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转弯车型中小型车比例较高,若采用规范中规定的鞍式列车和载重汽车进行转弯设计或采用规范中推荐的转弯线形和转弯半径,容易诱发小型车以较高速度转弯,既不利于平面交叉安全运行,也不利于土地节约。为选取合适的转弯线形与转弯半径,该文以低等级公路(三、四级)与等外公路平面交叉右转弯交通组成调查确定的主要服务车型作为转弯设计车型,模拟分析了车辆右转弯轨迹特性,并采用单心圆曲线、三心圆曲线、直线渐变段接圆曲线3种线形对转角为70°、90°和110°时的转弯轨迹进行了拟合,比较确定了适用的转弯线形和转弯半径,研究成果可供低等级公路与等外公路平面交叉右转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湖南省普通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存在的路权分配缺乏、渠化设计不足、转弯车道设置错误等问题,阐述了公路平面交叉的优化设计原则,介绍了渠化转弯车道的设计方法,并以3个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了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R型公路是法国公路中最常用的公路形式,其平面交叉口设计与国内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文中介绍法国公路类型R型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设置原则交叉口形式及适用范围,交叉口车道数确定方法,使国内公路设计者了解法国规范R型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同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环形交叉口设计实例,阐述了法国环形交叉口设计与国内设计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公路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影响系数概念,建立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分析当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存在的交叉口缺乏路权分配、转弯车道设置不当、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当等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诺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2)
在我国有关的道路设计规范中,并没有对主线收费站和非信号控制交叉之间的净距进行规定,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净距,在分析设置交通标志、车辆变道和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视距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与主线收费站连接的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建立了主线收费站与非信号控制交叉净距的计算模型,并根据我国交通流的运行状况,合理地确定了模型中参数的取值,最后得出不同交叉口类型、不同运行速度下主线收费站与非信号控制交叉净距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我国设置主线收费站与非信号控制交叉口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斌  周翔 《华东公路》2015,(2):43-45
针对公路路基护栏形式选择问题,按照规范相应的设置原则,根据碰撞能量理论公式计算得到公路护栏防护等级,提出公路的护栏设置不应简单的按照设计速度,应结合交通流量的组成情况,从当地实际的需求出发,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公路造价的经济合理,优化公路路基护栏设置。  相似文献   

8.
彭立  沈苏平 《国外公路》1997,17(5):6-11
高速公路一般通过互通与被交叉公路连接,在被交叉公路一侧大多为T形平面交叉。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枢纽工程,往生仅注重互通本身忽视了平面交叉的设计,从致造成不必要的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笔者根据多年与世界银行专家的谈判经历,结合对国内多条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议,通过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关于平交设计的先进经验,重点探讨各类路岛和转弯车道的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山区城市,非信号控制交叉和隧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净距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构造物的设置位置和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质量。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与隧道净距定义的界定,分别从驾驶员在隧道出口处"明适应"距离、驾驶员识认交通标志距离、车辆变道的行驶距离和安全驶入平面交叉的距离等方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需求距离进行研究,建立城市道路非信号控制交叉与隧道合理净距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城市道路非信号控制交叉与隧道合理净距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的互通与普通公路的连接大多以T形平面交叉来实现,作为出人高速公路的枢纽工程,人们往往容易注重互通立交本身而忽视平面交叉的设计,从而产生不必要的交通阻塞,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本文结合规范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云浮东立交平交口方案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对于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各有异同.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国家的隧道安全分级标准及安全设备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作为制定我国公路隧道安全分级标准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长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将公路隧道安全分为5个等级,提出应设置安全设备的种类,并针对我国公路隧道安全分级标准与后续研...  相似文献   

12.
公路交叉口形成公路网方便交通出行的同时,由于平面交叉口设置不合理、设施不齐全、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平面交叉口事故多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通过对内蒙古典型公路调查分析,内蒙古公路平面交叉口一般存在平面交叉口设置过多过密,速度差梯度较大,交通管理控制薄弱,安全设施不完善及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与TB/T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疑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探讨了压浆强度、泌水率和膨胀率等控制指标,对规范中关于这些控制指标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分析技术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文中通过对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交通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率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信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15.
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巍  王宏旭 《东北公路》1998,21(4):25-31
本文通过对公路缓和曲线设计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利用此法对《规范》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分析验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省公路状况及交通流量分布的分析,对国省道,县乡道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县乡公路当量养护成本,提出汽车养路费补助县乡公路标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当前非洲部分国家的道路升级改造为背景,对比中国规范介绍基于南部非洲规范的T型交叉口的设计。当前非洲部分国家国道面临路面结构破坏,路基宽度较窄,不能满足行车舒适的要求,急需要升级改造。由于非洲道路交通量较低,不足以设置立体交叉,大部分道路以环岛、T型交叉等平面交叉形式为主,平面交叉改造对道路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莫桑比克某双车道干线公路项目为背景,首先重点介绍南部非洲规范关于T型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并对比中国规范设计的差异,最后介绍典型渠化的T型交叉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8.
云浮东立交平交口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清娴 《公路》2005,(8):305-307
高速公路的互通与普通公路的连接大多以T形平面交叉来实现,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枢纽工程,人们往往容易注重互通立交本身而忽视平面交叉的设计,从而产生不必要的交通阻塞,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结合规范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云浮东立交平交口方案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减轻阶段性的机动车流量波动对平面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在传统的平面交叉口感应控制理论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综合待行区的全感应控制进行研究;从微观城市交通的角度,对设置有综合待行区的城市平面交叉口内的车辆行为、检测方法及信号相位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考虑到综合待行区特殊的几何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概念的全感应控制策略,以主信号之间的控制为第一逻辑层次,同一进口道的预信号与主信号之间的控制为第二逻辑层次,分析其检测器设置方法及参数设置规则;以昆明市北京路-霖雨路交叉口为例,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及其感应控制模块(Vis VAP)对全感应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建模与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段及流量条件下,提出的全感应控制相对于固定控制车均延误时间的最大优化率为47. 43%,最小优化率为31. 16%,车均停车次数的最大优化率为40. 29%,最小优化率为27. 83%,从而明显提高综合待行区的控制效果,改善交叉口的整体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视觉环境单一,视觉参照信息较少,极易产生不良驾驶行为,诱发交通事故。文中梳理了规范中公路隧道视线诱导设施的相关条文,并与现阶段国内具体设施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规范中轮廓带的设置规定无法满足不同车速、不同隧道长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轮廓标、突起路标、立面标记的规定内容与实际工程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针对现有视线诱导设施设置方法,提出改善思路与方案以完善现有规范对公路隧道照明与视线诱导设施规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