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无人汽车领域已初步进入市场应用期。虽然无人驾驶目前已经逐步走出实验室,但是由于交通运输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正式上路载客还存在很多制约。作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核心,公交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胜任线路固定和路况相对简单的城际公交,与此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避免"疲劳驾驶"的问题。从目前来看,要在未来10年内普及自动驾驶轿车不可能,但自动驾驶公交  相似文献   

2.
正无人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前几乎所有传统汽车厂商和新锐科技公司的必然选择。业内人士认为,比起私家车,对自动驾驶货车的需求可能更迫切一些,它将会是自动驾驶技术最早商业化的形态。按照传统车厂及供应链各方公认的时间表,无人驾驶在私家车上大规模商用最早也要等到2021年。前不久,《MIT科技评论》将"自动驾驶货车"选入2017年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领域的引领者之一,戴姆勒有着明确的发展步骤,无论是打造"自动代客泊车服务",进行智能驾驶试验车的无人驾驶试验,推出半自动驾驶重型卡车,还是计划投放无人驾驶出租车,与博世合作研发无人驾驶共享汽车,戴姆勒始终在推出无人驾驶与共享出行的科技之路上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4.
<正>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目光投向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是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不少汽车企业已经陆续在旗下车型中配置了自动驾驶元素。早在2006年.丰田就推出了具备自动停车系统的雷克萨斯车型。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也在积极研发一系列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提出自动汽车未来成功起售的前提必须是:确保100%的安全系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从英特尔2016年的产品上市、研发活动和裁员计划可以发现,这个曾经的芯片巨头已经不再将PC CPU业务继续作为业绩增长的助推器。未来的研发重点转向自动驾驶。"乘客经济"应运而生近年来,科技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己不再是什么科学幻想,无人驾驶作为汽车发展趋势必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出行"方式。"10年前,根本没有人可以预见即将出现的应用经济或共享经济的潜力。"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布莱  相似文献   

6.
在驾驶员监控下,汽车可在高速公路上实现最高时速达130km/h的半自动驾驶,这一成果展示了当今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导向未来的全自动驾驶。正像汽车上的许多先进技术都是从飞机技术发展而来,随着无人驾驶飞机的飞速发展,下一步是否也会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了呢?其实  相似文献   

7.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宣布,他们的汽车已实现全自动;为了成为世界上最有经验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在公共道路上行驶测试超过400万英里。Cruise AV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无方向盘、无油门踏板和无刹车踏板的无人驾驶汽车;Cruise AV电动车达到了零排放、零碰撞事故和零拥塞的"三零"自驾指标。福特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送货服务;福特汽车将其自动驾驶汽车计划扩展至迈阿密。Aurora专注于无人驾驶汽车底层技术方案的研发,为多家著名车企提供自动驾驶的中枢神经系统。美国加州是全球首个为无人驾驶汽车制定法规的州郡,新法案允许未配备驾驶员、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的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目前拿到测试许可的公司已经达到50家,DMV要求它们拿到许可满一整年后,提交一份"自动驾驶汽车脱离报告"。  相似文献   

8.
特斯拉CEO艾伦·穆斯克透露,该公司正考虑将谷歌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用于旗下新产品。他认为,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还不便投入使用的瓶颈,在于传感器系统造价过于昂贵,尽管如此,无人驾驶技术仍是汽车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目前,谷歌公司涉及汽车的领域主要为通讯设备及无人驾驶技术。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近日表示,谷歌可能在未来进军电动车领域。"谷歌未来将  相似文献   

9.
英国政府相信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将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并显著减少人员伤亡,并通过颁布相关法规鼓励和推动此自动驾驶新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确保高度/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工作和未来市场应用的安全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正无人驾驶是未来出行的终极目标,而安全始终是无人驾驶车辆的"铠甲"与"软肋"。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传感器在其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立于2016年的上海智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智驾科技MAXIEYE),是一家专注视觉感知技术创新的领先智慧驾驶产品供应商,秉持"Power to Sense感知的力量"的品牌标语,为智慧出行产业链提供丰富产品及场景化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智能的时代,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几年前,我们还在为美国科幻片里的那些无人驾驶的各种飞车感到不可思议和赞叹,如今,这些异想天开都成为一种现实--其实,无人驾驶只是自动驾驶的一方面,自动驾驶才是实现未来可持续个人交通出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16日,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发布L4级量产无人驾驶巴士Pro-Blue"深蓝"。该车应用了海格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控制器、底盘线控等核心技术,展示了中国商用车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据了解,"深蓝"可在景区环线、高档房地产展区、自动驾驶示范城市规定区域、展馆等场景内应用。未来,"深蓝"无人驾驶汽车还将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19,(12)
<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车"新四化"已悄然而至。新能源动力汽车、车联网布局、无人驾驶或者驾驶辅助子系统、汽车共享与移动出行已经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汽车"新四化"中最难实现也最受关注的当属"智能化"——自动驾驶系统。通过科技控制"自己驾驶"?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日转星移,"自动驾驶"早已逐步照进现实。从闲庭信步到探索全球高科技,从此,再不是痴人说梦。自动驾驶,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20世纪已有尝试,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人为主动干预下,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相似文献   

15.
随着Google无人驾驶技术以及比亚迪遥控驾驶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愈加关注.奥迪向来注重提高车辆的科技水平,其‘科技启迪未来’的口号也早已深入人心,那么奥迪是如何看待自动驾驶技术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此前,英特尔和Strategy Analytics公司曾发布过关于乘客经济的研究预测。"乘客经济"这一术语由英特尔首创,并经Strategy Analytics公司检验,是指由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所催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聪明的无人驾驶汽车代步"将体现未来交通的本质,"出行即服务"为乘客经济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看到几则与自动驾驶有关的新闻,其中不乏行业巨头,如戴姆勒、博世、英特尔等,既有汽车行业,也有IT产业。这也体现了智能网联技术的未来趋势,那就是行业合作、跨界融合。其中一则消息是博世宣布与戴姆勒合作,推动完全自动驾驶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双方已达成协议成立开发联盟,共同为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软件及算法,并期  相似文献   

18.
<正>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目光投向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汽车是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不少汽车企业已经陆续在旗下车型中配置了自动驾驶元素。早在2006年,丰田就推出了具备自动停车系统的雷克萨斯车型。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研发一系列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提出自动汽车未来成功起售的前提必须是:确保100%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市场上频频闪现。互联网巨头公司们如谷歌、亚马逊、百度和阿里等,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发力研发各种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网联汽车、云汽车、辅助驾驶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智能乘用车和智能卡车等。这些新概念汽车陆续在推向市场。与此相关的各种车联网、远程服务、智能交通等新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围绕着智能汽车等新概念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汽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专用汽车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其产品未来走势如何?智能化专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德国莱茵TüV集团(简称"TüV莱茵")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TüV莱茵车辆联网和自动驾驶能力中心主管Rico Barth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分享了TüV莱茵在保障自动驾驶安全性方面的发展与经验。发展自动驾驶应先完善法律法规当下,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参与到自动驾驶L2或更高级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新中。驾驶者需要对行驶中车辆及行人的安全负责,但如果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究竟该由谁对驾驶过程和结果负责?从长远来看,首先必须搭建好法律框架,现在政府、机构及相关方都在积极制定框架和边界,全球领先的车企也参与讨论标准法规的制定,并不断向前推动,但目前尚未有定案。德国和欧洲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发展,其重心也是先推出针对无人驾驶的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