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接头抗弯刚度是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目前尚无现成的试验数据或公式.文章根据管廊接头结构特点提出力学假设,将接头截面假定为不产生挠曲变形的刚性板,弹性衬垫和预应力筋则抽象成弹簧,在此基础上建立力学模型.根据变形协调和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接头抗弯刚度的非线性方程式.通过与接头受力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接头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刚架拱桥的承载能力评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刚架拱桥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动静载试验评估法,利用随机振动的动力测试的数据,通过基于敏感性设计参数模型修正法对刚架拱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动静载试验实测数据与修正后的模型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使有限元模型更好地反映逼近损伤后的刚架拱桥整体结构受力特性,从而对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刘海 《工程科技》2005,(1):115-118
文阐述了锚索张拉应力值、锁定应力值和设计应力值的概念;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种类和原因,采用锚索测力计校验和克服预应力损失。使得锚索预应力趋于稳定后达到设计应力值;采用锚索测力计对锚索预应力进行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4.
材料劣化、缺陷累积会对桥梁结构的刚度甚至承载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桥梁结构进行主动加固处理成为当前加固处理的优先选择方式。文章基于某连续梁桥,在进行外观质量检测和荷载试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体外预应力主动加固的方式,对加固设计原则和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桥梁结构的挠度、应变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桥梁结构的预应力度和刚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可较大促进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类似工程可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软土深基坑外侧土体位移场的经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成果,运行综合分析和函数逼近方法揭示了软土深基坑外侧土体的位移场。笔者在建立平面应变位移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墙体刚度、土体刚度和强度、支撑时间、支撑预应力和刚度、基坑宽度和硬土层距地表的深度等多种因素对计算值的影响,使计算公式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此外笔者介绍了各种施工因素对基坑外侧土体位移场的实际影响程度。论文中的公式可用作预估软土深基坑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先张法预制梁钢绞线张拉施工工艺,通过对先张法钢绞线张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先张法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超张等方法削弱预应力损失对先张法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能够有效提高桥梁构件的刚度,提高构件的使用性能,增加桥梁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双塔中央索面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对七都大桥北汊桥进行模态测试,并对该桥的动力性能进行评估。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桥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吻合,主桥整体结构均质性较好,创造性的抗扭结构设计提供了良好抗扭刚度,所表现的动力特性符合设计结构体系特点。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现行的拱顶油罐罐顶传热系数计算公式的不足,对拱顶油罐罐顶传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了新的计算公式,采用修正参数对现行公式进行了修正,并结合油罐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建议今后在计算中用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
邓兵 《福建交通科技》2022,(4):32-35+53
以某边坡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锚杆预应力失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锚杆预应力的损失会给边坡稳定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锚杆预应力损失为60%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079,边坡此时处于欠稳定状态;同等损失量时,第一级边坡锚杆预应力损失安全系数受到的影响大于第二级边坡,即在多级边坡支护时,下部锚杆预应力损失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施工过程应更加注重下部边坡的锚杆支护;同一级边坡支护时,上排和下排锚杆预应力损失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施工过程应更加注重最上排和最下排锚杆支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载重货车动力特性,估算了2轴~6轴货车车速和纵坡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车速降低是造成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产生严重车辙的主要原因,而剪应力不是主要因素。由此,根据沥青路面实测车辙确定了大纵坡车辙修正系数公式,提出基于车辙的当量轴次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顶管法作为一种非开挖技术,近年来在沿海发达城市管线敷设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顶管施工中产生的施工应力和地层损失会导致地表变形。基于修正的Sagaseta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对地表横向、纵向沉降进行计算,分析了施工中顶管埋深、管线管径、纠偏角度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同时探讨了在实际施工时减小环境危害的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混凝土分段施工理论的完善及施工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续箱梁因其具有较大的抗弯抗扭刚度、较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而被广泛采用。以某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为例,针对裂缝原因进行了荷载试验研究,采用Midas/Civil桥梁计算软件对箱梁的抗裂性进行验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软土有压输水盾构隧洞采用管片外衬和整筑预应力内衬作复合式衬砌的设计计算中,为能较好考虑内衬与外衬管片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衬预应力荷载在隧洞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对复合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体叠合计算模型。由于确定管片纵缝接头抗弯刚度的复杂性,文中建议对用数值模拟管片纵缝接头刚度采用了一种非线性耦合弹簧"接触对"的模拟系统。在采用实体单元建模的条件下,由于计入管片接头刚度的力学处理困难,文中研究了一种能以模拟管片接头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根据内、外衬砌接触界面处理方式的不同,文中提出了5种适合不同界面条件内、外层衬砌的相互作用模型。此外,本文还研制了内衬预应力荷载的一种转化程序,以解决采用等效荷载法施加预应力时的前处理问题。上述各点创意构思已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的结构设计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反映和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技术的部分预应力T形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破坏性试验,获得了试验过程中梁体荷载位移变化、裂缝开展机理,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加固后的主梁刚度和承载力提高率。研究表明:通过对主梁进行粘贴钢板加固可有效提高主梁的刚度和抗弯承载力,进而达到延长既有桥梁使用寿命的目的,并为同类桥梁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竖向预应力的规律,分析了两种不同竖向预应力体系的特征和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明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的第一次张拉预应力损失率和两者长期损失率基本相同,竖向预应力钢绞线的第二次张拉效果明显,预应力损失率较第一次张拉减小近1/2,对于控制主拉应力较大的高腹板的竖向预应力可靠度较大,证明了钢绞线作为竖向预应力筋的实际意义,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卡尔曼滤波法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对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节段挠度实测值与设计值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修正,并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为工程实例,运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以及卡尔曼滤波法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对其进行挠度的预测,结果表明:经过卡尔曼滤波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更有效地减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更好地对成桥线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散体材料桩的鼓胀破坏机制,采用数值方法对考虑散体材料桩鼓胀变形模式的桩侧土体极限侧向土压力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参数分析,在被动土压力法的基础上对散体材料桩单桩承载力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更符合散体材料桩鼓胀破坏机理,且更接近工程实践观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桥梁长期置于外界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桥梁的各部分构件的性能均会随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不仅会对桥梁的静力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同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关注较少。为了研究哪些参数对桥梁的动力特性影响最大,本文以某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工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全桥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预应力钢筋损失、混凝土容重等几种主要因素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动力特性的影响,从而得到该类桥型的模态频率敏感性最大的因素,为以后对连续刚构桥梁的维修加固及动力特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托福州软土地区地铁2号线某土压平衡盾构区间隧道,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和掘进参数进行分析,总结了地表沉降的特点。结合沉降实测值,给出了地面沉降修正双曲线预测公式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福州软土地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沉降、固结沉降,还是考虑固结沉降的长期沉降均符合Peck公式;盾构掘进时可影响到刀盘前方3D~5D范围,产生少量隆起(沉降);地面沉降主要为盾尾脱离后3~5 d内的地层损失沉降和扰动土体的固结沉降,测量期间分别约占总沉降的65%和32%,实际上固结沉降占比较之更大;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可为福州软土地层类似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工程条件下隧道中心轴线地面沉降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参数a,b和c取值范围分别为-0.14~-0.67 mm/d,-0.028~-0.042 mm~(-1)和-0.89~7.67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