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白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分析,并结合大量试验来研究约束方式和挡风玻璃对商用车白车身刚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知:约束方式对商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基本无影响,刚度偏差值在5%以内。挡风玻璃对商用车白车身扭转刚度贡献大,刚度提升幅度可高达111%;对商用车白车身弯曲刚度贡献小,刚度提升幅度在5%以内。文章所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白车身刚度试验和修正白车身设计。  相似文献   

2.
白车身模态是决定整车驾乘舒适性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某商用车白车身模态提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白车身主要零件料厚与模态的灵敏度,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成本设计了3种提升方案,最后在方案3的基础上结合A柱断面形状,实现了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升白车身模态。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态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对白车身轻量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车身质量并控制制造成本,汽车厂家积极采用拼焊板件来代替整体冲压件。由于传统焊接技术热输入大,拼焊板件一般多见于结构件。随着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车身外观件进行无缝拼焊成为可能。借助车身侧围外板拼焊实例,结合冷弧焊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产品定义、夹具设计、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铣削打磨方向进行研究。将冷弧焊技术成功运用到车身外观件焊接,能较大程度降低白车身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国内的整车厂家数量众多,在开发能力上差异巨大,因此在车型整体装备的开发中,不仅需要专业设计公司采用逆向与正向相结合进行车身设计,而且也需要专业公司承担起模具、夹具、检具和整车匹配和协调等车身开发整体外包任务。本文介绍了在白车身匹配和协调过程中制约冲焊件质量提升的种种因素(包括产品、制件及夹具等);通过对冲压件验证和工装验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阐述,说明了在白车身匹配和协调前期进行充分技术准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现场实例说明了快速实现白车身品质保证所做的思路探讨。  相似文献   

5.
汽车车身覆盖件是汽车件中的关键部分、冲压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及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制造质量及制造成本。介绍了我国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生产工艺现状,先进的冲压生产工艺特点以及今后冲压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目前汽车制造工艺水平来看,电阻点焊是白车身焊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焊点强度直接影响白车身强度,因此如何保证焊点强度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文章介绍了关于电阻焊焊点强度的几点管控方法,为白车身焊接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螺钉车身是汽车制造企业为缩短设计开发周期,提高整车品质,减少开发成本所采用的一种白车身总成的试制方法。是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车生产准备的初期阶段,利用冲压模具所取得的全序件,按照车身焊装工艺将制件进行铆合等最终装配完成的车身的一种工艺形式。实践证明,对螺钉车身的整合是白车身品质提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汽车行业中白车身焊接夹具在设计开发(3D应用)、工装制造(标准部件应用)、与工艺设备融合、新材料应用、柔性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介绍了白车身焊接夹具设计、制造和生产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9.
结合白车身制造过程中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基于白车身测量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了一套从白车身测点规划到测量数据的应用的全面化的智能管理平台,以轻量化的三维模型为测量信息载体,通过自主编程实现了白车身测量数据管理的智能化,实现了白车身从测点规划、零件数模到末端的测量数据的管理,使得测量展示三维化,分析多维化,有效的缩短了车身的测量结果展示周期,提升了车身测量数据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白车身质量,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馈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轿车车身是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汽车商品性的重要标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企业不断更新车型,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已成为各汽车制造企业的共识。白车身的试制过程作为车身设计验证、车身制造工艺验证的主要阶段.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车身轻量化研究有利于提高整车性能和减少研发成本,首先建立了某乘用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接着根据仿真模型分别计算出与NVH、静刚度及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相关的参数,模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其次,依据综合灵敏度分析思路筛出与碰撞安全无关的设计变量,并且参照能量吸收曲线图选出正面碰撞安全板件的设计变量。针对白车身非碰撞安全相关板件的轻量化设计,根据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出样本点,对比各类近似模型的精度,采用了椭圆基近似模型,将白车身质量最小、低阶模态最大作为设计目标,把白车身的静态扭转刚度以及静态弯曲刚度作为设计的约束条件,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非碰撞安全板件进行多目标优化。针对白车身正面碰撞安全相关板件的轻量化设计,根据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出样本点,对比各种近似模型的精度,采用了响应面模型,将白车身质量最小、乘员舱加速度峰值最小作为设计目标,将一阶弯曲和一阶扭转模态频率、静态弯曲扭转刚度作为设计的约束条件,并采用遗传算法对碰撞安全板件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对轻量化前后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实现了白车身质量降低13.4kg,降幅3.32%,轻量化系数减小了1,不仅保证了静态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白车身的模态频...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一款新车型的开发,介绍了在早期开发阶段的白车身架构优化设计过程。通过分析整车开发的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试验设计→近似模型→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一种可行的车身架构优化设计思路,对整车前期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彪  邓达 《汽车科技》2009,(6):13-16
分析了国内外汽车标准化、模块化的现状,结合商用车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商用车标准化、模块化开发的思路和开发原则;商用车的模块化工作必须充分分析客户的需求特性,并结合平台整合和总布置标准化来设计,才能达到以最少的车型和零部件满足更多的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涂装同步工程工作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狭义涂装同步设计以白车身为对象,进行涂装工艺可行性、车身结构防腐性、密封性等工艺分析。广义涂装同步设计还包括外饰、底盘件、标准件的涂装同步工程分析过程。要按照车型设计目标,紧密地结合现场生产线实际情况,对零件设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协助设计提升设计图纸的可制造性,以防止后期设计变更,影响产品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白车身工艺开发工作内容及车身制造过程的基础上,探讨轿车车身工艺开发过程中在同步工程、工艺规划及工装设计等方面进行降本增效的方法,为新车型项目车身开发和工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重卡成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一个亮点。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环境为重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内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持续增长的经济形势也为重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随着行业细分市场的逐渐明确和国外知名卡车品牌的参与竞争力度加大,重卡行业面临着设计竞争和品牌竞争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并结合造型设计和卡车车身制造加工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对国内重卡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俊 《城市车辆》2009,(8):60-6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车辆运营安全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上海科曼车辆部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商用车空气悬架系统作为车身与车桥的连接件,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上海科曼一直把“安全”的理念容人到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在提升空气悬架系统本身的产品可靠性的同时,结合空气悬架系统的特点,2008上半年开发了以主动安全为诉求的KM—BLC(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在转弯或换道时提高抗侧倾能力,制动时提高抗制动点头能力;2009年上半年开发了以被动安全为诉求的KM—CBS系统(KM City Bus Scale System,公交车自动称重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整车开发以轿车车射为突破口是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措施。因此开发一种新型轿车,其屐机及底盘一般变化较少,主要是车身结构随车身外观变化而改变,即车身是轿车更新的关键。而车身的开发,关键在于车身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和装配精度,这就需要在车身设计和制造上开展基础性的扎实工住,对我国轿车工业产品开发与制造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车身总成是由上百个钣金零件逐级焊接而成,由于多个零件的相似性,容易于在焊接过程导致零件错用,这需要在设计阶段予以防错设计考虑。本文主要依据白车身零件特点,阐述了零件防错设计的原则和防错设计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了车身设计的防错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商用车白车身静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静刚度的试验方法。通过某车身的静刚度试验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商用车静刚度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如何约束、如何加载以及如何评价试验结果,为此类车的白车身静刚度试验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