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解决城市物流服务站的交通影响分析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分析的工作程序.用物流处理量作为实施交通影响分析的前提条件,针对交通服务水平不足以表征城市物流服务站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以交通影响度代之,并给出了相应定义与计算方法,讨论了包括改善邻近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合理设置物流服务站进出口与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在内的减小城市物流服务站交通影响程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钟秀 《交通标准化》2010,(4):110-112
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中的摩托车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按照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解决城市中摩托车交通问题的对策,对改善中小城市的摩托车管理具育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的发展,车与路的矛盾日渐突出。单向交通及城市交叉口信号绿波控制作为改善措施,对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单向交通的行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向交通的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4.
城市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立交区域内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应该从区域层面来改善。概括了立交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分类,从路网和立交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给出了城市立交交通改善的基本流程,并以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立交的改善必须借用交通工程的思想,从路网、立交系统多个角度来改善其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区域路网与节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路桥施工对交通产生的影响,提出远端交通诱导和节点交通组织的改善措施。以李家花园隧道拓宽改造工程为实际案例,分四阶段进行施工交通组织,提出合理改善措施,将施工影响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行管制与现代城市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促使交通需求的增加,运输车辆激增,增知了道路的负担,城市道路的阻塞问题,将日趋严重。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和建设周期长与投资大的局限性,难以对城市近期的道路与车辆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实行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管制,将会对城市近期交通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海英 《城市交通》2007,5(2):99-99
本书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及工作指引方面的实践总结。该中心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形成了实施导向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和机制创新。本书包含从宏观到微观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说明,概括了城市整体交通规划、分系统交通规划、分区交通(改善)规划、片区交通(改善)规划、重要交通设计建设、详细规划(改善设计)及交通影响分析、交通专项调查研究等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规划技术路线、成果构成及要求等工作指引,并精选该中心的工作实例作为辅助说明。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交通改善是解决城市发展中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四横线为例,运用综合交通规划现状模型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技术,对道路交通流构成进行详细分析。运用区域交通组织方法,综合考虑道路实际承担功能、交通需求、用地条件等因素,提出城市中心区快速路交通改善思路与原则,并制定详细改善方案。仿真表明,改善后的全程行车时间由30 min缩短至23 min,平均车速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杨涛 《城市交通》2006,4(1):28-29
在北京、武汉和南京交通发展战略纲要或交通白皮书中都明确提出了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或政策。在天津、南京、常州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交通规划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回顾20多年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交通滞后城市发展。到交通适应城市发展,到交通与城市互动发展,再到今天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充分说明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城市交通规划行业的三大趋向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五路交叉口的交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重点以白沟新城五路交叉口交通改善为实例,剖析了该路口的交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交通流量、流向为依据,改善交叉口形式,配以交通管理与控制,规范车流流向,实现了五路交叉口的交通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列举了大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明确指出发展城市交通、改善城市交通不能单纯依靠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采用技术措施,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先后实施了交通拥堵点及片区治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和政策,交通改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现阶段广州城市交通存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高强度使用、交通资源与机动车不匹配等问题,亟须采取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一、交通拥堵成因1.交通设施与城市空间不协调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统筹协调才能有效推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两大问题,即: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的特征,它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对交通结构体系和布局的要求、生态城市要求节约土地和交通资源,交通建设要为运输服务,要解决交通能源,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研究生态城市交通时,就一定要选择节约化、生态的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发言中介绍了绿色交通,提出使用绿色能源,交通不应对城市生态产生危害,实现以人为本、安全、节省、符合大众出行要求,要有利于城市社会未来健康发展的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要构建生态城市,还必须构建生态城市的交通,要对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在顶层设计中应考虑如何节约运输、减少运输需求如建立坑口电站可节约煤炭运输。 发言中有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问题,它分析了国际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五种城市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充分发展的城市;有选择的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大规模发展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电汽车模式以及北京提出的“北京交通要与城市用地匹配的多方式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模式”最后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城市的可居住性,不一定要搞大的城市,过大的城市不是经济型城市,也不是生态型城市。此外,还回答了来宾提出的交通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道路网中,平面交叉口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改善将为整个城市路网系统的畅通提供保障。因此,梳理城市平面交叉口节点交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提出改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平面交叉口一般问题现状,提出了工程改造、道路渠化、完善交通标线和优化信号配时的改善对策;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厅十字路口为例,实地调查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及其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信控和渠化相应改善对策;通过建立平均延误最小和排队长度最短的非线性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得到较为理想的效益值,效益值下降了达80%,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对策的有效结合显著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路网中存在畸形交叉口的客观事实,在分析畸形交叉口带来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畸形交叉口交通改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昭通市南顺城街和月牙路交叉口交通治理工程实例及改造前、后的对比评价,证明了提出的畸形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于国内几大城市相继立法,它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交通影响费在交通影响评价基础上衍生,它是指向开发商征收因其开发项目而增加的全部或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费用。本文认为交通影响费的构成主要包括交通改善费用、交通拥挤补偿费及交通事故成本,并研究了交通影响费各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征收TIF的临界负荷度建议值。文章对于未来有关交通影响费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分析不同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对机动车碳排放的影响,利用高德平台提供的拥堵延时指数(Congestion Delay Index, CDI)数据,在分析我国交通拥堵城市时空分布特征以及CDI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速度的CO2排放因子,利用VISSIM模拟不同交通运行状况时的交通量, 实现不同交通运行状况下机动车碳排放的估算。结果显示:交通拥堵城市分布具有空间依赖性和聚集性,在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形成两个高聚集中心;CDI具有明显的周期性(7 d)波动规律,且受天气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较大,疫情打破了此规律;城市交通运行状况(CDI)对机动车CO2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当交通处于轻度拥堵时(CDI为1.582),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年排放的CO2总量约为0.77亿 t,是畅通状态下的4.51倍;当交通保持基本畅通时(CDI为1.35),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年排放总量可减少0.29亿 t;当交通达到中度拥堵时(CDI为1.909),交 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的年排放增加0.22亿 t;当处于交通严重拥堵时(CDI达2.394),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的年排放总量可达1.33亿 t。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可大幅度降低机动车的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心地区单向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晓  杨涛  陆原  郭晟 《城市交通》2006,4(5):50-54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单向交通的特点,并总结了单向交通的系统模式和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中心区单向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在中心区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单向交通方案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中心区实施单向交通的建议,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我国城市机动车行驶缓慢,以及由此造成的道路通行能力降低、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这一现实,以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与道路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此外,章根据我国城市机动车运行特点。对造成我国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低这一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并结合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改善我国城市交通状况的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夏飞  钟平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56-60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