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减少传统混合级联逆变器所需的独立直流源,最近提出的一种新型混合级联逆变器。这种逆变器只需要一个直流源就可以实现三相五电平或七电平输出,缺点是,需采用一个三电平逆变单元。为此,文章提出了用两电平逆变单元代替三电平逆变单元构成另一种新型五电平混合级联逆变器,可使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得到简化。仿真证实了新型逆变器直流源以利用率下降并不显著,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多电平逆变器SVPWM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参考电压矢量的幅度和相位方便地选择3个邻近的基本空间电压矢量并计算出其作用时间。该算法不但适用于三电平逆变器,而且对更多电平数的多电平逆变器同样有效。利用提出的简化算法对一个三电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采用三电平逆变器是实现大容量、中高压电机调速系统的主要方式之一。介绍了二极管中点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的结构和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的原理。对三电平逆变器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多电平逆变器拓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对中压大功率逆变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多电平逆变器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章对当前水平的各种多电平逆变器的拓扑,如:二极管箝位逆变器、电容器箝位逆变器、级联多电平逆变器、通用多电平拓扑、复合电平混合多电平拓扑、不对称混合多电平拓扑及软开关多电平逆变器等的工作原理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城轨车辆用直流1500V三电平牵引逆变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主电路和总体结构,阐述该逆变器的控制方式和保护设置。在地面模拟联动试验台上进行验证,表明该三电平牵引逆变器的设计能满足城轨车辆的牵引-制动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6.
某型动车组用SVPWM三电平逆变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某型动车组用三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详细分析了空间电压矢量SVPWM的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基于SVPWM的三电平逆变器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交流传动系统三电平逆变器的实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进行研究,分析了逆变器的电流电压关系和死区效应,利用开关函数建立了逆变器电压及电流的Simulink实时模型,给咄了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环境的逆变器一异步电机实时仿真系统的实现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专利名称:一种三相四桥臂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漂移抑制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0910030320.0公开号:CN101510736申请日:2009.03.11公开日:2009.08.19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三相四桥臂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漂移抑制方法。本发明将三相四桥臂三电平逆变器的SVPWM矢量从传统的三维空间降维至平面,前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的开关状态分开选取,充分利用前三桥臂三电平空间矢量表,选取零矢量、长矢量,成对使用小矢量,不直接使用中矢量,利用相邻长矢量合成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简单的电压幅值伏-秒叠加的方法,求解SVPWM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调节问题.给出在不同给定电压范围内,用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合成给定电压的计算方法,为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系统结构和应用软件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三电平逆变器复杂开路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应用“改进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模糊熵(ICEEMDAN-FE)”和“支持向量机(SVM)”结合的三电平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检测信号选取三相负载电压,为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对三相负载电压进行Concordia变换,转换为α-β相电压;然后,通过ICEEMDAN算法提取α-β相电压的特征,得到不同尺度的内禀模态函数(IMF),再利用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剔除IMF虚假分量;最后,计算优选的IMF的模糊熵均值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到多分类SVM中进行训练分类,进而实现对二极管中点箝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的故障诊断。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多种开路故障模式,具有抗噪性能强,诊断速度快,诊断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岩溶隧道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宜万线马鹿箐隧道发生了重大工程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已受到铁道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岩溶隧道的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各环节,以期对今后岩溶隧道的安全修建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结合以往隧道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岩溶隧道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对岩溶隧道的安全要素进行剖析,研究各安全要素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论:为规避岩溶隧道风险,设计、施工和管理各环节都应进行风险辨识,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设计阶段,应对岩溶隧道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依此进行相应的必要设计;施工阶段,应加强安全培训,将施工原则、施工方法、风险辨识、逃生系统有效地贯穿于施工过程中;对复杂的岩溶隧道应进行超前预测预报专项化管理,对岩溶的治理应进行程序化、制度化和专项费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Carson理论建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结合铁路现场的实际供流数据,分别对受流点位于跨中和跨端2种情况下的接触网各导线实际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理论,采用对断裂吊弦进行SEM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及对新旧吊弦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等试验手段,研究吊弦断裂过程中电气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3.
阐述集电靴与接触轨的结构改进、运行现状和标准建设,以及集电靴、接触轨和靴轨接口的测试与仿真技术,并展望集电靴与接触轨集电系统的发展方向。现有集电靴种类较多,尚未形成通用的力学模型,需进一步构建集电靴动态性能试验台获取其关键力学参数。集电靴与接触轨的动态测量装置尚需进一步标定,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集电靴与接触轨的动态仿真尚需实际测量数据验证其有效性。集电靴与接触轨系统接口的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地铁车辆段振动噪声影响的特点及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综合控制的流程及方法,包括工程条件特点的需求梳理及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标准选择及确认、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预测、综合减振降噪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振动噪声控制措施效果实测及评估等,最后提出下阶段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车辆段不同功能区域振动噪声源强、振动噪声控制指标、不同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深惠路既有立交、桥梁、路面等道路设施的利用、拆迁条件、地铁共线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立交方案的研究,对深惠路改建控制条件、总体设计原则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立交利用、地铁共线影响、减小拆迁为改建总体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定位的转变,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充分利用原道路较高的技术标准,灵活确定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以利于与周边环境衔接;立交设计充分结合周边路网的完善,合理确定立交功能、服务等级和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搭建的自耦变压器分裂式绕组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在各独立绕组上模拟短路和轴向移位2种典型故障,测试无故障、典型故障下分裂式绕组的整体频率响应和各独立绕组的频率响应;计算特征频带内故障时相对于无故障时频率响应频率和幅值的偏移量,并模拟分析绕组故障下电气参数,探究频率响应特征及其变化机理.结果 表明:在0~100 kHz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间通信接口方面存在的接口方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开发调试任务重等问题,分析接口工作过程以及接口规范的重要性,提出通信接口规范标准化理念和必要性。根据子系统通信数据流的特点将接口数据类型分为基于点和基于过程的数据,并对各种类型子系统接口进行归类描述。结合目前已经运行的3种典型的综合监控和CCTV子系统通信接口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ML语言协议因具备自描述性、内容和形式分离、结构清晰和扩展性强等特点,在基于过程数据通信接口中优势明显,建议作为相关子系统接口标准化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工程管理里程跨度大、行车调度难、安全监控视频缺失、安全生产预警预控难、全过程管理易缺位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BIM的融合通信技术对轨行区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阐述BIM技术与通信技术特点,提出基于BIM融合通信技术的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标、设计及开发方式。该平台在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进行实践应用,提升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的稳定性,解决了隧道内设备的防振、防水、防潮以及网络传输无中断等问题,可实现BIM平台派工信息的实时同步以及平台移动端办公。  相似文献   

19.
甬江特大桥为国内首座铁路大跨度钢箱混合梁斜拉桥,钻石形索塔高177.91 m。通过建立索塔与下横梁同、异步施工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同、异步施工对索塔受力状态及线形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同、异步施工的索塔受力及线形略有差异,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异步施工较同步在工期上有较大优势。根据对比分析及南岸索塔工期滞后的实际情况,甬江特大桥南北岸索塔分别采用了塔梁异步与塔梁同步的施工方法,最后实现工期的同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铁轮轨的真实尺寸外形,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滑移过程中轮轨摩擦生热的二维弹性接触模型。该模型选取轮轨单元为热结构耦合单元,利用瞬态热分析求解器对摩擦热进行计算。该模型考虑轮轨间的热传导率和表面换热系数,通过仿真分析摩擦生热的基本现象,以及不同的速度、滑移率和摩擦系数对轮轨表面温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轮轨温度和等效应力主要表现在轮轨表面,且受限于轮轨深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和等效应力逐渐减小;但随着速度、滑移率和摩擦系数的增加,轮轨表面的温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