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空沟减隔振措施的减隔振效果以及影响其减隔振效果的因素,本文通过1g条件下的缩尺模型试验,找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空沟后侧土体的振动规律,并分析了振动波反射对空沟前侧土体振动加强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空沟越近减隔振效果越明显,随着离空沟距离的增大,减隔振效果减弱,但变得较为平稳;在低频率振动下,空沟深度和宽度分别增加可显著提高减隔振效果,随着激振频率的增高,空沟深度和宽度分别增加对减隔振的增强效果降低;采用空沟减隔振措施后,空沟前侧土体的振动明显加大,为无减隔振时的1.8倍左右,在实际设置空沟的设计与施工当中,应考虑空沟前侧土体振动加剧情况,避免设置空沟减隔振措施后对高速铁路基床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填充沟隔振的隔振效果,本文以模型试验为基础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了填充沟宽度、深度、填充物种类对近场填充沟隔振效果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成果表明:填充沟对沟后一定距离土体的隔振效果显著,填充沟沟后土体振幅衰减率的范围在55. 07%-78. 57%之间;对填充沟隔振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填充沟深度、填充物材料、填充沟宽度;填充沟宽度变化对填充沟的隔振效果影响不显著,填充沟深度越深对沟后土体隔振作用越显著,空沟隔振效果要优于橡胶颗粒填充沟和砂土填充沟;本试验选出的最优方案为填充沟宽度50mm、深度400mm,无填充物。  相似文献   

3.
大型地下洞库(群)施工通常采取分层开挖方式,其上层施工多采取压入式通风方式;进入中下层开挖后,因其污染源一般要大于上层开挖,必须加大风管与供风量,才能继续维持压入式通风,但受施工通道尺寸限制无法增大或增加风管供风量,导致通风状况恶化。文章依托锦州地下储油洞库的施工通风实例,采用Fluent计算软件并结合现场实况针对竖井通风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竖井的直径、位置、深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井直径对洞库的通风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改变竖井的直径来加强通风的作用是有限的;通风效果与竖井的深度有密切的关系,竖井的最优深度会直接影响到洞库的通风效果,本工程中最佳的竖井深度为70 m;采用竖井口布置轴流风机压入新鲜空气,施工通道(从地面进入洞库的施工运输通道)进口作为污浊空气排出口,能够有序形成良性的大循环通风网络。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砂井间距对软基固结度的影响,提出了以固结排水法确定砂井间距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是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和软土的变形特性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得到满足软基工后沉降要求所需的固结度后,再根据软土的固结特性和工期要求分析确定砂井间距。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砂井间距是合理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路基边坡支护结构中抗滑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抗滑桩的桩截面尺寸、桩间距及桩的锚固深度对边坡的位移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截面尺寸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不同截面的桩身水平位移值几乎相同;桩与桩之间的间距对边坡水平位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水平位移增大,对边坡的稳...  相似文献   

6.
交通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影响。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出行方式、出行频次、出行目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基本影响,还表现在其与人口流动的空间耦合关系上。通过对基本影响和空间耦合关系的分析,从中得出指导高速铁路发展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火灾应急演练是提升铁路部门应对列车内突发火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涉及列车调度员、司机、随车机械师和客运人员等多个不同部门,高铁线路在开通前后均须进行综合应急演练,并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评价和整改。为了提高高速铁路火灾演练评价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该指标体系中各级影响因素的权重。以某条高铁运行试验中火灾演练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高速铁路突发火灾应急演练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铁基坑开挖过程常会遇到渗透性很小的粉质粘土层,普通管井降水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疏干,残留水会对基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基于此,文章采用降水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管井降水和真空管井降水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管井降水条件下涌水量是管井降水的1.1~1.4倍,降水时效明显,有利于缩短工期;真空管井降水条件下降深是管井降水的1.2~1.6倍;地层降水浸润线更加平缓,降水影响半径明显增加,利于增加井间间距,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施工技术复杂多样、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所处不良地质复杂多变是制约高速铁路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高效建设,就要提高隧道建设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研究提出高速铁路隧道精益化建设管理应用模式;然后重点深入研究BIM、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围岩量测、三维断面扫描等关键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建设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并研发了轻门户移动端和云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进行验证,实现了对隧道工程建设中重难点风险源监控、关键任务红线管控和安全质量问题的有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各参建单位协同作业效率,达到了精益化建设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某房建基坑开挖临近道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基坑支护参数变化对道路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监测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的误差在14%之内,说明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临近道路沉降随围护桩桩径的增大而减小,采用增大围护桩桩径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超出范围后会导致工程成本迅速增加;道路沉降随围护桩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但减小桩间距对道路沉降控制效果不太明显,工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大桩间距来同时起到经济、快速和安全的作用。道路沉降随围护桩嵌固深度L的增大而减小,且当嵌固深度L大于20 m之后,围护桩的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因此要合理设计其嵌固深度;临近道路沉降随坑底土体弹性模量E的增大而减小,效果较好,但当E增大为4倍后,继续增大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泥搅拌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软土路基过渡段间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对软土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采取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处理的两个软土路基段之间的沉降差异较为明显,水泥搅拌桩加固区域的工后沉降明显大于塑料排水板区域;(2)随着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的增大,水泥搅拌桩区域和塑料排水板区域的工后沉降均逐渐增大.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水泥搅拌桩是否打穿软土地层对于地基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增大桩间距会减弱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南昌地铁四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侧下穿邻近既有建筑物桩基为研究对象,采用Plaxis 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隔离桩的变形防护效果,并对未设隔离桩及14种不同工况隔离桩进行三维数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离桩与盾构隧道水平距离越近,与邻近建筑桩基水平距离越远,其对邻近桩基变形的防护效果越为明显;隔离桩底部最优设置深度为隧道底部以下1/4隧道直径与3/4隧道直径之间;隔离桩底部深度确定时,其顶部插入地面以下7 m深度范围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多因素(土体损失、正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附加注浆力)的作用下,文章首先提出了改进统一土体移动模型的方法,其次建立了力学计算模型,对双线水平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弹性力学Mindlin解,对多因素中后3个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理论解进行计算,基于统一土体移动模型解对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变形理论解进行计算,最后叠加得到多因素下总的土体变形理论解。采用该方法对杭州地铁1号线的纵向地表沉降、纵向水平位移及不同深度处的土体竖向位移进行计算,研究其变化规律;同时对水平位移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深度改变,在最大沉降量附近10~13 m横向范围内的土体沉降会产生改变;土体水平位移方向随计算点和隧道的位置关系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两隧道间距J的增大,双线隧道深度附近的土体水平位移减小,地表附近处的水平位移值变化值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同沟敷设情况下,不同油品的温度、管道埋地深度以及管间距对管道停输过程的影响,在研究计算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对输油管道同沟敷设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边界条件,利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和施加载荷之后,对同沟敷设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高原油和成品油的初温、增加管道埋地深度都会增加原油管道的停输时间;当管道间距大于1.2m以后,成品油管道对原油管道的停输时间的影响很小.1.2m为双管同沟敷设管道安全运行的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软弱地层及复合地层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合理埋置深度的拟定方法,分析了河床冲刷深槽、船舶下锚及隧道抗浮稳定等因素对水下盾构隧道合理埋置深度及纵断面线形的影响,并以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为实例,阐述了水下盾构隧道合理埋置深度拟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软土浅埋近间距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先建隧道对后建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在不同施工阶段,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影响也不同。论文以上海某大直径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隧道不同施工阶段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浅埋近间距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规律及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杭锦旗气田高液气比气井井间串接集气距离长、管道压损大的问题,文中用权重法估算了影响管道气液混输距离的因素,表明管道直径是影响集气距离的最重要因素,权重比约56.1%。根据杭锦旗气田气井生产参数,对不同采气管道规格串接模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用于不同集气量和串接井数的采气管道规格系列,提出了直线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的井间串接模式,为杭锦旗气田地面集输站场和管网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底切滚刀铣削破碎硬岩性能、降低其破岩载荷,建立预割缝下底切滚刀铣削破碎硬岩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铣削厚度和割缝参数(割缝间距、割缝深度)组合对底切滚刀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预割缝对底切滚刀破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割缝间距和滚刀直径相同时滚刀铣削预割缝条件下的岩石可以等效为滚刀铣削无侧限压力岩石,与无割缝岩石相比截割力减小率降低超30%;底切滚刀铣削厚度和割缝间距的匹配关系对破岩比能的影响显著,在最佳破岩比能时其组合关系为截深20 mm、割缝间距100 mm;分析岩屑分形维数和破岩比能之间的关系,比能耗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的适用性,文章基于隧址海拔和温度、隧道长度和纵坡、隧道交通量和交通组成、隧道双洞间距等因素对互补式通风负荷比及通风效果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上下行通风负荷比大于1.5或隧道单向纵坡绝对值在1.5%~2.0%之间时,适宜采用互补式通风;隧道长度在4.5~6 km之间时,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最经济实用;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影响关系显示隧道大型车混入率在35%~50%之间时宜考虑采用互补式通风;双洞隧道适合采用互补式通风的最小间距为30 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速磁浮沪杭线和高速铁路京沪线的立项为背景,借鉴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空铁联运的实践,提出了上海机场空磁、空铁联运的设想;并探讨了上海机场空铁联运的实施策略和运营机制,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