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结合成昆铁路泥石流沟遥感技术调查研究,归纳了遥感图像判别泥石流沟的工作步骤;论述应用遥感图像宏观定性判别和统计分析判别泥石流沟的方法;着重阐明利用遥感图像判别泥石流沟,比常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判别准确性和应用效果,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丰沙铁路位于太行山脉北端,受地质构造影响,泥石流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对工点的现场勘查、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阐述。该泥石流属于构造及暴雨引起崩塌型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对既有铁路危害非常大。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形成原因及物源量分析,泥石流沟松散物源总量为6.3×104m3,动储量约2.05×104m3。泥石流沟量化评分显示冲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极易发。结合泥石流沟及既有结构物情况,采用谷坊坝、主动网、挡墙、拦渣坝、防撞梁等综合治理方法,以达到整治泥石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完尕滩泥石流流域的地质调绘、走访和资料搜集,查明泥石流流域内的地层岩性和松散堆积物数量、地形与沟床纵坡以及径流动力,明确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再运用流域环境条件量化权重标准,对泥石路沟的12个单因子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判定出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和激发暴雨类型。计算出泥石流流体密度、流量和最大一次淤积量等相关参数。并对铁路在泥石流通过区的冲淤状态进行检算。最后结合新建兰合铁路与泥石流沟的相对空间关系,分析评价该泥石流沟对拟建兰合铁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原铁路蜿蜒于太行山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广泛存在,K157泥石流属于严重-极严重暴雨型泥石流。根据泥石流沟的现场勘察,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泥石流成因是暴雨引起崩塌型泥石流。通过对主支沟汇水、崩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松散物源总量为5.6×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1.9×104m3。根据对泥石流沟量化评分,冲沟易发程度为极易发,急需进行处治,结合工程实际,根据泥石流沟形成的原因,提出分流、隔离网、主动网、挡墙、拦渣坝、涵渠扩孔等综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可拓学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遥感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自珍  秦军  邓芳  王一川 《铁道勘察》2005,31(1):21-23,27
在我国 20年来泥石流遥感调查所取得成绩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新方法对泥石流进行研究,即采用不同时相的遥感资料对泥石流沟的发展作出评估;用GPS技术对泥石流沟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具有准确空间位置的数据库;通过数字化航片的方法建立小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GIS技术,获取精确的泥石流因子数据,为泥石流的定量研究及其活动趋势分析服务。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优于传统研究手段的泥石流遥感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潼大水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大水沟位于西安临潼区,大水沟泥石流是典型暴雨型泥石流。以其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其流域特征、成因特征,选用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其主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简捷、实用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模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保了权值的准确性。泥石流危险性模型的建立可为泥石流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泥石流可能发生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平均比降、影响区人口密度、24 h最大降雨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等9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是合理、可行的。利用模型对大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为高危险。评价结果与大水沟泥石流的危害现状及活动趋势非常吻合。证明该模型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庆文  柳超  成广 《铁道建筑》2011,(10):41-43
兰渝铁路仓园隧道下穿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物地层,隧道在进入泥石流冲沟浅埋段后,出现掌子面多处渗水,围岩沉降最大达到1 389 mm,给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现场分析以及根据洞内施工情况分析,确定了对泥石流冲沟沟心段采取地表帷幕注浆、隧道掌子面注浆以及对仰拱基底加固的措施。通过后期施工验证其加固效果明显,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泥石流临界降雨量预测方法是基于统计资料的实证法和频率计算法,但在大多数山区,可能没有泥石流统计资料,诱发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预测存在困难。基于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对松散堆积体进行受力分析,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计算松散堆积体破坏起动时的临界水深,并通过泥石流流域内的产汇流分析计算得到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量,该方法在乌东德近坝区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周钟津  黄正维 《铁道学报》1989,11(4):102-107
泥石流是山区铁路的一大危害,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因此,我局历年来,在成昆铁路北段,对线路具有严重危害的泥石流沟作了大量整治工程,其中有导流工程、渡槽或明洞渡槽工程、拦挡工程、上拦下排的综合整治工程及隧道绕避工程等。其中涉及具有排泄功能的工程,占全部整治工点的86.2%,可见设计高效益的排泄工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罗布穷则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及规模,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进一步认识高海拔地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泥石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目前沟域内仍残留以沟道物源为主的大量松散物质,在一定降雨条件下仍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2)罗布穷则爆发的泥石流规模符合5...  相似文献   

12.
以成昆铁路红层地区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区,计算3个年份的地面割裂度及其年平均变化率,分析用地面割裂度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的不足及其原因。基于泥石流沟发育的物理模型,以原来的地面割裂度定义为基础,引入表述沟谷分布零散程度的异型度因子,导出新侵蚀系数公式。以3个小流域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为侵蚀程度强弱的标准,采用非参数统计推断方法,将侵蚀系数、地面割裂度的年变化值和固体物质的年平均流失量作秩统计和次序统计。对秩统计参数和次序统计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在表征泥石流沟侵蚀程度方面,侵蚀系数优于地面割裂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建设的一大灾害,以实例说明铁路遭受其危害的严重性。并按其在我国铁路各干支线上的分布情况,作了初步统计。还论述了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山区铁路泥石流发育地区的形成条件、特征和规律,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泥石流的类型与铁路勘测和其防治工程设计的关系。按山区铁路建设特点,提出了其分类标准的建议。最后,根据泥石流的不同类型、特征和规模,对如何防治其危害,提出了治理方针和整治措施,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成昆铁路山坡泥石流活动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坡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铁路陡(堑)坡上的一种雏形泥石充,成昆铁路常有山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本文从山坡泥石流成因机制及其组合特征出发,提出了区划山坡泥石流活动危险度的判别模式(B=(Mm(R^1),...Mm(R^n)将成昆铁路沿线坡泥石流活动危险程度划分成10个区,用于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
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扼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对绕避、排导、拦挡和明洞渡槽等泥石流工程减灾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减灾效益作了分析总结。为加强泥石流非工程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成昆铁路山坡泥石流活动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从山坡泥石流成因机制及其组合特征出发,提出了区划山坡泥石流活动危险度的判别模式(B=Mm(R^1),…Mm(R^n))),将成昆铁路沿线山坡泥石流活动危险程度划分成10个区,用于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8.
刘薇 《科技交流》2003,33(4):28-32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本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徐永良 《中国铁路》1996,(11):20-23
论述了成昆铁路泥石流防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治工程“时效完毕”的新概念和今后泥石流防治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山区铁路沿线暴雨泥石流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泥石流发生是灾害性降雨过程和流域内不稳定的松散物产状与制约水、沙输移的河沟条件所决定的,解决泥石流预报中的时、空因素,可以通过每小时接收卫星云图的信息分析决定。对某一流域内能否发生石流的预报,则由降雨条件函数和地面环境动态函数组合的量级决定。本研究对铁路3个预报试验区、黄河水利委员会3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的大量观测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完善了“山区铁路暴雨泥石流中短期预报的研究”中提出的泥石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