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本文从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以多种形式完善对高校学生人格的陪养。在众多手段之中,高校音乐教育是丰富高校学生情感认知,承载高校学生价值观的途径和载体。基于德融音声的立场,面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避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同"立德树人"的目的背离,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文章从音乐价值和音乐教育的功能出发,设计高校音乐教育的宏观建构设计,加强高校音乐文化教育,提出"三位一体"培养人才模式,在音乐教育的过程里融入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当前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的方法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城市解决公交发展问题的经验,提出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最佳途径。另外,讨论了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实现公交优先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当前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的方法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城市解决公交发展问题的经验,提出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最佳途径.另外,讨论了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实现公交优先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汽车技术检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和发展我国汽车技术检测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文章结合教学体会,就高职课程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供广大高职教师参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再论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我国道路 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总结ITS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ITS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提出了新的见 解,尤其是ITS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上,如交通工程问题以及交通参与者 的交通行为规范问题方面,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区域交通发展公平性以及我国居民享受交通服务的公平性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均衡度的研究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交通发展与服务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公路快速客运的发展历程。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基础设施、经营组织、运输装备、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5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在发展公路快速客运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是21世纪世界商务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礼"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把"性相近,习相远"视为仁政、德礼教化的理论基础,强调重德礼、轻政刑,反对不教而诛。道德教化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和激励力量,它是调节以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诸种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手段。孔子的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并维系其可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二十一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本文正是从德育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香港高校德育有4个特征,即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的阶段性、理论来源的多元性和德育内容的混杂性,德育方式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德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富有特色的香港高校德育,有不少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公开性最强的第四媒体,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然而网络道德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网络的发展,网络德育的实效性较差。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增强网络的道德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加快网络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对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国家稳定,推进国家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德育人、以德治国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实现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必须提高对道德价值的认识,强化公民教育,从严治党、以德治党,发挥共产党员以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行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适应,促使德育研究成为热点。本从科学认识系统的矛盾运动中演绎出德育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理论,并用来指导德育实践,探索德育的现实有效途径,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三全育人”大德育观及其“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由担任“导师”的教师与校系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一起分工承担落实,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并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模式。文中阐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含义及其提出的原因,探讨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18.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解读和谐德育,剖析其中蕴含的辩证法因子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当下高校和谐德育建设提出对策,努力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建设和改革中的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在自己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同外部世界发生的全面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地表现和实现自己本质力量、自由地普遍地展示自己真正人性的历史过程。主体力量的展现即主体对实践的驾驶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其关键。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主体的全面发展,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