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15):19-21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后,令市场憧憬中美双方就人民币升值似有达成共识的定局下,届时内地人士来港消费将变相享有更大折扣,而且最近中央频频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再加上目前内地房价偏高,预期将可刺激更多内地豪客“南下”,来港炒楼现象会更趋疯狂。  相似文献   

2.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3.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07,(49):14-15
CEPA第四阶段补充协议(简称CEPA5)将於明年1月1日实行,内地基金管理公司首次获:隹来港设立分支机构,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平台,投资全球的金融产品。在港股直通车缓行时,内地资金可由这批CEPA新贵填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预计最先一批申请来港成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基金公司将是获批QDII额度的内地基金公司。美国经济受次按的拖累添了不少未知数,减息的呼声日隆,不少分析均预计本周将会减息,更有银行家预期美国明年将减息三次,使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3.75%,以应对经济持续放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5.
尤安山 《经济导报》2007,(25):38-40
沪港经济合作源远流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沪港经济合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近30年来,沪港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香港在上海的对外开放中创下了一连串的“第一”,为上海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极好的催化作用。沪港经济合作成果辉煌,  相似文献   

6.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促进中港两地经济融合的重要平台。内地和香港自2003年6月签署CEPA以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一个开放及不断发展的自由贸易协议,特区政府与内地当局自CEPA首阶段於2004年7月7日全面实施後,不断磋商丰富CEPA的内容,分阶段加入更多有利营商的开放措施,为香港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开拓内地市场。踏入2007年,标志着CEPA全面实施迈向第四年,正好为这个重要的经贸平台作出阶段性的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消费市道回暖审慎乐观 尽管2009年12月零售业销货额统计要到2010年2月初才公布,但多家大型商场已率先披露,受惠於经济回暖,内地旅客来港消费意欲回升带动,圣诞节档期(12月24—27日)人流及销售均录得双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8.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22):46-46
本月初,厦门市市长刘赐贵到港三日宣传将首次于厦门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推介会上,他表示盼与香港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并继续加强内地与台湾之间的投资和合作。  相似文献   

9.
慕雲 《经济导报》2007,(13):6-7
内地致力推动经济转型.相关的政策纷纷出台.包括即将实施的“两税合并”等.对内地港资企业均有重大的影响。香港特区驻粤办主任梁百忍最近更指出,今年将是关乎珠三角港企能否生存下去的最重要时期。纵是如此.仍未构成港商迁离祖国转投他国的热潮,基於地缘及文化等问题,港商始终离不开中国内地这块热土.  相似文献   

10.
点评     
《经济导报》2006,(25):4-5
CUPA的面世,曾为低迷的香港经济带来生机。CEPA实施三年。不断扩大。对内地以至港澳地区的经济均有推动作用,效果不错。香港回归九周年纪念日快将来临,国家商务部日前透露,将会根据情况进一步充实CEPA的内容。相信中央领导来港出席纪念活动时将会有好消息公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国宝 《经济导报》2007,(26):56-57
中国经济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积极进军内地市场。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地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推动外资银行开展中国业务。在1994年~1997年期间,在内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由76家增加至175家,升幅超逾1倍。然而,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其后属于国家“窗口公司”的粤海集团发生信贷危机,令外资银行来内地的热情降温。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国经济急促发展,内地市场对富经验及具备专业操守的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内地企业纷纷来港招聘,吸引不少香港专才北上寻求事业发展机会。而随着中国根据世贸协议,开放资讯科技业、电讯业,银行及专业服务行业等市场,令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抢夺人才的情况更趋白热化。预期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同行业对具备国际视野及经验的管理人才需求将达至高峰,  相似文献   

13.
陆丰 《经济导报》2007,(23):42-43
近年来,内地市场正以其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纳着港人的投资。每年内地各省市赴港推介会频频不断,纷纷通过招商活动希望建立本地的优势价值链,以期整合当地强势资源,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记者於上月底参加“2007年江西九江(香港)沿江产业开发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签约仪式,走访了九江市有关部门,谈及港浔合作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原本计划於去年7月来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发展商——宝龙集团正酝酿卷土重来。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许健康在宝龙厦门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仍然有意前往香港上市,惟他不肯评论具体挂牌时间及集资金额。他只强调企业若要有更佳发展,必须要有更多投资者参与现时公司已就上市作好准备,待适合时间会再在港IPO。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它们在港集资.可吸收国际经验及资金.亦可学习企业管治。随着内地的持续经济增长.投资者对在港上市各大大小小的中资企业充满着憧憬,以及现在的H股企业相对於其在内地挂牌的A股价格的确十分吸引.就同一内地企业的A股与H股出现差价情况,按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近七成,因此不少投资者纷纷争相入市.希望在H股市场上创出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报》2007,(21):16-16
被雀为“女鞋天后”的内地民企——百丽国际(1880)于本月23日在港上市,这家获LVMH母公司及李兆基青睐的鞋股于公开招股部分录得逾516倍超客认购,入20手才能稳占一手,其冻结资金达4477亿元,超越工商银行(1398)的4156亿元,成为本港历来最大的“冻结资金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去年制订了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调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规划重点之一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藉着增加投入带动增长,改变为注重效率、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加快服务业的增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今後国家发展新的模式、目标和任务.标志内地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23):21-22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个国家两个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一大优势。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繁荣了香港股市,香港股市进入世界第四大证券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香港企业沪股市上市也将指日可待。沪港金融领域的互动与互补,不仅是沪港两地今後合作的重点领域,也将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现代化发挥巨大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彭伟新 《经济导报》2007,(26):140-140
港股在中央继续送出“回归十周年”的大楼,包括放宽QDII来港投资的限制、在回归纪念前暂时不升市场息率,以及确认本港成为中国对外的资本市场下,恒指终于在6月中向上升破之前21000点的阻力位,除了指数最高升上22085点的历史高位外,成交额亦突破1,000亿港元,最高更达1,200亿港元,令到投资者继续看好港股,不单止未有跟随内地A股指数出现调整,而且更愈升愈劲,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港珠澳三地合作协调共同发展,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专门举办“珠三角发展规划香港工商界论坛”,广东政府相关负责人和香港金融,物流及制造业人士相互交流,为未来香港及港澳与珠三角合作提出专业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