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符合PMP规程的MEXA-1000SPCS对不同技术类型的机动车进行了PM2.5数量排放研究,并对PM2.5排放较高的两类车型(GDI和国Ⅳ柴油车)进行了冷热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类型PM2.5排放量级差异明显,国Ⅴ柴油车<MPI汽油车<GDI汽油车<国Ⅳ柴油车.GDI汽油车PM2.5排放受温度影响要大于负荷的影响.国Ⅳ柴油车型PM2.5排放受车辆负荷的影响要大干温度的影响.DPF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M2.5排放.无论何种车型,瞬态加速工况都会造成PM2.5排放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国产轻型车的颗粒物排放,测量了55辆中国内地轻型车的单位行驶里程颗粒物质量(PM)排放和颗粒物数量(PN)排放。使用激光凝聚颗粒物计数和滤纸采样称重方法,对于轻型柴油车、缸内直喷(GDI)汽油车和多点电喷(MPI)汽油车,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循环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汽油车的颗粒物排放水平明显低于国4柴油车,汽油车的PM和PN排放平均值分别约为国4柴油车平均值的6%和5%。MPI汽油车的PN排放值低于GDI汽油车约1个数量级。"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的高车速、长加速的工况条件,会加剧MPI和柴油车的颗粒物数量排放。GDI汽油车在冷机阶段的PN排放峰持续时间长,在后续的加速动态工况条件时会出现明显的峰值排放。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体颗粒测量设备MEXA-1000SPCS,对满足京Ⅴ排放标准的欧美日及国产中小排量典型GDI汽油车进行了PM2.5排放测试,并进行冷、热起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满足京Ⅴ排放标准的GDI汽油车其PM2.5数量排放基本在2.14×1012~5.12×1012区间,数量级为1012;冷起动是GDI汽油车产生PM2.5排放的主要原因;瞬时加速是GDI汽油车产生PM2.5排放的主要工况。  相似文献   

4.
邵丽青 《商用汽车》2013,(15):120-122
截至2013上半年,通过环保型式核准的国产国Ⅳ轻型柴油车车型有1778个,涉及48家整车企业。其中,商用车车型共计1599个,占90%;而乘用车车型共计179个,占10%。通过国Ⅳ环保型式核准的轻型柴油车车型从2009年开始,环保部就开始对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第4阶段排放限值的轻型柴油车车型进行型式核准。截至2013上半年,通过环保型式核准的国产国Ⅳ轻型柴油车车型有1778个,涉及48家  相似文献   

5.
选择6辆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和柴油车进行了在WLTC和NEDC循环工况下的试验室排放试验,并对其中的4辆车按照RDE测试规程进行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际道路行驶条件下,汽油车CO和柴油车NO_x排放严重超过标准限值,高排放主要出现在车速大于60km/h的郊区和高速公路段,瞬时排放量会随着车速和加速度的升高而增大;部分汽油车在WLTC工况的超高速段中出现了很高的CO排放,而WLTC工况THC的排放则小于NEDC工况;4辆汽油车在NEDC工况和WLTC工况下PN排放都超过标准限值,而柴油车的PN排放和所有车辆的PM排放都小于标准限值。建议国Ⅵ车型开发时应重点关注汽油车的CO,PN排放以及柴油车的NO_x排放。  相似文献   

6.
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轻型汽油车辆排放测试数据,研究了从国Ⅰ、国Ⅱ、国Ⅲ等3个排放法规阶段的排放控制技术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车辆排放控制水平起点高,实际认证车型排放量大大低于同期排放法规限值,同等级车型之间水平接近;最新车型排放控制技术整体接近国Ⅳ水平,为全国执行国Ⅳ法规奠定了基础.国Ⅱ车型与国Ⅲ车型劣化系数均大于法规推荐值1.2;国Ⅱ轻型客车的排放水平不够稳定,应加强对在用轻型客车排放的监管.自主品牌车型的排放略差于引进车型,应尽快提高我国排放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圳市车流量信息摄录及数据核实,获得深圳市柴油车的基本结构组成,货运车辆在柴油车中所占比例达到了81.5%,是深圳市PM与NOx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通过使用OBS2200与ELPI进行实际道路情况下的车载测试,得到了深圳市主要类型柴油车PM的排放因子:其中轻型货车1.4691g/km、货柜车4.1756g/km、重型货车2.3818g/km、客运车辆1.6954g/km;以及NOx排放因子:轻型货车4.44581g/km、货柜车8.4848g/km、重型货车10.7517g/km、客运车辆8.5656g/km。并由此计算出PM的年排放总量为39171.20t;NOx的年排放总量为120614.01t。统计结果表明,占柴油车总数6%的国Ⅰ货柜车产生了27%的PM排放。深圳市20%的高污染柴油车的PM与NOx排放量超过所有柴油车的PM与NOx排放量的70%。  相似文献   

8.
使用便携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3辆带有SCR系统的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NO_x排放,对比喷射和不喷射尿素两种情况下的NO_x排放因子,计算了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结果表明:国Ⅳ柴油车由于其排气温度低,催化剂体积小,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低,只当车速高于30 km/h以后才能逐步显现出催化效果,NO_x平均降低率只有10%;国V天然气车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高,它在低速时排气温度就很高,且NO_x排放中NO_2的比例较高,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基本上不随车速而变化,NO_x平均降低率达85%;国V柴油车介乎两者之间,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约为70%。至于NO_x+HC排放,则是国V柴油车最低,国Ⅳ柴油车最高,国V天然气车由于其甲烷的排放量很高,使其NO_x+HC排放接近而稍低于国Ⅳ柴油车。  相似文献   

9.
国6法规中首次提出对PFI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的PM进行控制,且其限值与GDI发动机保持一致。当前国内轻型商用车主要搭载PFI汽油发动机,对PM的排放控制尚属世界范围内首次。文中提出对轻型商用车搭载的PFI汽油机PM污染物排放影响要素,并从中找到的控制的方法,有效降低了WLTC中的PM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0.
重型柴油机SCR尾气排放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颗粒PM和NOx是许多城市大气的重要污染源,要改善大气质量。必须减少机动车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已经开始执行国Ⅳ排放标准,目前重型柴油机仅仅依靠机内优化措施不能满足国Ⅳ排放限值的要求,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必须采用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文中重点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技术在汽车尾气排放处理上的应用。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尾气排放满足国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废气再循环对车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了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研究了不同工况下EGR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R可以有效地降低NOx排放。大负荷比小负荷效果显著,但微粒的排放有所增加。小负荷采用EGR时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微粒排放基本没有变化。空燃比是影响微粒排放的关键因素,小负荷宜采用大EGR率,大负荷时宜采用小EGR率,以求在控制NOx排放降低的同时,总的微粒排放不至增加过多。  相似文献   

12.
试验室使用的稳态工况和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时的瞬态工况有很大差异,测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车辆的瞬态排放工况,文章主要介绍了CO,HC及NOx的生成机理,阐述了瞬态工况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各个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对车辆排放进行实时测量,真实反映车辆实际道路行驶的排放情况,反映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喷射正时的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成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讨论了喷射正时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喷射正时对滞燃期和速燃期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放热规律、缸内压力和燃烧温度,进而对NOx和PM排放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中大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滞后,放热率曲线相对于上止点的相位滞后,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下降,NOx排放下降,PM排放升高。在中小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进一步滞后,NOx和PM的排放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14.
商用车柴油机多采用DOC+SCR的后处理系统来满足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要求,而不同类型SCR的催化特性对最终污染物排放影响也不同。试验获取了一支铜基分子筛型SCR,基于1台2.8L柴油机和一支钒基SCR,运行了车用柴油机稳态循环(ESC)和瞬态排放循环(ETC),研究并分析了其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减排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钒基SCR,运行ETC循环时分子筛型SCR对发动机NOx和PM排放的减排效率分别提升19%和33%;分子筛型SCR对NOx的低温转化效率更高,且由于对排气流量不敏感,在高空速工况下其转化效率显著高于钒基SCR;分子筛型SCR对颗粒物个数的减排效率弱于钒基SCR,达7%以上,容易将大质量颗粒物分解为小质量颗粒物;两种SCR均对CO和HC具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减排率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客车燃用两种不同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及普通柴油的能耗与排放。结合燃料生产阶段和运输过程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燃料在客车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指标。结果表明,与柴油车相比,在全生命周期内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车的VOC,CO,NOx和PM的排放分别降低,且随着混合燃料中二甲醚比例的增加,有害排放物下降得更多,但混合燃料车的总能耗、CO2和SO2排放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在发动机试验台上使用欧洲瞬态循环测试了该装置对降低柴油机颗粒物(PM)和其它污染物排放的效果,并对比了30 000km运行前后排放控制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装了该后处理器后,发动机的PM排放减少了50%,C0和THC降低40%以上,NOx排放也有一定程度的削减;经耐久性运行后,工作性能没有明显的劣化.  相似文献   

17.
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瞬态工况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德清  袁银南  孙平  陈竞 《汽车工程》2007,29(2):117-120
通过对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和0#柴油尾气排放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瞬态工况有害排放物模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可显著改善冷启动过程的HC和CO排放,其HC、CO和PM比排放分别降低76.9%、45.7%和52.8%,但NOx比排放增加5.8%。燃料在燃烧转变为CO2和H2O释放出化学能的同时也将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x,因而可用NOx/CO2来描述NOx排放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种柴油的结果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车用重型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车用重型柴油机进行了二级增压系统匹配研究,根据产品开发目标要求选择了高、低二级增压器。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二级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并对柴油机外特性稳态工况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二级增压系统能量分配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二级增压柴油机测试平台,并进行了外特性、万有特性及排放特性试验。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增压系统可以大幅提高柴油机低速扭矩,改善燃油经济性,拓宽柴油机燃油经济性运行区域,大幅降低柴油机PM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