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阐述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维护设计、软件特点及设计重点等内容.该教学软件便于铁路部门职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理解、掌握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弥补该方面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空白,对其他相关软件开发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软件开发费用预测是近20年来非常活跃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分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目前常用的软件开发费用估算的方法——摸拟法,代码行(LOC)技术、任务分解技术和Halstead方法估算模型,并指出了实际估算举例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铁路机务段现有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铁路机务段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一个原型的实践表明,挖掘的关联规则和知识对提高企业MIS的管理水平有显著作用,说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 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 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忍危害率(THR)的换算关系,进而评估出 FAO 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次级危 害的可容忍危害率;最后通过其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到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用结 果表明:结合实际的 FAO 工程项目应用成果,给出风险降低因素中各要素的具体示例,可供借鉴;与直接采用 可容忍事故率保守估计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方法相比,在考虑风险降低因素后评估得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更接近实 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朗肯(Rankine)和库仑(Coulomb)土压力理论在工程中应用较多,但由于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理想化假设条件下,与实际土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两种方法何时准确,何时误差较大,需要进行探讨。本文根据一个算例就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识别方法对交通标志的识别精度和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交通标志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交通标志的主元特征,然后利用网格搜索法(GS)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利用参数优化好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对交通标志的识别。通过实验仿真,并与现有的其他交通标志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保证较高识别精度的同时,算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SELTRAC控制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ELTRAC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信号与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组成和特点,分析了其主要部件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弹性分组环(RPR)是当前城域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为了满足基于分组的城域网的要求而设计的。为了实现基于优先级区分的业务服务质量,弹性分组环采用了基于优先级区分的队列以及转发机制。与传统的队列延时研究方法不同,弹性分组环中的业务接入以及转发延时与当前网络中的拥塞状况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弹性分组环协议,建立了弹性分组环转发缓存和接入缓存的排队模型,对弹性分组环中的业务接入时延以及转发队列时延做了定量的分析计算;进而得到弹性分组环中各类优先级转发及接入缓存所需要的容量;利用仿真工具建立了RPR网络的排队传输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果非常接近,从而验证了所建立排队模型的正确性,能够为网络业务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各级缓存容量的结论已经应用在弹性分组环的专用芯片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碳纤维(CFRP)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型式而应用于实际工程.为此,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和UHPC梁的受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及理论分析.试验参数主要选取预应力度、张拉控制应力和CFRP筋的黏结方式.试验结果表明,UHPC具有良好的受压变形性能,基于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建立UHPC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UHPC梁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以及合理的裂缝分布,其极限变形可达到梁跨径的1/30~1/72,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对所研究梁的受力性能进行较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对不同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的难题,设计了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报文信息采集方式。通过对报文信息采集种类和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提出了基于Webspere消息队列(MQ, message Queue)技术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标准规范的传输方式,制定了报文信息采集的相关规范,利用.Net实现了信息处理模块的相关功能,形成了一套适于铁路数据整合及信息共享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rson理论建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结合铁路现场的实际供流数据,分别对受流点位于跨中和跨端2种情况下的接触网各导线实际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理论,采用对断裂吊弦进行SEM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及对新旧吊弦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等试验手段,研究吊弦断裂过程中电气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2.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等效分割与耦合自由度法两种方法对某罐车罐体垂向载荷施加方法进行分析,并就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详细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并且等效分割法随着分割份数的增加,其分析结果收敛于耦合自由度法的结果,基本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蒋华  程超 《中国铁道科学》2004,25(1):105-109
在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受一定初始荷载下,改变钢筋混凝土柱的初始偏心距和加固撑杆的预应力大小,进行加固撑杆应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偏心受压柱初始压应变及撑杆预应力对加固效果有明显影响,撑杆预应力越大,撑杆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卸载效果越明显,在柱破坏时,撑杆承受的应力越高,越能有效缓解撑杆相对于柱的应力滞后效应;初始压应变越大,越应相应提高撑杆预应力,从而充分发挥撑杆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方法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采用系统设计思想实现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的理念,论述了匹配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指出:机车车辆系统和线路系统在动态性能设计上要相互适应、相互匹配。无论设计主体对象是机车车辆还是线路,都必须将对方视为主体对象的动态环境,通过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方法考虑对方的动态影响因素,进行主体对象动力性能优化设计,同时分析评估主体设计对象对另一系统的动态作用影响,再根据动态作用影响的评估结果改进主体对象结构设计参数,如此反复,直到整体系统动态性能最优为止。由此开发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设计技术平台。经在若干铁路重大工程线路设计中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高速弓网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样机技术的核心是参数化、可视化设计和综合性能分析。本文结合我国250km/h高速受电弓设计,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在进行受电弓可视化三维实体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了受电弓的几何分析及受电弓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了接触网振动模态和自振频率;运用结构子结构方法,建立了受电弓-接触网耦合系统模型,计算了不同模拟运行速度下的弓网振动和接触压力响应,以及机车运行振动对受流的影响;最后为了考核接触网的疲劳可靠性,进行了在运行条件下的接触网动应力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铁工程管理里程跨度大、行车调度难、安全监控视频缺失、安全生产预警预控难、全过程管理易缺位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BIM的融合通信技术对轨行区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阐述BIM技术与通信技术特点,提出基于BIM融合通信技术的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标、设计及开发方式。该平台在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进行实践应用,提升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的稳定性,解决了隧道内设备的防振、防水、防潮以及网络传输无中断等问题,可实现BIM平台派工信息的实时同步以及平台移动端办公。  相似文献   

17.
基于索网找形的吊弦长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现有吊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阐述了新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和计算流程.最后对2种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传统的计算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弥补,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路桥过渡段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非线性分析模型,基于混凝土塑性伤损理论,研究严寒地区路桥过渡段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及损伤.结果表明:过渡段冻胀变形对底座板损伤影响较大,而过渡段沉降变形对复合板(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结合体)和底座板损伤均有影响;当过渡段长度较短时,冻胀变形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深惠路既有立交、桥梁、路面等道路设施的利用、拆迁条件、地铁共线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立交方案的研究,对深惠路改建控制条件、总体设计原则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立交利用、地铁共线影响、减小拆迁为改建总体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定位的转变,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充分利用原道路较高的技术标准,灵活确定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以利于与周边环境衔接;立交设计充分结合周边路网的完善,合理确定立交功能、服务等级和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堑在高速列车荷载下的地面垂向振动随距离传播规律,对宝兰高铁路堑段地面垂向振动进行现场试验,对现场试验的数据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路堑垂向振动加速度在距离线路中心线12.5~40 m总体呈衰减趋势,靠近线路中心线处12.5~20 m处垂向振动加速度衰减较快,较远处20~40 m处衰减速度较慢。地面垂向振动加速度在各测点处由60 Hz及100 Hz附近的频率成分主导,随着距离的增大,110 Hz左右的高频成分衰减很快,到了距线路中心线20~40 m,振动加速度在60 Hz左右的频率成分占优。依据现场工况,建立了列车-轨道-路堑-地基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场地速度特性,分析不同场地条件对路堑振动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场地速度特性(覆盖层与下卧层模量比、覆盖层厚度)是影响地面振动剧烈程度的重要因素,地基覆盖层与下卧层模量比越大,地面振动越强烈,模量比一定,覆盖层厚度越小,地面振动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