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峡枢纽通航船模试验系统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创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2):110-115,120
JGⅡ-V3.0船模试验通用软件在船模姿态判断,航行要素计算,系统抗干扰,误差校正,编程及界面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它支持CMZ-3B船模自动试验系统实现了对船模水平运动进行非接触快速连续遥测和实时控制,并作到了Z形试验全过程的自动化,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及绘图,显示能力,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为通航船模试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在三峡工程通航船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大桥船模通航指数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较为复杂,为了研究论证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及布置优化措施,确保船舶顺利过坝,进行金沙江向家坝大桥通航船模试验研究。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对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航小尺度船模技术已成为通航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江上游斗笠子滩险是著名的枯水急流滩,在河工模型基础上进行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很有必要.对船模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为斗笠子滩险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航小尺度船模技术已成为通航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江上游斗笠子滩险是著名的枯水急流滩,在河工模型基础上进行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很有必要.对船模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为斗笠子滩险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比尺船模技术原理及特点分析,结合枢纽上下游的通航水流条件,展开对涪江冬瓜山航电工程及通航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航代表四级流量,500 t级船队上下行最大舵角均未超过船模试验安全舵角限值(25°),上行最小航速均优于船模试验安全最低航速(0.4 m/s)。冬瓜山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满足四级航道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化连续弯道船模试验,研究了千吨级机动驳船在内河航道(Ⅲ级)中的通航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重点研究了水深、流速及弯道中心角对船舶漂角的影响。根据船模试验航行结果表明:船舶下行漂角随着流速、水深及中心角的增大而增大,并提出了漂角同这些参数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乌江岩崩堵江航道特点 ,采用河工模型与船模试验相结合方式进行整治方案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模型设计、验证及方案试验情况 .该工程现已完成 ,岩崩航道的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整治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南海枢纽河段河势及水流条件特点,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导流明渠通航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明渠进口段炸除碍航礁石、出口段开挖新航槽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导流明渠原设计方案明渠进、出口段礁石碍航严重,通航水流条件差;优化方案通过整治措施显著改善了导流明渠的通航条件,保障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长江上游航运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9.
根据乌江岩崩堵江航道特点,采用河工模型下船模试验相结合方式进行整治方案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模型设计、验证及方案试验情况.该工程现已完成,岩崩航道的通航条件大为改善,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曲折多变,水流条件复杂。三峡电站调峰运行后引起航道水流条件的变化对通航将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船模通航实验,分析了不同船队在各关键航段汛期调峰时船队上下行航行的最大舵角、最大漂角、对岸航速及航行时间的变化;研究论证了汛期调峰时两坝间的通航条件,确保船舶安全通过此航段;提出了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  相似文献   

11.
城背嘴滩位于长江上游泸渝河段泸县弥沱镇附近.该滩上段紧接一半径仅220m的急弯,是泸渝段著名的弯、浅险滩.本文介绍的长江城背咀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表明,80m航漕方案与60m航漕方案均可满足1000t级船队通航要求,但各有优缺点.80m航漕方案航漕流速稍高于60m航漕方案,因而船队上行航速略低;但从冲淤的角度来讲,80m航漕方案略优.船模试验还对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等提出了意见.船模试验为该滩整治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用小尺度船模研究内河通航问题,是当今航道整治研究中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为了保证船模试验研究质量必须经常进行船模操纵性能率定,率定试验的组次常常高达数十组至数百组,这就使试验的后期分析工作量很大.以前分析都是用人工完成,效率低,精度差,而且容易产生误差.为此,需要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对Z形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率定试验的精度和速度,从而保证船模试验研究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尺度船模Z型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创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1):156-158,164
用小尺度船模研究内河通航问题,是当今航道整治研究中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为了保证船模试验研究质量必须经常进行船模操纵性能率定,率定试验的组次常常高达数十组至数百组,这就使试验的后期分析工作量很大.以前分析都是用人工完成,效率低,精度差,而且容易产生误差.为此,需要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对Z形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率定试验的精度和速度,从而保证船模试验研究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长江城背咀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背嘴滩位于长江上游泸渝河段泸县弥沱镇附近.该滩上段紧接一半径仅220m的急弯,是泸渝段著名的弯、浅险滩.本文介绍的长江城背咀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表明,80m航漕方案与60m航漕方案均可满足1000t级船队通航要求,但各有优缺点.80m航漕方案航漕流速稍高于60m航漕方案,因而船队上行航速略低;但从冲淤的角度米讲,80m航漕方案略优.船模试验还对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等提出了意见.船模试验为该滩整治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嘉陵江东西关水利枢纽工程实际,指出了裁弯直枢纽中船闸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枢纽整体水攻自航船模试验,就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引航道平面布置,船队进船闸航线选择及用车,秀舵等提出了相就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循环水槽中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试验,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得到了试验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理论平均摩擦阻力系数图,对以上两组数据图的比较定出试验过程中的模型设计及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从而提出了一种船模摩擦阻力的试验模型结构及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船模兴波阻力和形状阻力对所测数据的影响很小,在船舶试验模型底部喷射微气泡对摩擦阻力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模型的手段,研究了苍溪航电枢纽在各级通航流量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条件,针对通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航道布置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综合改善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本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研究构建的船舶波浪运动检测系统和检测数据处理及有效积分的方法,在波浪试验室进行了船模过驳波浪运动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分析指出,舰船过驳时应在迎浪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应适当调整两船相对波浪的位置,尽量使两船的波浪运动相位同步.  相似文献   

19.
"MSC MERAVIGLIA"邮轮计划于2020年首次停靠厦门邮轮母港东渡港区0#泊位,在靠离泊位过程中存在触碰跨海电线的风险.因此,根据港区风流影响情况,结合通航环境,以及邮轮的操控性能,采取不同工况时对邮轮电子船模进行三维模拟操纵试验的方法,取得邮轮靠离泊位时与跨海电线最近距离数据,对邮轮碰触跨海电线的风险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船模曲面的三族型线,使造型结果蕴涵更多的船模曲面的设计信息,分析了各类曲面造型方法构建船模曲面的不同效果,提出了面向数控加工的船模曲面三维造型的过曲线网格法,以一艘实际双艉船模曲面为例,研究了过曲线网格法实现船模曲面三维造型的关键技术:局部区域包容方案与分片造型方案,利用UG/OpenGrip开发了船模曲面三维造型模块。对于双艉船模曲面的制造,采用传统的手工放样的制作方法至少需要30 d,而采用四坐标船模曲面数控加工系统只需6 h就可以完成船模曲面98%的加工量,并且经测量验证:船模曲面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光顺效果,较传统的制作方法均有显著提高,满足船模曲面数控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