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为研究桥梁结构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的健康状态,对朔黄铁路南排河大桥进行了动力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粱体横竖向振幅、自振频率、梁底应变、梁跨中挠度、支座横向位移以及桥墩自振频率和墩顶横向振幅。测试结果中除了墩顶横向振幅和桥墩自振频率外均能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规定的限值。这说明桥墩的横向刚度偏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加固。试验中还比较了脉动法、余振法和冲击振动法等测量自振频率的方法之间的差异,推荐采用冲击振动法测试桥梁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朔黄铁路慈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桥梁在运营列车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用冲击振动试验法测试了桥墩的自振频率。通过振幅、自振频率、挠度、应变和冲击系数等指标对桥梁的整体技术状况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慈河特大桥梁体各项振动指标均在《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规定的限值范围内;主河道桥墩横向振幅小于规范规定的振幅通常值,表明桥墩的横向刚度能够满足重载运输的要求。评估结论可为慈河特大桥的养护管理提供依据,并为同类桥梁的运营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目前测试方法不易准确识别铁路桥中低高度墩身自振频率值,同时《铁路桥梁检定规范》对低墩横向自振频率值未作相应要求等现状,引入国外桥墩健全度评估理念,介绍基于激振频谱检测系统测试墩身自振频率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墩顶布置加速度传感器,采用重锤打击桥墩顶部,通过采集桥墩顶部的响应信号并对其进行傅立叶解析,即可根据解析出的幅值谱和相位谱双重标准确定桥墩自振频率。以朔黄铁路既有病害桥梁为例,采用该方法对该桥低墩健全度进行了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健全桥墩提出了加固建议,并在加固后对其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开行120km/h货车后既有铁路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的运营状况、安全性和加固对策,选取1孔32m超低高度混凝土T梁进行自振频率、挠度、振幅等主要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跨中横向振幅超过限值,不能满足120km/h货车运行,需要提高该梁的竖向和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连续刚构桥的动力性能,以湖北省归州大桥动力试验为背景,测试了结构的频率、振型、阻尼比和不同行车速度、不同路况下结构的冲击系数。建立了基于不同假定的3种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结构的振动频率和振型,与实桥动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结构刚度、横向联系、桥墩高度、边界约束条件等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铺桥面板对提高结构横向刚度和扭转刚度有较大的贡献;结构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相对竖向刚度和扭转刚度较小;结构振动衰减正常,桥面平整度较好,具有良好的行车性能;结构整体刚度、桥墩高度及边界约束条件是影响结构横向和纵向振动的主要因素;横向联系是影响结构的局部扭转振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指标较公路桥梁更加复杂,对其指标的限值更加严格,包神铁路大桥为连续的13跨64 m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梁桥,在对该桥自振特性动力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钢桁架结构进行的动力荷载试验,将试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和相关规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梁的动力性能部分满足规范要求,而横向振幅偏大,建议加强桥梁横向刚度,同时,对列车通过时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进行了实测,其满足安全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上海市域铁路缺少具体规范指导设计,对市域铁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如:列车设计活载、桥梁结构形式、桥墩结构形式、抗震分析、桥墩纵向水平线刚度、竖向自振频率、结构变形等进行分析,可为今后市域铁路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鉴定一座典型货运铁路桥梁在原木桥枕更换为混凝土桥枕以及更换P60钢轨后因二期恒载增加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通过对该桥实施现场的外观质量检测、主体构件的无损检测、几何形态参数测量、振动测试及劣化等级进行评定。检测结果表明该桥T梁工作状况良好,但横向联系破损严重,且货运列车通过时梁体跨中横向振动位移幅值超过安全限值,反映出并置T梁横向抗弯刚度不足。根据检测结果并结合规范要求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检算,可得检定承载系数K值大于1.0,表明在更换钢筋混凝土桥枕及P60钢轨的情况下,承载能力满足原设计荷载的要求,但是仍需对并置T梁进行横向连接性能加固,以提高其横向抗弯及抗扭刚度。  相似文献   

9.
某地铁高架桥为65 m+120 m+65 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建成后运营不久发现主梁产生较大的竖向下挠,并且主梁跨中底板出现较多延伸至腹板的横向裂缝。为了解主梁下挠和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目前桥梁的技术状况,对该桥梁进行了专项检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验算。检测及验算结果表明:该桥梁体下挠和开裂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梁体跨中预应力的损失,特别是底板束预应力损失过大或张拉不足而导致的梁体抗弯承载力不足。根据检测评估结果主要采用了体外预应力钢束进行维修补强。维修处治后的荷载试验表明,桥梁强度、刚度及动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桥梁加固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钟建国  范立朋 《公路与汽运》2023,(1):137-139+152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如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只与结构本身的固有性质有关,是结构振动系统的基本特征。桥梁结构在运营期间一旦有较大损伤(如梁体开裂、基础状态恶化等),结构的动力参数(如频率、阻尼等)将出现较大变化。文中通过广东汕头礐石大桥主桥模态试验,将试验测试结果与往年测试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大桥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评估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使用阶段结构评估积累原始数据,修正并完善桥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梁体各控制断面进行了单孔和双孔逐级递增循环加载,以测量其应力,挠度,T构纵向倾角,以桥址周围环境振动为激振源进行脉动试验,测量梁体自振频率,并作行车试验,测量梁体动应力,动力系数;最后综合测量数据分析研究,作对整座桥梁的动力特性及工作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5个模型试件,通过侧推产生初始损伤,然后粘钢进行加固,研究了初始损伤程度及加固对混凝土桥墩强轴和弱轴方向静动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初始损伤主要分布在墩底一定高度区域内,随着初始损伤程度的增大墩底混凝土主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快速增大.初始损伤对桥墩抗弯刚度的影响显著,0.5损伤程度下弱轴方向刚度仅有初始刚度的9%;而加固后抗弯刚度得到明显增强,且损伤越重增强的幅度越大.初始损伤也会造成桥墩自振频率的降低,加固后有所提高,加固钢板用量越大桥墩自振频率的增加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装配式结构简支转连续体系T梁桥为例,对桥梁运营中出现的主梁滑移、桥墩偏移、支座功能失效等病害归纳汇总和成因分析。通过桥墩纠偏、梁体复位、更换支座等方法来恢复支座正常使用功能、恢复梁体自由变形、防止梁体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落梁。从新建桥梁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结合现行相关规范,对发生上述病害的桥梁进行成因分析、加固设计,以期给桥梁设计单位、桥梁施工单位以及桥梁管养单位在桥梁设计-桥梁施工-桥梁运营管养的各个阶段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减少上述桥梁病害的发生,保证桥梁安全舒适的运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柔性桥面系动力性能不佳,在行人步伐荷载作用下振动过大,甚至可能发生人桥共振的问题,对一实例桥梁进行自振特性分析,提出提篮式拱桥的前几阶竖向自振频率主要由拱肋性能决定,竖向高阶频率主要由桥面系性能决定,提高桥面系刚度不能有效错开行人步频和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但能有效地减弱动力响应,提高桥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根据此类桥梁的这一动力特性,可以有效地诊断出其振动病害并寻求合理的改造加固措施,通常有增加桥面系刚度或增设耗能减振系统两种方法,后者更有效,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动力响应分析法能有效地进行人行桥振动病害分析和加固前后动力性能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湛 《公路交通科技》2010,(11):169-171
悬索桥结构的振动特性参数(振动频率、振型及阻尼比)是大桥动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采用Midas Civil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单跨简支钢桁架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桥的动力特性,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大桥的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以验证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央扣索对单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一座在役钢筋砼肋拱桥,通过静、动载试验,实测其静力参数(横向分布系数、控制截面校验系数、相对残余变形和刚度)和动力参数(冲击系数、自振频率和阻尼比),从静、动力性能方面评估该桥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海平  曹淋淋  赵君委  于增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54-157,I0014,I0015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工字梁成桥后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幅、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实测参数,通过对其进行动载试验,将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自振频率、振幅、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实测参数均小于理论值,表明桥梁整体受力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运营荷载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某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借助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考虑主梁-桥墩、主梁-桥墩-桩基以及主梁-桥墩-桩基-土层的3种不同有限元模型;基于反应谱法,对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主梁-桥墩的有限元模型的自振频率明显高于考虑主梁-桥墩-桩基-土层的;横向地震加速度对连续刚构桥梁体弯矩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顺桥向地震加速度对梁体轴力影响较小,而横桥向地震加速度对轴力影响相对较大;横桥向地震加速度对梁体剪力影响程度大于顺桥向地震加速度的影响程度,且对梁体横向位移影响较大,但对顺桥向位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新城黄河公路大桥为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桥梁运营时间超过40年,在活载作用下存在明显的结构振动病害.为系统研究该桥动力特性,制作该桥模型进行动力试验,根据π定理推导出模型桥与实桥的频率相似关系,进而对模型桥试验结果与实桥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证明提出的相似关系正确,试验数据可信,并提出提高该桥低阶自振频率、提高桥面系刚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合适的张拉控制应力和束高,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提供合理的参数,制作了7根缩尺试验梁,分别开展了不同张拉控制应力和束高下的体外预应力加固RC梁受力性能、破坏模态和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测试了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发生以及发展状况等。同时,依据承载力理论计算得到各试验梁的理论承载力,利用ANSYS软件将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加固梁破坏模态与未加固梁类似,均呈现显著的塑性破坏特征,二者破坏前有明显的裂缝发生、发展过程,但持续时间较未加固梁大大增加;增大束高有利于提高梁的承载能力,但束高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挠度增加导致钢束对梁体二次效应显著,梁体承载能力的增大效应显著削弱;张拉控制应力越大,被加固梁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越大,钢绞线应力增量越小,较大的张拉控制应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体外预应力加固效应,但当张拉控制应力小到一定程度时,改变张拉控制应力大小对被加固梁承载力几乎无影响;相比于变化张拉控制应力,束高的改变对梁体受力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体外预应力加固在提高原梁承载能力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其延性,破坏时梁体塑性发展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