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特征,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的独立环线、勺型环线、共线环线、组合环线等运营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功能和对运营模式选择的启示。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其工程概况、功能定位、线路特点及客流特征,介绍广州环线的配线设置方案,以单岛四线方案为主,辅以一岛一侧三线方案,并于车辆段对角位置设置单岛四线多列位停车线。着重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运营模式,对内外环均衡发车方案、内外环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推荐采用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并以均衡发车方案作为系统规模控制、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作为突发客流应急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作用、特点、要求、实施和运营等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设置环线的客流条件和工程条件,分析了环线运营方式和建设时机.针对武汉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推荐线网环线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的运营模式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借鉴北京、巴黎、莫斯科、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组织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重点探讨了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明珠线一、二期)的运营组织模式,提出了5个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方案。建议将宝山路站以北的路段(宝山路站~江湾镇站)单独运行,而宝山路以南的3号线及4号线组合成环线运营。  相似文献   

4.
世界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运营方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的类型。分别对采用环线独立运营、勺型运营、共线运营和组合运营方式的几个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环线进行了剖析,指出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的特征,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的缺点.提出将重庆主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环线拆分为组合环的设想,并针对独立环和组合环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重庆适合组合环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不同融资模式对项目综合效益影响的显著程度,为决策者进行融资模式比选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通过相关研究与项目报告识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综合效益的29项指标,然后通过问卷调研,评估融资模式四要素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程度,得出结论:运营主体要素对项目效益影响最显著,运营外收入和财务费用成本是最容易受融资模式影响的两项指标;政府部门在许多效益指标上高估了融资模式的作用,但总体上融资模式对项目综合效益具有显著影响。这不仅为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选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为决策者在融资模式比选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已经成为各城市地铁运营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通过对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分析比选,对线网与线路管理职责分工和系统功能需求的研究,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平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警用视频监控系统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专用、警用视频监控系统资源部分共享和完全共享两套建设方案及其特点。对两套方案进行比选,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和公安部门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推荐选用完全共享方案。探讨了完全共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时需考虑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能利用率,满足多种客流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问题,鉴于其主要为地下线,工程复杂且造价高,不能照搬国铁的模式,应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慢车行车组织设计理论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体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设计阶段考虑快慢车运营模式需重点研究系统能力损失确定、快车停靠站确定方法、越行点确定方法、越行站配线设计比选、越行方案评价理论方法等内容;(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工程设计领域提供组织快慢车运营设计的依据,也可为既有线在运营阶段,利用既有设施组织快慢车运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票务收入,减少政府部门对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补贴性支出,介绍了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收入成本比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将该指标规划为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周期与运营状况判别的依据.从灵活的票务政策、优良的服务水平和优化的运营成本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提高收入成本比,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收入成本比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预留轨缝计算公式的分析 ,讨论其对 2 5m长标准轨的应用温差条件限制并做了相应的计算 ,提出 2 5m长标准轨在施工时的轨缝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巴黎地区的交通组织以成功著称于世,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供给充分,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区快线和市郊铁路的协同,对于解决单中心特大城市或网络化城市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介绍早期的法国铁路(市郊铁路)基础条件,以及快线的构思与形成的发展途径,过程曲折辗转,观念、意识、利益在冲突中逐渐磨合走向协同,自然天成。在我国城市化大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和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饥渴中,期望对国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避免多走弯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准铁路设计为预留无缝线路。对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设计进行研究,在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设计参数、锁定轨温,对大跨桥连续梁无缝线路的钢轨强度、稳定性、断缝值和梁轨快速相对位移等进行检算,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提出可行的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方案,为日后巴准铁路换铺无缝线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接触轨不平顺检测不能有效地利用接触轨检测数据对接触轨线路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接触轨质量指数(CRQI)及其评价方法,对接触轨不平顺分区段进行管理。利用接触轨检测车在广州地铁4号线金洲站-黄村站上行区间的检测数据,分别统计其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的频数分布和累计分布,计算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在CRQI中的权重,并分别探讨CRQI,以及CRQI中方向不平顺和高低不平顺管理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开通运营2万多公里高速铁路,除秦沈、合武客专进口部分用于对比试验的钢轨外,全部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百米定尺钢轨。自2008年8月我国首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今,钢轨使用情况良好,质量得到各方一致肯定。对高速铁路钢轨发展主要历程包括标准起草制定、生产技术改造、自主研发工作推进、上道试铺考核、性能评定及技术审查、批检验和实物质量控制,以及轨型、定尺长度和钢种选用,成分及性能优化,钢轨的焊接、运输,新轨头廓形钢轨研发,钢轨使用规范制定等配套技术的主要节点和事件进行回顾,认为标准先行、科研先导、质量至上、科学管理是高速铁路钢轨国产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出发,阐述在线网运营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的要求,探讨城轨云架构作为基础平台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云平台、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以及智能运维4个主要构成模块的功能与要求;重点探讨云平台作为城轨云架构的关键技术,其功能要求与技术选择将直接影响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应重点关注云平台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能力,以统一服务“线网全业务、城轨多制式”为目标,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地铁钢轨电位的异常是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对轨道的回流系统、钢轨电位的产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定性地分析了钢轨电位分布,分析了可能导致钢轨电位异常升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铁曲线轨道减磨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曲线轨道钢轨侧磨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是钢轨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曲线钢轨磨耗试验研究,了解引起钢轨磨耗的原因,提出一些减磨措施,以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设置的轨道试验段为例,分析研究轨底坡、超高、轨道刚度、涂油等对钢轨减磨的影响.试验结果认为:内轨轨底坡1∶20,外轨轨底度1∶40可减小过超高,对降低钢轨侧磨有利;降低轨道刚度具有明显的减磨效果;涂油对减缓钢轨侧磨、减小轨面剥离、减缓内轨顶面波磨等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沪宁城际铁路某曲线段设立跟踪试验观测段,研究其钢轨型面的发展变化规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钢轨型面状态保养良好,且型面变化较缓慢,一年的平均最大磨耗量仅为0.34mm;内外轨磨耗区域主要集中在轨顶中心附近,外轨磨耗量略大于内轨.此外,利用所测钢轨型面数据,完成了轮轨接触状态的仿真分析,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深化高速铁路钢轨型面变化分析及其养修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强韧性配合非常好;贝氏体道岔尖轨强韧性指标明显地优于珠光体道岔尖轨,同时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就可以保证全断面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通过大秦线的铺设试验可知:贝氏体道岔尖轨无严重的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耐磨性能相比珠光体尖轨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寿命约为珠光体道岔尖轨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