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面向公共交通双源无轨电车运行规划,针对其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评估问题,从线网电源与车载储能电源两方面入手,分析影响电源系统供电能力的约束条件.首先,建立典型拓扑下线网电源供电能力计算模型,同时基于数据统计及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确立计及多车行驶工况的双源无轨电车功率需求模型,提出以可行驶车辆数为指标的线网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然后,建立车载储能电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提出以脱线比为核心指标的车载储能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北京市双源无轨电车运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与仿真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方法能够为双源无轨电车运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轨电车供电线网的管理是以设备管理为基础的,管理的目标是随时保持它的良好状态,使无轨电车在接受线网供电的情况下,安全、正常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正>太原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无轨电车所依赖的供电线网在某些路段已无法保留,这些路段无轨电车不能运行了。对此,我们立足现有车辆提出用增加辅助电源来满足安全运行的技术方案。无轨电车使用辅助电源,可保证运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0公里,脱杆行驶1.5公里左右,考虑无轨电车运行机动性,每趟脱线运行的极限距离可达3公里。配置在无轨电车上的辅助电源功率(电池数量)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无轨电车的动力源于架空触线网,通过集电系统(滑履-集电杆)获取能源.由于无轨电车这种先天不足,加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常有综合性的架空触线网事故发生,甚至导致道路交通堵塞.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无轨电车受线网约束的缺陷,国内无轨电车已采用以铅酸蓄电池作为辅助电源,增加灵活性,使电车可因需要离线网行驶.然而蓄电池辅助电源存在着运行距离和使用寿命短、时速低、自身重、营运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武汉市电车公司与有关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YTZ--1型无轨电车发电机组辅源系统,经试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无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零排放的运载工具,在日益关注环境、空气质量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由于城市景观建设"档次"不断提高,在一些地段要求"空间开阔,亮出蓝天白云",而为无轨电车供电的架空线网因被指责为"视觉污染"就有被取消的危险.因此,必须寻求脱离架空供电线网行驶的技术,无轨电车才能在城市环境发展中生存,由此引出了关于车载辅助能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双源无轨电车的动力电池箱体,是存储串联、并联多个电池单体并对外输出电能的,它的综合性能是双源无轨电车使用上必须解决的重要核心技术。双源无轨电车车载电池组的应用不同于纯电动汽车,最主要的应用特点是脱离线网放电运行后,在触网运行线路上充电。1电池箱体的设计原则与需求针对双源无轨电车的应用特点,在考虑能接受的成本前提下,满足使用需求是锂电池组箱体的设计原则。(1)使用环境的需求。双源无轨电车一年四季运行在高温、低温、潮湿、尘土的环境中,并且要求电池箱体对车体必需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2)装载容量的需求。装载的电池容量必需满足车辆的需求,且多个品牌的电池都能同时满足车辆安装的需求。管理系统、快速熔断器、电池箱温度调节和电气接口也同时满足车辆的安装需求。(3)机械强度的需求。电池箱及内部必须满足车辆加速、转向、制动、振动、颠簸、冲击等强度要求,其结构必需确保电池箱体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4)温度控制的需求。在外部温度强烈变化及电池内部使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确保电池箱体内部的环境温度变化不超过设定值,并始终控制在电池正常充放电的温度范围内。(5)使用安全的需求。为满足防水、防潮、防尘要求,电池箱体应满足一定的防护等级。根据车辆的总体要求,对于电池箱体,防护等级要求不低于IP55;电池箱体应具备高温报警功能。在遇特殊情况下,电池箱体应能够经过简单操作即可与车体迅速脱离,确保车辆安全。电池组装车后必须保证两级绝缘,电池组正极、  相似文献   

8.
双源无轨电车的电能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线网高压电源,另一部分来源于车辆本身配置的动力电池,由于配置的动力电池容量有限,双源无轨电车的驱动主要源自线网高压电源.集电器是无轨电车从架空线网获取电能的装置,当集电器搭触架空线网时,集电杆顶端的集电头与线网触线连通,架空线网的高压电通过 DCDC 隔离电源整流后传递给动力电池或驱动电机,为车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气动控制型集电器是一种新型集电器,是对传统集电器的升级改造,有着明显的先进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车型时刻表优化方法。首先,将站点同时出现的最大车辆数定义为该站点所需泊位数,以保证站点泊位数量充足,从而减小因车辆排队占据车道发生拥堵的概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源无轨电车运行特性和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建立双目标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企业运营成本和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为目标,通过车型配置和发车间隔调整,确定双向最优多车型时刻表,并设计定制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4条双源无轨电车线路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一车型模式下的均匀发车时刻表,优化后的多车型时刻表有效均衡了3种常用双源无轨电车车型的最大载客率,避免了车辆在操作装置相遇,使企业运营成本最高降低了约26.9%,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最多减少了约25.5%,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所需泊位数,减少站点车辆最大排队长度,缓解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无轨电车的实际需要和工作条件,设计了一种取代无轨电车直流发电机的PWM型高频高压逆变电源。该逆变器工作电压为DC550 ̄650V,主电路采用DC-AC-DC变换方式,功率变换器为半桥式电路,功率开关管使用IGBT,并用专用模块驱动。控制电路使用了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控制器SG2524,逆变器的辅助工作电源由低压逆变产生。试验样机在无轨电车上进行了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用高频高压逆变电源代替直流发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