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船艇》1997,(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船舶工业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积极开拓经营,大胆参与市场竞争,经受了国际市场风浪的锻炼和考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993年与1979年相比,船舶工业总公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9,(2)
以描写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中国船舶工业贯彻邓小平同志做出的“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为主线,讴歌船舶工业战线30万大军呕心沥血、卧薪尝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进军世界船舶市场令人可歌可泣、催人泪下、艰辛历程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战略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市场,出口造船总量不断攀升,1996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三,2001年造船完工近4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总载重吨近10%。 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在给船舶出口创汇的有关批示中指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而言),从而为我国船舶工业提出了国家级发展战略要  相似文献   

6.
《船艇》1992,(8):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船舶工业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贯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船舶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科技进步,使船舶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二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得到很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最近发布的“2007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中提醒我国船舶工业.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造船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国际新标准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与冲击。  相似文献   

8.
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王俊 《中国造船》2006,47(3):125-129
运用加权指数法对中、韩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再对两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找出中国与韩国船舶工业的差距;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差距影响度,得到制约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程显皓 《江苏船舶》2007,24(5):39-41
现今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对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从根本上提高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局势,提出了技术创新、自我调整的方法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船艇》1998,(1):5-10
船舶工业过去的20年,经历了初闯国际市场,在大萧条中稳步发展和全面构建国际竞争优势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自强振兴之路。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多层次性。我国船舶工业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基础,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先从接近我国技术水平的中低档船型做起,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接船,充分发挥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优势,实现了打进国际市场的目标。从购买技术到自主创新,可以较快地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郑兴富 《船艇》1997,(9):10-13
根据市场发展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需要开展大型集装箱船的科技攻关,已经是船舶工业科技工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重大问题,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在吸取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开拓海工业务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海工装备制造与运输船舶建造的不同特点,对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海工业务面对九大重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对中国船舶工业企业防范海工业务风险,克服困难渡过海工市场的困难时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要大力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缩短与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培育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理解与评估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本文在对影响船舶工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并从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和集团、积极发展船舶配套工业,构建合理的船舶工业体系、实施科技兴船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等八个方面指出了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大连船舶工业时指出:“造船行业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我们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从改组、改造及管理等各方面下功夫,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造船业更上一个层次,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中央领导对船舶工业大发展的多次批示也指出:我们要创建第一流的造船大国、强国。我国船舶工业的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是:中国船舶工业应以加入WTO为契机,抓住新的机遇,放眼世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苦练内功,协力创新,“做大、做强”中国船舶工业。所谓“做大…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06,28(5):45-45
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对外合作的七项工作重点。1、多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2、船舶研发机构要通过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方式研发新产品,掌握世界船舶工业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发展方向;3、造船企业要重点引进消化吸收模块化舾装、高效焊接、切割等船舶建造关键技术和现代化造船生产管理技术,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建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仁鑫 《世界海运》2009,32(4):37-38
我国的造船业曾经是以国有大企业为主,中国船舶重工、中国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占据了全国2/3以上的产量。然而近年来,在中国船舶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船舶知名度的征程中,民营造船企业已跻身前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船舶工业发展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7~10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20篇学术论文。在讨论会上重点讨论了中国船舶工业如何赶超世界水平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由于中国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大搞出口船,才使中国的民船和军舰打入了国际市场,与会代表认为只要中国船舶工业顺潮就势,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产业结构和机制的转换,进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思路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国际竞争态势、主要外国竞争对手、世界造船需求、国内竞争状况、国内政策环境、国内市场趋势等六方面入世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国船舶工业作更大发展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并预测了中国船舶工业长远发展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国船舶工业快速稳定发展应采取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44-44
2015年11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中船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论坛是船舶行业内一次巅峰盛会。政府主管部门级行业协会、知名造船企业、专业咨询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等500余人汇聚于此,围绕“剖析金融危机五年风雨,共铸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开坛论道。  相似文献   

20.
顾平  姚慧丽 《船艇》2000,(6):16-22
本文从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转变出发,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造船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根据国际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船舶工业急需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的观点,并阐述了船舶工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途径--走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