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GPS系统和RTK技术概述,提出了传统测量技术和RTK测量技术的区别,说明了RTK技术实践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抗震设计在桥梁的整体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抗震技术产生了,即减隔震技术。目前,技术已经应用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介绍了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讲解了这一技术的适用条件和装置分类,并在最后提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的国内外桥梁技术状态评估主要方法和研究水平进行了论述与总结,讨论了目前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是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体系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目前所应尽快开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PDM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施优势,分析了PDM技术实施的目标、内容和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SNS柔性防护技术,结合案例,分析了SNS柔性防护技术的具体应用,并说明了SNS柔性防护技术的优势,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确保我国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公路上常用的温拌沥青技术进行总结,对各种温拌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温拌技术的分类,结合发泡型、降粘型和表面活性型三种类型温拌技术的特点,分别对各自代表性温拌技术产品的作用原理、掺量和降温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不同温拌技术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无线网状网的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路由攻击技术,并针对上述攻击技术,对相应的路由安全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无线网状网路由安全技术的不足,包括安全路由机制、网络行为关联性建模以及基于行为模型的路由安全检测和应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主要围绕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和养护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包括高速公路施工作业设备选择、路基施工技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沥青面层摊铺和碾压作业,并探讨了高速公路的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已经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随着高速公路数量和复杂性的提升,高速公路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故而需要采用新的技术进行高速公路通信。基于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技术要求的探求和研究,结合对PTN技术特点的了解和分析,提出了PTN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该技术提升高速公路的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混凝土拱桥的技术进步,论述了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混凝土拱桥向特大跨径拱桥快速发展的技术原因和动力,展望了建造700 m跨径级别拱桥的技术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精磨削油石的磨削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心超精磨削技术是提高滚动轴承的圆柱滚子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技术之一,根据生产的要求,对影响油石的磨削性能的因素进行试验,为超精磨削加工提供参考数据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研究的用于超精研装置的轭式简谐轮振荡系统的突出优点是两个振子在轴上对置,质量平衡,能赋予超精研油石以光滑、连续、平稳的简谐振动,且同时装有6块油石,加工效率高,适用于超精研大型圆筒工件的外表面.  相似文献   

13.
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以及更为复杂的聚合硫酸铝铁作混凝剂处理COD为3000mg/L,SS为300mg/L左右的印染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范围为7.0-9.5,搅拌速度为180r/min,一次处理混凝剂投加量为300mg/L,沉降时间为15min。COD去除率在80%左右,若再经双层滤料柱进行过滤处理,效果更好,能达到排效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标号打印机及零件管理数据库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标号打印机及零件管理数据软件,利用该系统能够完成零件标号打印的自动化,方便对零件的跟踪管理,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特点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完善:做什么和怎么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立法状况目前远远不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的保护期限即将届满的压力下,解决市场退出难题更需要有清晰的理念和有效的途径,其中市场信心是目标,公平和效率要合理配置,行之有效且符合中国实际的方法应得到推行。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天气和道路等特征,以及交通流、天气、道路及时间等多维动态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京哈高速公路北京段的事故数据,以及匹配的交通传感器数据、天气数据和道路特征等,构建4个数据集,分别为只包含交通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从考虑多维动态特征的交互效应出发,基于深度交叉网络,提出一种新的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比其他几种实时事故风险预 测方法显示出更高的精度。模型的AUC值(Area Under Curve)可达0.8562,在0.2的概率阈值下, 可以正确分类84.26%的非事故数据和77.55%事故数据。结论表明,本文采用的多维动态特征交互样本条件下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为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Notation a—distance from the centre of gravity(c.g.) to thefront axle (m) ay—vehicle lateral acceleration, positivetowards left (m/s2) b—distance from the c.g. to the rear axle (m) Fyf—front tyre lateral force (N) Fyr—rear tyre lateral force (N) Iz—vehicle moment of inertia about yaw axis(kg·m2) K1—rear tyre cornering tyre stiffness (N/rad) K2—front tyre cornering tyre stiffness (N/rad) m—mass of the vehicle (kg) R—wheel radius (m) tf—track width between the front wheels (m) tr…  相似文献   

18.
绕城高速公路与市区交通网络车流交换具有不同于其他公路的特征,其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要求亦不同.以绕城高速公路特征为切入点,在分析停车换乘设施选址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停车换乘需求、停车换乘可靠性和建设用地需求3类7项PR设施选址评价指标.运用物元评价方法,建立了绕城高速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物元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综合关联度把待选址站点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选择在综合评价等级"优"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设置PR设施.所建模型应用在西安市绕城高速与城市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中,结果表明,在西安绕城高速与轨道交通PR设施选址中,主要制约因素是用地限制,和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在“双碳”目标下全面系统提升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基于知识图谱并综合运用 CiteSpace与SATI等计量可视化工具,以船舶减排技术创新中外文核心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源, 对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大致经历4 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2001—2007年)、成长阶段(2008—2014年)、回稳阶段(2015—2018年)及繁荣阶段(2019—2021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绿色船舶及绿色航运, 船舶能源效率及能效管理这3方面;未来研究朝着碳中和、替代燃料、岸电、低硫燃油及绿色船舶设计等方向发展。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现有核心文献,揭示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为应对“双碳”目标下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风险关联因素识别方法体系,本文应用极限梯度提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Apriori,XGB-Apriori)识别城市道路老年行人交通事故风险因子。运用机器学习优化关联规则算法结构,通过机器学习库 scikit-learn 中 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算法与SFM(Select From Model)特征选择类功能实现变量特征值的选择。进而,对Apriori算法设置有序定向约束,得到适用于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逐层迭代识别关联项,选取频繁项集,总结高置信度、高提升度的关联规则。关联因素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SFM功能准确度可达78.31%,关联规则XGB-Apriori算法较传统算法精度提升了91%。挖掘结果显示,驾驶员与行人的自身特征、车辆特征、碰撞状态以及道路特征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男性驾驶员造成的行人死亡事故频次较高,女性驾驶员造成的受伤事故频次较高;大型、重型车辆(SUV、卡车、施工车)发生死亡事故频次相对小轿车更高;位于匝道等道路线型弯曲的坡道中,老年行人发生致死交通事故的频次相对线型缓和路段更高。本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耦合因素全面识别并针对性提出风险防控精准预判方法,为有效保护道路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