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日,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终于在国家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这份文件是2006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一个具体落实的文件。2006年,我国汽车行业被认定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汽车情报》2007,(1):5-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的有关部署,现将汽车工业应对产能过剩、加快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十一五"期间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市场,因势利导,控制增能,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力争2006年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底,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发改工业[2006]2882号)面世.作为2004年发布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配套政策,该《意见》(之前曾有两三个名称)可谓是酝酿已久.2005年底以来,关于我国汽车产业存在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说法上升到了较高层次,所以《意见》的最终出台,也算是大家的意料之中,并期盼这一政策能为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关于促进运输类专用汽车结构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07]1536号).《通知》说,此举在于: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推进车辆产品技术进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882号)精神,抑制专用汽车产能过剩.这或许能够回应业界对2006年初至2007年4月间,约有120家专用汽车企业获得《公告》资格,与抑制专用汽车产能过剩相互矛盾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首次将汽车业纳入“过热产业”的“黑名单”之列,确认了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2005年。预计2007年及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可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产业整合重组提速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这将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8.
2006年,由于汽车市场继续受需求减弱、库存上升、竞争加剧以及进口汽车预期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车市依然“降”字当头, 但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百分之七左右。一、汽车降价因素的剖析 1.汽车生产企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借机  相似文献   

9.
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为抑制专用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对五种专用车产品以及生产这五种专用车的新企业采取了限制措施。《通知》发布后,国内很多专用车企业十分关心自己的产品是否在被限制之列,也有一些企业煞费苦心地设法使自己生产的被限产品能够进入《公告》。  相似文献   

10.
一、行业政策 1.发改委"放松"汽车产能调控主抓结构调整 经历了两年的产能过剩调控之后,发改委首次表标2008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提高汽车行业运行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国内的汽车产业仍然布局比较分散,一些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先进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断提高企业增长质量,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应该是发改委2008年汽车产业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运输车辆》2013,(22):25-25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提出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做好贯彻落实,并指导各地及各行业做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2013年11月4日.作为牵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就《指导意见》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对重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6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分4次公示了拟发布的35家新增汽车生产企业名单,其中,专用汽车企业高达33家,而2005全年比2004年才增加20家。于是有人疑问:这是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新的信号?如果以后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与2005年底以来国家加快推进汽车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政策岂不有了冲突?  相似文献   

13.
《时代汽车》2007,(2):35-35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对汽车业产能过剩出台了调控细节,在控制新建整车项目、产能利用率信息公布,推动汽车业联合重组等方面提出6点调控措施,并明确鼓励自主品牌零部件工业集团化发展。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出台调控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汽车业高产能利用率,防止企业盲目扩张产能。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今年要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汽车产业终究被列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但是,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从国家有关部门释放信息,到国家准备实施调控。其间,汽车产能是否“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2006年里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2004年,被有些人称为“躲过一劫”的我国汽车产业,在2006年终究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他们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  相似文献   

16.
信息直通车     
发改委发布汽车结构调整方案200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了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6大措施: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支持零部件工业加快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29日—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这一问题,明确了调整原则,并于2005年12月7日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在有关场合表示: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这些行业在总量过剩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宏观·国内     
<正>国务院: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  相似文献   

19.
吴勇 《时代汽车》2006,(4):44-46
2006年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全文,《意见》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由此,小排量车解禁得到了迄今为止中央层面最有力的一次肯定和推动。这宣告了多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限微”的政策暂告一个段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生活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建设部每年都会发布针对城市公交改革的政策,2003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2004年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2005年又出台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2005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6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改善城市公交的投资渠道、规范城市公交的市场行为以及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