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造船》2008,(4):7-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中文名称: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THE SIIANGHAI SOCTETY OF NAVAL ARCHITECTS AND MARINE ENGINEERS,缩写:SSNAME。本会会徽图形总体为圆形,有现代船舶巨型船首和古帆船及本会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缩写SSNAME组成。古帆船和现代船舶的巨型船首象征着中国悠久的造船历史和现代船舶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州分会(以下简称本会)。第二条本会宗旨为团结华南地区造船科学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推动科学研究,交流工作经验,学习苏联和其他国家及国内各地先进的科学成就,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第三条本会地址设在广州。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航海学会(简称本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航海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第二条:本会的基本任务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开展航海学术活动,提高航海技术水平,普及航海科学技术知  相似文献   

4.
《上海造船》2004,(1):74-7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团体中文名称: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THE SHANGHAI SOCIETY OF NAVAL ARCHITECTS AND MARINE ENGINEERS.缩写:SSNAME.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航海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各行业、各部门的航海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第二条本会的基本任务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开展航海学术活动,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加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09,32(5):82-8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下简称造船学会)成立于1943年,是依法登记的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发展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程》于1979年正式出版发行,至今已10年了。它是适应船舶科学技术发展和用船部门的需要,为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技术、介绍和推广先进经验和沟通科技情报而编辑出版的实用性船舶科技刊物;同时它又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传递学会信息增进与会员联系的会刊。十年来由于《船舶工程》编辑部同志的辛勤劳动和广大会员的支持,《船舶工程》为提高船舶科技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特祝贺《船舶工程》创刊10周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自一九七五年开始复会工作以来,特别是一九七九年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学会有了很大的发展,《船舶工程》对学会情况已陆续进行报导,这里仅将学会的主要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航海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航海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设在北京。本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跨部门、跨行业、便于横向联系等特点的航海学术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航海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航海事业的助手。  相似文献   

9.
1.本会组织部于一九五四年三月审查下列各新会员同意吸收入会船舶工业管理局(十八)人:程克勤,金平仲,曹本正,李国华,吴怀德,陈宝清,张传琦,毛承业,卓鸿逵,任弥高,朱恒光,朱用年,李硕勤,张如虎,杨宏典,沙陵,陈绍基,朱邦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五人):张照坤,张伟之华实君,龚益华,颜育林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十二届常务理事会批准了 2 0 0 2年 1 1月 6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改选换届 ,并聘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由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名单如下。主任委员方书甲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副主任委员吴有生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卓明 (军船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恒一 (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长云 (中国舰船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滋刚 (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鸥 (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明 (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应长春 (上…  相似文献   

11.
经我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同意,聘请下列同志组成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毅副理事长兼副主任委员杨楠副理事长兼 沈岳瑞副理事长兼委员方文均(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 许学彦(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 李铭慰(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 忻元镇(船用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 李昆(船用电子设备学术委员会) 王岐山(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 林鼎贻(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 张心宜(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 杨汉(水中兵器学术委员会) (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兀筹〕秘书洪强(学会秘书处) 黄炎(《船舶工程》编辑部)(兼) 王仁雄(<<中国造船”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
《船舶工程》2009,3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9年船舶设计大师评选、船用设备品牌产品评选、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和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系列活动已于近期启动,评选结果将在年底公布。 其中,船舶设计大师评选是继2008年在船舶总体方面开展“船舶设计大师”评选的基础上,今年在船舶主要配套系统和设备方面开展“船舶设计大师”评选工作,目的是为了鼓励和表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主要配套系统和设备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专家,提高行业知名度,提高我国船舶设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2005,46(B11):I0003-I000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是全国船舶及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依法登记的法人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它成立于1943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学会的学术活动主要由专业学术委员会组织实施。专业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主任委员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近海学委会)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所属专业学术委员会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常务理事会于 2 0 0 3年 1月 1 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由黄平涛理事长主持。常务理事会组成人员或委派的代表 38人出席了会议 ,学会副秘书长及有关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罗季燕秘书长关于学会 2 0 0 2年工作总结和 2 0 0 3年工作要点的汇报。会议认为 ,学会在 2 0 0 2年 ,团结广大会员与船舶和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编辑出版等活动 ,促进了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 ,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船舶和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国民经济和国防…  相似文献   

15.
根据 1 999年国务院科学技术部三号令《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被准予登记 ,并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于2 0 0 2年 1 0月 1 7日以国科奖字第 0 7号公告颁示 (登记证书编号 :国科奖社准字 [2 0 0 2 ]0 3- 0 0 72号 )。据此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 2 0 0 3年 3月正式颁布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试行 )》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 (试行 )》。随之 ,2 0 0 3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工作正式启动。目前 ,我国企…  相似文献   

16.
武汉造船工程学会1978年学术年会于12月26日至12月31日在汉口隆重召开。这是该学会复会以来组织的第一次大型学术会议。出席年会的有省、市科委领导。本地区会员及造船科技工作者近千人参加了学术活动。年会分船体性能、船体结构、轮机、船电自控、工艺材料等五个专业学组交流武汉地区造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论文89篇。并通过了学会复会后的工作总结,制订了1979年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三月廿四日至廿七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武汉市召开了第二次学会工作座谈会。各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秘书,各省市造船工程学会的代表,以及本会各刊物杂志编辑部的代表共4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本会秘书长梁民桓同志主持。会议期间,交流了经验,调整了今年的活动计划,研究了在当前国民经济以调整为中心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把学会各方面的工作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经一九八○年十一月七日本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聘请下列同志担任本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有关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学组正副组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节能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由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学彦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同志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135名代表来自全国70个单位。会议共交流论文61篇。其中船舶设计22篇,船舶力学16篇,船舶轮机  相似文献   

20.
黄林根 《中国造船》2004,45(3):23-23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综合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修船技术委员会等于 7月上旬在中国泰安召开了船舶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北、黑龙江、山东、浙江、福建等 9个省市从事信息化建设、研究、设计、生产、教学和管理的专家和领导5 0多人 (研究员、教授 16人 ,高级工程师 16人 )欢聚一堂 ,回顾总结了船舶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研究船舶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提出发展船舶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并就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展开了交流、研讨 ,会议取得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