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快我国港口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中国港口》2010,(5):6-8,12
<正>我国经济社会经过建国60年以来的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发展阶段,这对整个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  相似文献   

2.
60年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60年长江港口发展历程,是长江港口人努力拼搏进取,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伴随着祖国的强大,今日长江港口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繁荣的伟大历程,迈入了全面建设长江现代化港口的康庄大道,谱写出港口发展史的壮丽诗篇。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长江港口取得的巨大成绩,倍受鼓舞,由衷的自豪,深感港口发展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将经济现代化作为第一目标,为此都积极介入海运业。在这些国家中,韩国在海运业方面的发展是无与伦比的。本文主要从贸易货物的增大、海运政策的实施、财团企业的参与和低工资船员的存在四方面,论述韩国是如何促进其海运业的发展的。 一、贸易货物的扩大保障海运业发展 1960年以后,韩国结束了战后的经济恢复工作,正式着手经济开发。60年代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70年代进行了转向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革。随之,贸易货物也发生了变化。60年代的输出以农产、水产品、矿石、纤维制品为主,输入以外国援助物资和轻工业产品为主。而从70年代中期起,钢铁制品、水泥、肥料等相继成了大宗输出货物,而原油、铁矿石和煤炭等重化工业原料则成了大宗输入货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情、国情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长江航运发展的环境也在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长江航运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认识、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政策,准确把握和统筹处理好长江航运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有条不紊地逐步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杨志 《中国水运》2002,(2):47-47
尽管面临世界经济困难,人们还是对航运的前途持乐观态度.平均来讲世界海上贸易每增长1%,就要求世界商船队额外增加7%的载重吨位.集装箱运输与航运的发展并不平行,自从60年代初出现集装箱运输后,它就越来越发展壮大和富有效率.在主要航线上集装箱船的数量飞速增长,在不到十年里已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陈德金 《集装箱化》2012,23(8):23-24
1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以下简称梅山保税港区)地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和最具海洋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内,是我国第五个保税港区,于2010年8月开港运行,2012年3月其口岸正式开放。自2008年2月获批成立以来,梅山保税港区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区域累计引进各类企业逾1700家,注册资金近180亿元人民币;累计引进重点物流仓储企业60余家,马士基、DHL等世界级物流企业相继进驻。规划建设的1~5号集装箱泊  相似文献   

7.
60年来.中国港口随祖国同成长共发展.经过数代港口人的努力和奋斗.中国港口从港口弱国发展成为世界港口强国。回顾中国港口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把港口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从解放到1978年.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港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的时期:后一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迄今.这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中国港口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迈向世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海运是同际贸易的传统支柱产业,往往与一个同家的兴衰荣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海运兴,则国家兴。作为一名上世纪60年代末参加工作即进入交通系统,从业40年来又先后在港口、政府交通部门和航运企业工作过的“老交通”,我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海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5日,中国大陆与台湾实现60年来的首次大三通,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记者分别在上海港和江苏太仓港参加了通航仪式,亲身经历了这令人激动和值得纪念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苏红宇 《船艇》2004,(1):42-48
模块化的实践早已有之,模块化制造的思想也来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1930年德国在机床制造业就首先提出了“模块化构造”的设计方法。由于用这种方法设计制造的机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在世界制造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在舰船领域应用模块化技术建造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针对军船建造的特点,在对军船整体系统的模块化分析基础上,首先将功能比较单一、比较容易进行模块化的武器装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09,(10):31-32
因港而立,港兴城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港口发展之快受到世界瞩目。而在中国港口之中,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连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驱的天津港,以“精卫填海”精神,创造了“世界级人工深水大港”的奇迹。原本航道淤积、破烂不堪的小港,而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世界第五的国际深水大港,天津港人用实践走出了一条港口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机电设备》2013,(4):13
湖南湘电长沙水泵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泵产品专业制造厂家。60年来,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前身长沙水泵厂,建于1951年。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走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发  相似文献   

13.
陈金海 《船艇》2004,(1):34-37
一、新世纪重大的发展机遇 从世界造船业的层面来讲,目前已经走出持续多年的市场低迷期,船价上浮,询单增加,新一轮的市场景气正在全面展开。现在在役的船舶中油船有40%船龄在20年以上,且多为单壳船,按新的安全要求都要换成双壳油船;杂货船的48%、客船的45%、散货船的24%,船龄都在20年以上;只有集装箱船船龄较年轻,仅13%超过20年,但集装箱船在向大型化发展,需求增长快,所以今后10年船舶更新量会很大。国际海事业的全面复苏,为整个造船业的重新洗牌和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对于中国船舶工业而言,21世纪又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产业转换规律看,发达国家劳动密集产品向外转  相似文献   

14.
一、 在交通部、浙江省、宁波市的领导下,我局在1990年~1997年的8年中生产和建设发展速度较快。 港口货物吞吐量1990年完成2553.5万吨,1991年完成3389.9万吨,1992年完成4366.9万吨,1993年完成5321.4万吨,连续三年每年上一千万吨台阶。199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220万吨,年均增长18.2%,其中本港货物吞吐量从1990年的2034.3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6538.2万吨,净增4503.9万吨。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这一有利环境下,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事》2012,(9):78
/《中国交通运输60年》/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运输60年》为国家级重点图书、《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之一。本书由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作序,部政策法规司组织,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以及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编撰。本书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生动展示了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伟大祖国60岁的生日,回顾这风雨兼程的60年,祖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万雄 《水运管理》1998,(9):14-17,13
广州港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其集装箱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六五”计划时期开始,交通部曾经将广州港列为集装箱枢纽港来发展.当时即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新港8、9号泊位,设计能力为20万TEU.在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以及内部认识问题、外部通关条件等问题的作用下,广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举步维艰,近10年来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只有1997年比上年增长20%,估计今年才能达到原设计的20万箱能力.回顾过去,检讨今天,展望未来,广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持续不断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领域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运输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日前, <求是>杂志于2009年第17期刊登了李盛森部长的著名文章--<骄人的业绩宝贵的经验>.在此,我们全文转载,并以此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末,以提高动力装置工作可靠性、安全性、减少管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为目的,自动控制技术开始应用于商船。从此,船舶自动化以机舱内单项自动化或局部系统自动化发展为对整个机舱设备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60年代中后期,船舶自动化发展到“无人值班机舱水平”;60年代末期,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从电子管,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气元件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且信号传输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