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冬天通风容易导致车内温度下降的问题,拟采用在通风时予以预热的方法解决。指出了常见车用通风的不足,说明了通风恒温器开发的积极意义,简要说明了通风恒温器的结构特点、温度控制电路等技术要点。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在通风的同时还考虑到了通风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更加人性化。而且,通风管采用蜂窝状的创新设计,使得车内温度不受通风影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在介绍结构一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的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汽车悬架、动力总成安装点的动态性能对车身传递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某款乘用车在研发路试阶段主观评价发现的加速车内噪声问题进行优化,通过实车及台架试验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确认问题原因主要来自于后悬置隔振率不足,采用仿真手段优化支架结构,并对改进后方案进行实车效果验证。测试效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使得车内噪声降低2 dB (A)。研究结论丰富了车辆悬置安装结构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低灵敏度车身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有关汽车内部声场模态分析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新车身的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汽车内部诸多因素的不确定以及开发时间的限制,在应用有限元法进行车内声学特性预评估时须对车内声腔模型做简化处理。其中,以二维模型代替三维模型、忽略座椅所占空间、不计结构与声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不计内饰和座椅表面的吸声效果等是四种常见的车内声场建模的简化方法。文中讨论了这些简化方法对车内声学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对正确处理车内声场建模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满足工程要求的经济型有限元声场模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6.
乘用车车身结构噪声测量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志刚  王理周  李传兵 《汽车工程》2001,23(2):130-133,126
乘用车的车内低频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座舒适性。本文探讨了声响感度分析、矢量合成分析,结构车内噪声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在车身结构噪声分析控制中的运用,在实车上其降噪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与整车测试的方法,讨论了旁通气流的存在及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了鼓风机电压、内外循环风门位置以及车速这3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控制算法,避免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的控制算法是解决旁通气流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的重要措施,对汽车空调控制逻辑开发与车内空气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隧道噪声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行车环境的隧道噪声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现场测量的大量隧道噪声调查结果,对隧道内噪声的来源及隧道内噪声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隧道内车内噪声与隧道外车内噪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隧道内噪声比隧道外高很多,隧道内车内噪声比隧道外车内噪声也高很多。通过理论公式对隧道内衬吸声材料的降噪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内衬吸声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噪声。最后提出了对隧道内路面结构选择的一些建议,尤其是两种低噪声路面OGFC和SMA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汽车乘座室结构与声学耦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有限元法和模态分析技术在TJ110汽车车身结构振动和乘座室空腔内部噪声测试分析上的应用,同时应用声-固耦合理论对车身结构与车内噪声耦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为降低由结构振动所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提供了结构修改和声学修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轿车车内结构噪声源识别及降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桑塔纳2000轿车车内噪声的测试分析结果,揭示了常用工况下桑塔纳2000轿车车内噪声的特征,并对影响桑塔纳2000轿车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降噪措施并进行了降噪效果评价,试验表明,实施降噪措施后,桑塔纳2000轿车车内噪声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vehicle side slip angle,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significant signal in determining the vehicle stability region in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 combines the model-based method and kinematics-based method. Side forces of the front and rear axles are provided as a weighted sum of directly calculated values from a lateral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a yaw rate sensor and from a tir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factor, which is defined to identify the degree of nonlinearity of the vehicle state. Then, the side forces are fed to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which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ingle-track vehicle model associated with a tire model. The cornering stiffness identifier is introduced to compensate for tire force nonlinearities. A fuzzy-logic procedure is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the nonlinear factor from the input variables: yaw rate devi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value and lateral acceleration. The proposed observer is compared with a model-based method and kinematics-based method. An 8 DOF vehicle model and Dugoff tire model are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vehicle state in MATLAB/SIMULINK.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model-based method and kinematics-based method when the vehicle is subjected to severe maneuvers under different roa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虚拟激励法,为探讨其应用于汽车随机振动的可行性,构造了虚拟路面激励。以1/4汽车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为对象,由虚拟激励法推导出系统和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了求取系统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新方法,给出了应用虚拟激励法求解汽车随机振动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虚拟激励法是比傅里叶分析方法更为简便的时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模糊、评价指标定量化不全面的问题,改进评价指标并将TOPSIS法运用于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中,将AHP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组成同时考虑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赋权法,根据评价指标分级结果构造4个风险等级的典型样本,以典型样本与正理想解的贴进度确定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区间,建立TOPSIS法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体系。以广大铁路祥云隧道为例,应用该方法对6个洞段进行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表明,综合赋权-TOPSIS法隧道突涌水风险性评估结果准确且与隧道开挖结果相符,可为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维路面的数值模拟是车辆虚拟道路试验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道路谱的重构与分析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谐波叠加法作为常用的道路谱重构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精度。但在解决非规则分布的复杂道路问题时存在着重构精度不足以及计算效率不够等问题。为此,在原有的谐波叠加法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方法。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技术对谐波叠加法进行改进,以正定平方分解 (Cholesky) 次数来减少计算内存,从而提高道路谱重构精度。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谐波叠加重构方法,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算法运行模拟时间大大减少,但是精度明显提升。与直接测量法、载荷谱迭代法、谐波叠加法以及滤波白噪声法等相比,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精度在90%以上,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改进谐波叠加法的道路谱重构模拟仿真,重构的路面功率谱与标准路面谱能很好地契合,得到更加满意的仿真效果,在车辆虚拟道路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孟两国所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值确定方法的差异性,将国内外竖向抗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单桩竖向承载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载试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依托孟加拉达卡地区电网扩容和升级项目,将孟加拉国使用的循环荷载试验法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中标采用经验参数法与孟加拉国采用标贯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孟两国所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相近,而理论计算结果相较于孟加拉国项目采用循环荷载试验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偏小,提出了中孟两国理论计算方法与试验法所得结果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隧道修建过程中,CD法被广泛用于软弱围岩隧道和大断面隧道的修建。工程经验表明,CD法比全断面法更能够减少对隧道的扰动,降低顶部围岩塌陷的可能性,但目前对该经验的认识仍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比如,CD法隧道顶部的塌陷机理,相比全断面法的定量优势比较等。为此,提出了一种预测CD法开挖隧道顶板破坏机理的运动学方法。推导了确定塌块形状的理论解。所提出的方法与全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CD法开挖的优越性。研究发现,与全断面开挖的结果相比,CD法开挖可以显著降低顶板坍塌的高度,提高顶板稳定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7.
林志  陈思  陈相 《隧道建设》2017,37(5):537-542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直接决定其使用阶段的性能水平,为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当前规范采用最差段落法对隧道土建结构进行评分,为改善规范采用的评分方法,提高土建结构评分的总体性,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普遍反映原则"和"安全原则",提出了基于最差段落评分法的修正方法,细化了隧道土建结构分项与各指标的关系,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标度,实现了规范法中技术状况值与修正法中分项各指标扣分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得到了一套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定量评价模型,并结合已有检测评估工程的数据验证了该修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移动车辆在桥梁上运行来测试桥梁基频的间接量测法已经获得实桥的验证,提出一种新型间接量测法,该方法有别于牵引车拖动测试车辆一直运行并同步采集信号的传统间接量测方式,需牵引车同时拖动固定间距的前、后2辆测试车辆前行,并在固定点静止采集少许时间后,继续重复操作至测试车辆通行整跨桥梁,利用测试车辆上采集的信号,计算整跨桥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近似表示涡激力是目前研究涡激共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关于非线性涡激力模型参数的试验识别研究还较少,现有识别方法也有待改进。为了更方便可靠地识别非线性涡激力模型中的参数,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一种基于节段模型位移响应的气动参数识别新方法。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得中央开槽箱梁断面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应用新方法识别简化非线性涡激扭矩模型中的气动参数,并对参数识别精度做出评价。将新方法与Ehsan等所建议的位移法以及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系统的扭转涡激共振位移响应;基于一致的系统线性机械参数,新方法识别得到的气动参数与Ehsan等所建议位移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而新方法能进一步考虑对识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的机械参数非线性特性;当新方法考虑非线性机械参数时,其识别结果和基于实测力时程的三步最小二乘拟合法相比也十分吻合,并且新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