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找出适宜的测量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从新颁无砟轨道和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出发,对石太客运专线既有工程控制网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作出总体评价。 研究结果:采用无砟轨道地段的现有隧道工程控制网,需重新建立符合时速200~250km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技术要求的控制测量网。 研究结论: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控制网点,做好新建与既有工程控制网的衔接;做好测量技术方案设计,减少对已开工工程的影响,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明友 《中国铁路》2006,(10):28-31
高平顺性和高精度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建设的突出特点,对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研究和制定工程测量与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标准,认为工程测量与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是无碴轨道客运专线铁路的关键技术,建立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为一体的高精度测量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监测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大多数的高速线采用有碴轨道。德国铁路时速200 km以上的线路采用无碴轨道。法国在时速220 km的地下区间也采用了无碴轨道。  相似文献   

4.
无碴轨道控制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碴轨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是无碴轨道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内部与外部尺寸等平顺性指标是制定测量技术标准的主要因素。介绍德国的无碴轨道测量控制网形式、施测方法和轨道测量技术,指出采用传统的有碴轨道施工测量方法无法满足当前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施工建设的要求,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执行铁道部有关《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1];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对无碴轨道施工控制测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各铁路局、客运专线铁路公司,建设投资公司,铁科院,中铁工程、建筑总公司,中铁通号集团,各设计院、工程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为满足铁路建设需要,根据铁道部《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4]146号)的规定,经铁道部同意,我院组织完成了《CRTSI型板式无碴轨道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铁路(兼顾货运)》[通线(2008)2201]通用参考图和《CRTSI型板式无碴轨道时速300~350km客运专线铁路》[通线(2008)2301]的编制工作,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使用。  相似文献   

6.
岑敏仪  张同刚  李劲  谭俊 《铁道学报》2011,33(8):99-102
边角后方交会控制网现已成为客运专线建立CPⅢ网的主要形式,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与之配套的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网置平却一直未受重视和应用.本文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各级控制网精度指标和边角后方交会控制网的有关技术要求,设计控制网进行仿真试验,并结合在建客运专线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分析和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测量控制网的要求,探讨满足武广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的解决方案,对目前正在施工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无碴轨道施工控制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分析和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测量控制网的要求,探讨了满足武广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的解决方案,对目前正在施工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无碴轨道施工控制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龙厦铁路工程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精密控制测量,对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的精密控制测量混合网平差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成果正确、可靠,能更好的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0.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是中国首条时速200km城际无砟轨道铁路,对沉降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特别是首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时速200 km无砟轨道桥梁、地铁与城铁同台换乘等新技术,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认真探索、研究、总结,地质勘察中有针对性地选用综合勘察方法、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工艺,查清了沿线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优质、按期、安全、经济的建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遂渝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铁道部决定建设遂渝铁路无碴轨道试验段,系统试验研究无碴轨道结构、轨道电气特性、扣件系统、路桥线下工程、100m长定尺钢轨铺设、无碴轨道施工及长期测试等关键技术,通过成区段铺设无碴轨道并进行实车试验,取得无碴轨道工程成套技术和科学数据。遂渝铁路无碴轨道试验段有目的地设计了CRST-I型平板式、框架型板式、纵连板式轨道和CRST-I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等多种类型。试验段于2007年1月进行了实车试验,动车组试验最高速度232km/h,货物列车最高试验速度141km/h。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试验段建设成功,并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技术再创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遂渝线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现场动车试验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是我国首条成区段铺设的无砟轨道铁路,在综合试验段上试用桩网结构解决土质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难题.为考察桩网结构路基在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尤其是对网垫层的动力作用大小,结合工程实践,对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进行现场动车组和货物列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列车荷载对路基基床的动力作用,测得的动应力与加速度值均远小于有砟轨道结构测得的值;列车轴重对无砟轨道路基的动应力影响明显,对加速度响应也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动车组还是货物列车,其运行速度对路堤部分的动响应影响均有限;动应力与加速度经3 m高的路堤后衰减,对桩网结构路基下部的网垫层已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弄清楚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区间轨道刚度和岔区轨道刚度特性,为提高列车过岔的舒适性及延长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区间轨道与岔区轨道间轨道过渡段的设置及其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理论,分析了遂渝线区间及道岔区无碴轨道刚度的特性。研究结果:区间轨道与道岔区轨道间存在着较大刚度差,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无碴道岔区的轨道刚度约是区间线路的2~3倍,应设置轨道刚度过渡段。研究结论:道岔前后轨道刚度差可采用分级过渡的方法,每一级刚度取18孔轨枕间距左右,将钢轨挠度变化率控制在0.3 mm/m以下,由此确定的过渡段结构动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遂渝线路基上双块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瑞谦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3):21-24,83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无碴轨道铺设施工技术,总结无碴轨道施工和维修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当务之急。 研究方法: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是国内首次尝试在路基上成区段铺设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从实践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施工工艺,研制改进工装设备,从而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施工科研任务。 研究结果:动车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试验段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无碴轨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总结,包括控制测量、道床混凝土施工及裂纹防治、低弹模混凝土摊铺、轨排组装与精调等,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遂渝线无砟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成标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39-43,57
研究目的:研究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一无砟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从而导出弹性地基上轨道板的运动方程;应用开发的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软件TRACKDYNA,系统地研究评估遂渝线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及其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快速客车、重载货车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CA砂浆动应力、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容许值。 研究结论:遂渝线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结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于双块式轨道过渡段,适当降低2种轨道连接点处双块式轨道前几个扣结点的轨下胶垫刚度,可改善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遂渝铁路无碴轨道试验段路基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遂渝铁路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施工实际,介绍了该试验段的路基过渡段处理方法,以及A、B组填料的质量标准、路基质量检测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设计,解决成段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难题,供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参考。研究结果:运用先进的理念对板式轨道(包括普通板、框架板、预应力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构造、材料及钢筋混凝土的裂纹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无砟轨道技术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的典型结构,在参考遂渝铁路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现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运用Winkler弹簧地基上叠合梁模型的计算理论,对车辆单轴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路基面动应力分布进行讨论,提出反映无砟轨道路基面支承刚度的基床结构地基系数计算概念,初步建立无砟轨道路基面动应力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的解析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车辆单轴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动应力分布表现为横向均匀、纵向三角形的基本形式;对路基面动应力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车辆轴重的影响不显著;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长期刚度的衰变将对路基面承受的动力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遂渝铁路无碴轨道桩板结构路基大比例动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质路基上的无碴轨道在国外高速铁路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却处于刚起步阶段。桩板结构路基是土质路基上无碴轨道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设计及计算还不成熟。在遂渝铁路土质路基上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桩板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此类结构进行大比例动态模型试验研究,希望为此类结构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遂渝无砟轨道及自动过分相系统的介绍,探讨了无砟轨道区段自动过分相系统地面感应装置的安装设置方式。该方式具有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特点,遂渝无砟轨道区段电气化工程试验及开通已近1年,经验证,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