。说白了,它就是共享一个气缸体的两个独立发动机。两侧的发动机分别使用汽油和压缩天然气,驾驶者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哪种燃料。独有的发动机选择箱可以接通或  相似文献   

7.
甲醇作为一种代用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人们对使用低比例甲醇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十分关注。文章对加入M15甲醇汽油和加入93#汽油的发动机分别经过300 h台架强化试验,测试发动机功率、扭矩及油耗率。强化后,2种燃料的动力性能相近,但M15甲醇汽油的燃料消耗量比汽油高出9%。在汽油发动机中,直接使用M15甲醇汽油,除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变差外其他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8.
郭昌伦 《天津汽车》2013,(11):43-46
甲醇作为一种代用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人们对使用低比例甲醇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十分关注。文章对加入M15甲醇汽油和加入93#汽油的发动机分别经过300 h台架强化试验,测试发动机功率、扭矩及油耗率。强化后,2种燃料的动力性能相近,但M15甲醇汽油的燃料消耗量比汽油高出9%。在汽油发动机中,直接使用M15甲醇汽油,除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变差外其他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柴油发动机使用的曲轴,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弹性连续体,曲轴的振动特性对整个发动机的NVH有重大的影响。采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V5对某系列曲轴进行了三维设计,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发动机曲轴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该型号曲轴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为发动机曲轴的振动分析计算和有限元分析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缩短了开发时间,降低了研发费用。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目前大量的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用油现状,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用汽油机油产生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研制出了公交汽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的优化配方。通过实车试验表明:该油品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低温分散性,良好的抗氧化以及抗磨性能,可以满足公交车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乙醇具有较高的氧含量和可再生的特点,被认为是理想的燃料添加剂之一,研究乙醇汽油的使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某摩托车用单缸发动机计算机仿真模型,利用GTPOWER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得到使用不同掺醇比例乙醇汽油E10、E30、E50时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仿真结果,并与使用普通汽油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汽油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掺醇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但会明显改善发动机排放,同时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2.
徐哲 《天津汽车》2006,(4):25-26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电喷发动机的LPG改装系统,系统设置了燃料转换开关来控制燃料的转换。该改装系统应用于捷达发动机,测量了发动机分别使用汽油和LPG的输出功率和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燃烧汽油时性能没有变化,使用LPG时动力性稍有下降,排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型水平对置四冲程汽油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设计了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判缸信号传感器,研制了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发动机多段喷射控制策略,包括正时控制和分段控制,并使用微控制器的脉冲序列输出(Queued Output Match,QOM)功能实现多段喷射控制。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段喷射控制策略准确可行,实现了水平对置GDI发动机多段喷射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的多体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秀兵  郝志勇  岳东鹏  宋宝安 《汽车工程》2005,27(2):233-235,250
采用结合有限元法(FEM)的多体系统仿真(MSS)方法对汽车发动机曲轴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建立了包括柔性曲轴的车用发动机曲轴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曲轴的扭转振动,测量了曲轴自由端的扭转振动,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二、功能(一)启动发动机1.启动程序1注意!下列启动顺序说明仅适用于配备有启动控制模块(SCU)的车辆型号,如图4所示。提示:柴油和汽油发动机/弹性燃料发动机的启动程序和使用的组件略有不同。启动机(6/25)经由启动机继电器(2/35)获得供电,启动机继电器由发动机控制模块(ECM)(4/46)控制。使用柴油发动机的系统中,预热塞(20/22-26)在点火开关位置Ⅱ启动。这是通过发动机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和计算揭示了汽油机燃用汽油和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不同放热规律,从内燃机燃烧学的角度分析了掺混丁醇后放热率发生变化的原因,讨论了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点火提前角以得到更好的综合性能,从而验证了发动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并获得节能、减排双重收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氢燃料发动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CFD软件STAR-CD建立了缸外预混合氢燃料发动机三维模拟仿真模型。对比氢燃料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发现,氢燃料发动机具有易点燃、火焰传播速度快、峰值压力及峰值温度高等特点。但氢气密度低,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单位体积的热值低,导致采用缸外预混合方式的氢燃料发动机比汽油机功率低15%左右。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对氢燃料发动机性能及NOx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氢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甲醇-汽油灵活混合燃烧发动机"的概念。首先设计了可实现燃料独立供给的燃油系统的布置方案。随后,进行了灵活混合燃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运用GT-Power软件建立灵活混合燃料特性场,并对灵活混合燃烧发动机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采用混合燃料模式工作时,发动机的当量汽油比油耗有明显的改善,除了在低速低负荷时使用M0的工况外,其余各工况的当量汽油比油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3%~10%。  相似文献   

20.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良好的汽车燃料。在我国液化石油气资源较富裕的地区或部门,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液化石油气、汽油两用燃料的汽车燃油供给系统,使发动机既可燃用液化石油气又可燃用汽油,并且二者可在使用中迅速转换。两用燃料发动机不必对原机作改动,只须经过简便的改装即可使用。经发动机室内试验和道路试验证实,燃用液化石油气时发动机各种性能均与燃用汽油时基本接近。为此,不论从综合利用能源考虑,或从液化石油气价格比汽油低廉考虑,都给运输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