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缆索吊装架桥设备中的地锚的受力,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吊重较大,索力倾角偏大,在一定的土体地质条件下,提出桩式钢筋混凝土地锚的结构形式及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力式地锚的可靠性在整个缆索吊装施工中安全作用的特征,结合福建省宁(德)屏(南)公路控制性工程岭兜特大桥施工的监控检测工作,利用理论计算、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手段,分别从地锚稳定性的验算、地锚位移观测点的选择、地锚位移观测的连续性、锚体裂缝的观测和观测数据的处理等技术性方面,探讨和研究如何进行重力式地锚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地锚式独塔悬索桥的主、边跨极限跨径计算公式,为验证超大跨径的地锚式独塔悬索桥在结构受力方面是否依然满足要求,试设计了一座主跨为2 000 m的地锚式独塔单跨悬索桥方案,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主缆应力以及加劲梁挠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程伟  石坚  朱凌志 《上海公路》2010,(3):54-57,67
研究了矢跨比、边中跨比和主梁抗弯刚度这几个因素分别对地锚式悬索桥和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加以比较。从材料用量、经济性、地基适用性和施工的角度分析了自锚式和地锚式悬索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以朝阳市黄河路自锚式悬索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该桥的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考虑重力刚度的影响,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同时建立与该桥结构参数完全相同的地锚式悬索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计算结果对自锚式、地锚式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和刚度特点进行讨论。最后,在保证初始刚度不变的情况下,考虑不同结构参数变化对自锚式、地锚式悬索桥固有频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地锚式悬索桥主梁吊装过程中,主索鞍顶推是保障主塔结构受力安全的重要手段,普遍采用倒拆分析法或结构简化过度的正装分析法分析地锚式悬索桥主索鞍顶推过程。区别于以上方法,文中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提出一种能正装分析地锚式悬索桥主索鞍顶推的方法,结合太洪长江大桥,探究地锚式悬索桥主索鞍顶推规律。结果表明,在主梁吊装初期,塔顶纵桥向偏位变化大,主索鞍顶推频繁;主索鞍顶推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各跨的长度来调整塔顶受到的主缆水平不平衡分力的方向;合理成桥时,主塔只承受主缆竖向分力,塔顶纵桥向偏位为零。  相似文献   

7.
斜拉扣挂系统独立成一套体系,使得扣挂系统与吊装系统都受力明确,互不影响,安全性高.扣挂系统分为扣塔塔架,张拉台座,扣索、锚索,锚索锚碇,缆风系统.扣塔采用圆钢管焊接而成,张拉台座利用工字钢和钢板焊接而成,扣索、锚索采用1 860 MPa φ15.24 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锚索锚碇采用重力式和桩式地锚.  相似文献   

8.
郑专  魏华  于远志  夏冬  陈元浩 《公路》2023,(3):210-218
研究从土体强度理论出发,以平南三桥南岸扣索地锚B为实例依托,研究在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情况下地锚的滑动稳定性。通过MIDAS GTS NX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实地监测试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阐明了地锚前墙土体的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并计算了地锚的滑动安全系数。结果表明:(1)随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地锚前墙土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剪应力与抗剪强度均沿深度增大;(2)前墙根部位置以上土体在水平监测断面的抗剪强度增大,剪应力减小,但地锚前墙根部位置土体呈现规律与其相反,故地锚前墙根部位置土体最易发生剪切破坏。扣索斜拉荷载持续增大导致地锚滑动安全系数持续劣化减小,故不能单独将实际监测到的地锚累计滑动位移作为评判地锚是否稳定的条件,应结合地锚滑动安全系数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9.
自锚式悬索桥关键技术的设计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锚式悬索桥在国内发展迅猛,该桥式有其特定的适应条件。由于锚固方式的不同,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行为也与地锚式悬索桥有明显差异,结构设计、构造处理更有其特殊性。在设计构思中充分注意到这些结构特点极为必要。简述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特点、设计构思,重在说明其与地锚式悬索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计算方法与经验公式描述了地锚的直径,长度,导程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与地锚车动力输出扭矩的关系。提出了地锚入土阻力和入土力矩的计算方法,为地锚车动力头输出扭矩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桩体压缩模量、桩间距及桩长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逐渐增大,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土应力比也随着逐渐增大,而桩体荷载分担比逐渐减小;随着桩体压缩模量或桩长的逐渐增大,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土应力比及桩体荷载分担比均是逐渐增大。在工程实践中,通过增大桩体压缩模量和桩长,减小桩间距,就能使桩体承担更多的上部荷载,从而充分发挥桩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超长单桩承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超长单桩与普通单桩承载性能的异同,基于有限元-荷载传递联合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均匀土中超长单桩的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分析了桩长、桩径对超长大直径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桩长越长,单桩极限承载力越高,同样荷载条件下桩顶位移越小,但这种提高的趋势变缓;桩径越大,相应桩的极限承载力越低;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基本呈缓变型。桩身压缩量随桩长增加而增加,随荷载增加的变化基本上呈线性变化,但是桩长越长,这种变化表现出非线性,即桩身压缩量随桩顶荷载增加的趋势变大。  相似文献   

13.
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高边坡支挡措施,为研究影响抗滑桩的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ABAQUS数值模拟研究了桩径、桩体嵌固段长度和桩位对桩内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桩身弯矩和剪力与桩径呈正相关关系且抗滑桩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增大桩的直径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2)抗滑桩的嵌固段深度对桩的内力分布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嵌固段越长,桩身内力越大,但增大嵌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桩顶位移;(3)桩布设位置对于桩身的内力影响表现为桩位越靠近坡趾,桩的内力以及桩顶位移越小。因此在抗滑桩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桩的受力和桩的位移。研究结果为高边坡工程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单桩计算弹性理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理论法是单桩计算的经典理论方法。然而在单桩计算的弹性理论法中,假定桩周各桩段所受的侧摩阻力为均匀分布,这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文针对该问题,引入桩侧各桩段的侧摩阻力为线性分布的基本假定,根据桩土界面位移协调条件,推导了相应的单桩理论计算公式,为桩基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珠海市横琴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长、桩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展单桩静载试验数值模拟,分析桩顶竖向位移,桩身结构及桩端受力情况。通过控制桩长,选取不同的持力层及桩端伸入持力层深度。结果表明:随着桩长、桩径的增加,桩顶沉降量逐渐减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端承桩,持力层相同时,沉降量相差较小;设计采用的预应力管桩能够很好地满足承载力及沉降控制的要求,并且有适当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GFRP管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了泥炭质土条件下GFRP管桩静载荷模型试验研究,对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FRP管桩的极限承载力较同等尺寸的钢管桩稍大,同时桩顶沉降也稍大;由于GFRP管桩桩身较大的压缩变形量使得桩身下部桩土相对位移较小,相应的侧摩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GFRP管桩的端阻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宜作为端承桩使用;GFRP管桩作为承重桩使用的关键是减小桩身压缩变形量。  相似文献   

17.
蔡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147-149,158
钉形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它解决了传统水泥土搅拌桩的诸多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该文简要介绍了钉形搅拌桩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其采用的新工艺保证了桩体中的水泥掺入量,提高了水泥浆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桩身质量,特别是深部桩体的质量;主要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钉形桩单桩承载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钉形搅拌桩单桩Q-s呈陡降型;其单桩极限承载力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并随扩大头高度H、扩大头直径D、桩长L和桩体模量Ep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的承载特性,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外设塑料套管对桩体竖向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对不同桩尖类型的桩体进行了静载和荷载传递试验,分析不同桩尖类型的TC桩单桩承载能力和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TC桩单桩沉降和侧摩阻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外设的塑料套管可提高桩身混凝土的竖向抗压强度约23%~38%;桩尖直径为26cm圆形桩尖的单桩静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30cm圆形桩尖、方形桩尖、十字形桩尖;侧摩阻力沿桩深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最大侧摩阻力发生在2/5~4/5桩深范围内;所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处于灰岩地区的某桥梁工程为依托,建立桩基-溶洞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荷载下桩侧溶洞关键尺寸大小对岩溶区桥梁桩基桩顶位移和桩端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侧溶洞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桩顶位移增大,但对桩端反力影响较小;桩侧溶洞跨度的增大对桩顶位移和桩端反力影响不大;桩侧溶洞跨度相同时,桩顶荷载及高跨比的增大会引起桩基沉降量和桩端反力值增加;桩侧溶洞高度及高跨比较大时,建议增大桩基嵌岩深度,以确保相邻桩基差异沉降量满足要求,桩侧溶洞高度为4~6 m时,可考虑采用强度较低的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超长群桩尚缺乏深入研究的现状,设计并完成了一组软土地基中超长群桩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对超长群桩室内模型试验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竖向荷载下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和承载性状,得到了竖向荷载超长群桩的荷载一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软土地基中超长群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未出现显著的转折点或陡降;桩身轴力沿深度逐渐递减,各级桩顶荷载作用下角桩桩身轴力略大于边桩;在整个桩长范围内,角桩的桩侧摩阻力稍大于边桩,两者分别出现了两个峰值,峰值点所在深度基本相同;群桩中角桩、边桩桩端阻力占桩顶轴力的百分比随桩顶荷载的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再达到基本稳定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