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铁道部工业总局(81)工研字221号文件精神,1982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在株洲召开了牵引电讥可靠性数据库数据员讨论会议。会议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工业总局、机务局,34个机务段、2个铁路局,以及5个工厂和2个研究所,共46名代表。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有关牵引电机发展情况的报告,学习了可靠性的基本知识,明  相似文献   

2.
1992年3月27日~28日,由铁道部科技司、大秦铁路建设办公室、机务局、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联合主持的SS4型电力机车空转保护装置鉴定会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召开。会议邀请了路内有关专家、教授共21人。由北方交通大学郝荣泰教授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铁道部大秦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谷业权局长亲自参加了会议。 SS4型电力机车空转保护装置是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消化吸收了克劳斯马菲及ND_5、6K、8K机车防空转装置的技术,并结合中国电气化铁路中低速、高粘着的国情,经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确保国家“六五计划”期间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实现,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经过近四年的努力,韶山四型八轴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按期试制成功。1985年9月19日上午,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举行了新车落成仪式。国家经委、计委、科委及铁道部、湖南省政府的领导同志应邀参加了落成仪式。湖南省副省长俞海潮和铁道部前任副部长廖诗权给新车剪了彩。参加韶山四型新车落成仪式的还有铁道部工业局、机务局、计划局、科技局、物资局;铁道  相似文献   

4.
韶山1型电力机车硅整流装置创铁道部优质产品鉴定会于1984年8月17日至20日在株洲召开。会议由铁道部工业总局主持,株洲市经委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检测工作由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负责。参加会议的有石家庄、  相似文献   

5.
1990年11月14日至16日,铁道部科技司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召开了铁道部“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研制”专家论证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部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有关工厂和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计划司、工业总公司的领导和专家、教授,共计30余人。另有部分关切我国交流传动机车发展的同志也自愿参加了这次论证会。论证会由铁道部总工程师沈之介主持。  相似文献   

6.
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技术鉴定会于1987年11月20至21日在株洲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铁道部科技局、机务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行基地、机车车辆研究所,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永济电机厂,北京、郑州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太原北、宝鸡东、六里坪电力机务段,月山、洛阳、成都内燃机务段以及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共18个单位43名代表。工业总公司张志成工程师主持了会议,株洲市科委苏正根副主任到会讲了话。会议按照工业总公司分别与株洲电力机车厂(下称株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下称株所)签订的科研有偿合同的要  相似文献   

7.
铁道部机务局于1983年5月30日至6月4日在昆明召开了全路内燃、电力机车“三电”(内燃、电力机车的电机、电器及电线路、蓄电池简称为“三电”)检修工作经验交流会,15个铁路局、52个机务段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代表以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上海铁道学院的代表,共计125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由铁道部科技司、机务局、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组织的1000kW交-直-交电力机车原型车技术设计审查会,于1992年12月14日~15日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西南、北方交通大学,上海、大连、长沙铁道学院,大同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以及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和专家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的关于4000kW交-直-交电力机车原型车总体布置、主、辅电路及油冷变流器、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电  相似文献   

9.
由铁道部科技局、机务局,工业总局主持的韶山4型电力机车技术设计审查会议于1983年5月14日~16日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有关科研部门、高等院校、铁路局、铁路勘测设计部门、铁路工厂的专家和领导。国家经委及株洲市科委的领导莅会指导。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韶山4型电力机车设计组的设计人员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82年5月8日至10日,铁道部科技局、机务局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了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技术鉴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所、路局、铁路工厂等15个单位40名代表。 DK1型机车电空制动机是铁道科学研究院、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共同主持,在眉山车辆工厂、西安和成都铁路局、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积极參加和支持下,吸  相似文献   

11.
由铁道部科技局、机务局、工业总局主持的科研成果技术鉴定会于1984年3月22日至25日在铁道部石家庄车辆厂召开。会上对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五项科研成果进行了搭定。参加会议的有主管科研的铁道部有关局的领导、专家及部内外有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29个单位的74名代表。鉴定的五项成果是: (1)劈相机起动继电器与辅助电机保护装置(简  相似文献   

12.
河北、陕西铁道学会和电气化委员会机务学组于1987年8月19日至22日在山海关召开了电力机车“修制改革”学术研讨会。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铁科院以及郑州、成都、北京等局所辖有关单位的2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河北省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屈运平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征集论文11篇,交流了9篇。郑州铁路局机务处和马角坝机务段介绍了电力机车实行状态修的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与湖南省铁道学会,于1986年4月21日至23日,在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召开了机车电传动学组第四次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辆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所、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所、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上海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永济电机厂、长春客车厂北京地铁太平湖车辆段、机械工业部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湘潭电机厂、北京电机厂等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及专家教授,牵引  相似文献   

14.
铁道部机务局郑树选报导:全路内燃、电力机车检修和牵引供电工作经验交流会于9月8日至14日在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7个铁路局、28个铁路分局、43个内燃机务段、6个电力机务段、10个供电段或筹备组和大连、株洲2个研究所,共108个单位163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铁路内燃、电力牵引工作和全国其他工作一样发展较快,至今年6月底,全路内燃机车台数达2326台,电力机车达337台,分别占全路机车总合数的  相似文献   

15.
牵引电机学组首届年会在永济召开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牵引电机学组首届年会于1996年11月8日~10日在永济电机厂召开。本届年会由永济电机厂承办,学组组长单位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筹备主持。出席这次年会的有铁道部机务局,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路...  相似文献   

16.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浙江乐清粉末冶金厂联合开发的LC(LF)粉末冶金滑板,以及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和西安电瓷研究所共同开发的SS4机车用Y10W-42/105 TD避雷器,于1993年8月30日通过了由铁道部机务局和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新型粉末冶金滑板,其中LC为铜基,LF为铁基。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车车辆检验站和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的检测,产品完全达到了TB1842-87《电力机车受电弓粉末冶金滑板技术条件》的要求。该产品配方合理,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对接触导线磨耗小。根据重庆铁路分局的实测,使用LC-250滑板,铜导线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11月10日~11日,铁道部推进机车装备现代化现场会在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召开。铁道部有关部门、中国南、北车集团四大机车系统集成平台企业和关键产品供应商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86)工技字第246号文精神和1986年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电技术情报网活动计划,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机车电传动文献前处理》为题于1986年11月25日至29日在青岛—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召开了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四方车辆研究所、戚野堰工艺研究所、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株洲电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电力机车及电传动学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前夕,于1989年9月26日至27日在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了以“引进机车国产化”为主题的第五次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2个单位,62名代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看了李鹏总理亲临铁道部科学院环行试验段视察铁路新型机车车辆工业新产品的录相,使代表们受到了极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于1990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由总公司唐曾妍高级工程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十三个工厂、研究所与机务段等二十一名代表。总公司聘请了上海铁道学院刘韵匀教授、永济电机厂王仁山总工程师、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桂林芳副总工程师、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何步昌总工程师、郑洲铁路局机务处内电科黄振文高级工程师担任该三项成果的主审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