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蒋新明 《中国水运》2009,(10):25-27
分析船舶污染特征,提出船舶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保护和建设水资源生态环境,实现航运事业与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加上工农业用水利用率低,内河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在我国非常严峻。内河污染主要来自沿岸工业废料、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虽然船舶垃圾所占比例不大,但也给内河环境增加了不少压力,其危害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内河船舶垃圾危害及管理对策提出本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波 《中国水运》2010,334(8):7-8
文中通过分析宁波水域船舶污染应急体系建设、防抗污染能力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应急反应体系,提高港口抵御船舶污染能力,有效控制船舶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内河港航事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还可以提升我国内河水上交通管理能力;但是,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货物运输港口已经成为水资源污染的重灾区,与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不吻合。基于此,本文以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当前存在的污染类型,阐述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旨在提升我国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如今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随着从事运输的内河船舶数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内河船舶在行驶过程中会向水中排放大量的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等等,还有装载化学品船舶由于翻船事故造成的化学品倾入内河造成的污染,使内河水域水资源质量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内河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详细列举了内河船舶污染的几种类型,随后就当前防污染治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基于目前现状给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水域内船舶有害有毒物质污染事故频发,对沿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发展航运经济,保护海洋和内河环境,我国亟需制定适合国情的船舶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损害赔偿机制。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船舶有害有毒物质污染现状和立法情况进行了阐述,借鉴了国际上相关做法,分析建立与完善我国船舶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船舶油污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不仅会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物质损失,而且还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极大的危害。论文从船舶对海洋的油类污染及其危害、防止船舶油类污染的管理、以及防止船舶油类污染的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叙述,对保护海洋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邦国 《江苏船舶》2005,22(4):43-44
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状况,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理论基础,分析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对长江镇江段水资源污染损害状况,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主要对策和近期实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三峡库区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现状,从海事监管、船公司管理、港口码头及社会污染物接收三个方面分析了船舶生活污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治近期及远景措施,旨在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船舶油污染的状况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飞 《中国水运》2010,334(5):32-32
海上油污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而且还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危害。船舶航行过程中发生的油污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更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海洋航运业的发展,潜在的船舶油污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防止船舶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凌骏 《中国海事》2012,(1):29-31
通过对湄洲湾海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描述,结合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阐述保护湄洲湾海域环境的法律措施,并展望保护湄洲湾海域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为中国内海,沿海工业企业密集,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而渤海湾海洋生态脆弱,海体自然循环一次约需80年,任何污染事故的发生对经济影响都极为严重,因此加强对油品运输码头监管,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保持渤海海洋环境清洁显得尤为重要。文中着重针对曹妃甸三十万吨原油码头溢油风险与污染防控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雪蛟 《水道港口》2020,41(2):226-230
海域水环境质量与承载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大连太平湾近岸海域,文章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云理论方法,以研究海域32个站位的COD、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类4个污染因子为承载力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太平湾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承载力状况;并以不同时期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湾港区工程建设与环境质量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疏浚是川江航道治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川江航道治理产生的疏浚土未进行有益利用,简单粗放的疏浚土处理方式不仅造成泥土资源的浪费,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分析川江航道疏浚土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探索疏浚土改善环境和工程利用的2种途径,提出表层砂卵石疏浚土上岸作为建筑材料、底层砂卵石及块石疏浚土构建生态涵养区的利用方案,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生态效果,可为类似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利用及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中国沿海溢油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由于评估方法和索赔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在司法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溢油损害评估方法,主要有美国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技术和生境等价分析技术、中国的渔业损害评估和“塔斯曼海”轮溢油索赔案中的生态损害评估方法,分析了中国在索赔机制与评估方法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后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中国应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建立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新的溢油损害评估模型与方法,并制定适用于中国不同海域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防腐油漆派生出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进一步污染,找出了降低污染的途径,建立了多级处理系统,对海洋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船舶污染海洋的角度,分析了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原因,提出了构建法律体系、建立反应机制、增强环保意识、完善接受设备、加强监管鉴定等措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内河船舶油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内河船舶产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船舶油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止内河船舶油污染的五项措施;即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船舶防污意识;加强对水运企业和船员防污染知识的培训;加强防污染设备的检验、检测;港口码头应配备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强化防污染现场监督,提高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19.
拟建公路位于皖南中、低山丘陵地区,公路建设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自然生境、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工程建设给沿线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为下一步工程建设中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底质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渤海湾22个监测点3年的监测数据,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渤海湾天津段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为轻微生态危害,其中镉的污染程度最大,锌的污染程度最小,5种重金属危害系数顺序为:Cd>Hg>Pb>Cu>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