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噪声测量基本方法,测量了大连市西南路某路段交通噪声值并统计出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流量数据.在比较国内外各种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种修正预测模型,预测出理论噪声值.计算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利用噪声测量值计算出噪声污染的各种评价指标,最后根据有关的噪声标准进行差别,得到该路段的交通噪声已超过规定限值,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电机电磁噪声,从理论上对该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电磁噪声频率及阶次进行推导计算;通过整车的振动噪声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值,最后通过调整电机的转子永磁体冲磁方式,改善了电机的啸叫噪声,为前期预测EPS电机电磁噪声提供了设计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先控制交叉口交通噪声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讨论优先控制交叉口车辆运行特性,对车辆噪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提出优先控制交叉口总的交通噪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对无控制交叉口和优先控制交叉口交通噪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优先控制交叉口交通噪声的若干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商用车型的怠速车内噪声问题,通过怠速整车测试车内噪声的频率分析方法,识别了对于该车型怠速车内声品质有显著影响的噪声频率峰值。结合风扇转子动平衡的物理特点,应用三点加重法搭建发动机电子风扇动平衡测试台架,通过频率计算确认了风扇是该车型怠速车内噪声存在轰鸣感的直接激励源,并通过不同动平衡值的风扇与车内噪声测试的结果,确认了动平衡值与整车车内噪声的关联性,形成了完整的电子风扇动平衡值的目标定义方法。最终,通过降低风扇动平衡值进而显著改善车内噪声效果,并为整车车内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浩  王炜  王波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2):101-104
介绍了道路交通噪声计算机模拟采样系统软件。利用采样系统软件模拟实际的道路交叉口交通噪声观测过程,得到所需的一系列噪声观测值和统计值。对这些统计值进行分析,得到了信号灯控制交叉口道路交通噪声的若干重要特性,并对信号灯控制交叉口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客车主要噪声源识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偏奇异值分析法识别噪声源的基本原理,采用了近场声压测量法,同步采集15个传感器的振动与声压信号,识别出客车车外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分析出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并做出降低车外噪声的预测分析。所采用的试验与分析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声源定位准确的特点,并且可以准确预测零部件的改进对车外噪声的影响。试验研究和实车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复杂的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道路的噪声,以某国道为依托工程,在对材料的调查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低噪声路面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赋予依托工程的道路实际材料参数,仿真计算得到普通路面与试验路面的时间-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关系曲线,建立了降噪路面的时间-位移关系数学模型;通过检测普通路面与试验路面的噪声,发现2种路面材料的噪声值均呈现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得到试验路面相比普通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噪声值5—6分贝,为道路噪声的降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风洞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计算噪声值费时长、资源消耗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气动噪声预测方法。以后视镜特征参数为数据集输入,对不同特征参数下的后视镜模型进行瞬态流场与声场联合仿真,将计算得到的总声压级值作为数据集输出,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样本数据训练支持向量回归机,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同一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总声压级预测值。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预测方法能得到与计算值误差较小的预测结果,在较少样本数据支撑下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汽车后视镜气动噪声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KS(爆震传感器)开启次数:检测仪显示次数,所显示的次数值表明当前检测到的爆震。 KS噪声通道:检测仪范围为0~5V,表明当前在噪声通道里检测的电压电平。PCM通过监视KS电路中的信号幅值来决定是否发生了爆震。噪声通道允许PCM通过标明正常发动机存在的机械噪声的大小来诊断KS模块及爆震传感器,正常的发动机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非洲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车流量、车型比和行车速度等控制因素计算公路营运期噪声值,并针对当地环境和实地监测值提出一种简便的噪声预测方法。研究得出,在距声源50m范围内噪声衰减非常快。同时对村镇、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段提出减弱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隧道噪声传播扩散规律及其检测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噪声是影响行车环境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是开展噪声控制的前提和依据。通过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噪声大小、分布规律、混响时间及频谱特性进行研究,并对隧道检测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隧道噪声大小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沿纵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规律,且在隧道进口前50 m增加迅速; 2)隧道横断面内的直达声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一次反射声在其声聚焦处对噪声影响巨大,而混响声则恶化了隧道内的整体噪声情况; 3)隧道内噪声主要是中低频噪声且呈现明显的双峰状,低频和中频峰值分别出现在100 Hz和1 200 Hz附近; 4)隧道混响时间与隧道断面形状、边界平均吸声系数以及噪声频率有关,周长面积比越大、吸声系数越大以及噪声频率越高都会使得混响时间变小; 5)隧道噪声检测参数应包含A计权声压、噪声频谱特性和混响时间,具体测点布置应综合考虑隧道长度和横断面形式,并结合当前技术手段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摩托车噪声源分析主要是基于近场声压测量法和声强测量法等;然而,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测试相当耗时。采用最大加速行驶噪声工况基准法模拟摩托车最恶劣噪声场,并应用一种不规则形状的传声器阵列对摩托车噪声源进行试验分析,从而获得匹配的声强(或声压)分布图。通过声场分布图,可直观得到各主要噪声源的分布、强度和频率,并可方便制定出合理的摩托车降噪技术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加速行驶噪声工况基准法能准确模拟摩托车最恶劣噪声场,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分析路线和方法准确有效,这:恃有助于改善摩托车噪声。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发动机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摩托车发动机的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功率、声强等高线图及频谱分析方法,对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声源识别和研究,进、排气噪声对测量面的声贡献较大;运用分别运行法进行噪声分离试验,将燃烧噪声、活塞敲击噪声、配气机构噪声、初级齿轮副啮合噪声分离,进一步分析了2种转速下该发动机的噪声组成和不同噪声的频谱特征,为降低该型发动机的表面辐射噪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变速器齿轮制造缺陷声频特征的提取,是汽车变速器噪声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准确诊断齿制造缺陷的关键。本文通过齿轮制造缺陷噪声分类测试实验,从齿轮制造缺陷的噪声差谱,分析提出了齿轮制造缺陷的声频特征。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eveloped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ound quality of the warning sound masked by background noise considering the masking effect. The warning sound of an electric vehicle is required by law for the safety of pedestrians. Therefore, the warning sound becomes an additional noise pollution source if it is designed as an annoyance.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sound is designed with a low sound pressure level, pedestrians will not recognize the approach of vehicle due to background noise. To avoid nose pollution and permit the detectability of an approaching vehicle,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annoyance and detectability of an electric vehicle is required. In this paper, the whine index evaluating the whine sound masked by the background was developed and used as a sound metric. This metric was employ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noyance index and detectability index for electric vehicles.  相似文献   

16.
Vehicles can experience impacts due to harsh road conditions. Contact with an uneven road surface causes vehicles to vibrate, which generates a loud impact sound. The attenuation of such noise is important because car passengers may complain about the impact noise. However, perfect removal of impact noise is not possible because most of it is caused by external condition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on the objective attributes of impact noise; however, the problem of impact noise is not a simple matter because impact noise is transient in nature and reaches a high level instantaneously. In this paper, a new objective attribute of impact noise is designed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analyzing nonstationary signals, such as an impact signal. The usefulness of the new objective attribute, which is a sound metric,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 mean subjective ratings for real impact noise in passenger cars. The new sound metric has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the mean subjective rating than currently existing sound metrics.  相似文献   

17.
一种中型乘用汽车表面噪声的声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志勇  韩军  毕凤荣 《汽车工程》2003,25(4):392-394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表面噪声的声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军  郝志勇  刘月辉 《汽车工程》2003,25(3):272-274
依据声强法的测量原理,对一台车用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得到了该发动机整机噪声分布的声强云图,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源位置。用振动速度法对声强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车内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布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车内双次级声源有源消声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次级声源的布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双次级声源的布放、次级声源与误差传声器的相对位置对车内消声区域和消声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的合理布放方案。研究表明,当误差传声器与次级声源的数目相同、误差传声器位于次级扬声器的中心线上,且与次级声源相距200 mm左右时消声效果最好。讨论了不同车型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置的可行性,给出了客车、货车和轿车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放的合理方案,可为多次级声源车内有源消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国家加强交通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研发设计出了箱体式生态声屏障和模块化生态声屏障。以长湘高速公路的一处噪声敏感点作为声屏障示范工程应用。在应用前期,运用Cadna/A模拟软件对该示范工程点进行噪声模拟,得出该高速公路运营后,设置声屏障和未设置声屏障的声环境数值分布以及敏感点的达标/超标情况,从而避免了声屏障设置不合理而重复建设造成经济浪费,为后期声屏障设置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施工完后,在运营期进行降噪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模块化生态声屏障可以达到Cadna/A软件预期模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