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焊接变形对建造精度、质量和周期影响,结合薄板、中厚板焊后的变形特点,以及中小型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通过对小组立,中、大组立,总组及搭载等阶段中焊接变形实船记录,找出船板选择、船体分段划分、坡口设计、装配及工装、焊接试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顺序等对焊接变形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应在设计阶段考虑焊接变形控制,从而解决船体构件焊接后变形复杂、矫正困难和精度偏差大的难点,为后续中小型船舶建造从焊接工艺设计进行预防和控制焊接变形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邮船型客滚船薄板分段存在刚性差,装焊吊运、堆放、火工等工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产品精度不高,质量难以满足建造要求。提出邮船型客滚船薄板分段建造工艺,从板材下料、小组立件制作到分段大组立与检查环节综合考虑,细化预处理工艺,优化装焊流程,严格控制各环节精度指标,大幅提高产品质,缩短建造周期,降低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船体外板(船壳)转圆板列的加工成型、装配,以往是在放样展开时加放30~50毫米余量,经过逐张加工成型、分段铺装焊接、构架划线,最后将余量割除。这样的加工成型、装配,既耗料又费时。为了减少误差,保证精度,节约材料,提高工效,缩短周期,沪东造船厂在25000吨货船的建造中,除了船壳的平直、缓曲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缩短船舶分段制造周期,提高分段产出能力,通过分析典型船体分段建造工艺流程,厘清工作任务的紧前紧后关系,找出影响整个分段制造周期的关键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分道建造小组立和增加中组立数量的措施,对关键路径上的装配任务进行工艺分解和流程优化,在总工时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复杂分段制造工期缩短20%。通过设计图纸和数据的双重落地,将该分段组立流程优化结果应用于实船建造中,从而有效缩短分段制造工期,提升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缩短船舶在船坞的建造周期,以47 700 t散货轮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在机舱分段上实施艉轴管照光、镗孔及机舱分段镗孔后的总段合拢、焊接和轴舵系照光工艺过程.首先对机舱区与货舱区船体状态进行测量与调整以达到整个船体总组合拢精度要求,接着进行轴系预照光、总段合拢定位以及总段合拢焊接,最后对轴系、舵系进行正式照光.此工艺的应用,使得机舱分段建造完成后即可进行艉轴管的镗孔工艺,缩短了船坞周期.  相似文献   

6.
超大型矿砂船(VLOC)是航运市场中的一种重要船型,其载重量大,是理想的铁矿石运输工具。平行中体结构是超大型矿砂船的主要载货空间,在整个船体建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平行中体分段肋板装配有杂组和肋板拉入两种工艺,但都存在着一些缺点。采用肋板压入工艺,提高了肋板的装配、定位效率及肋板压入精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缩短船坞周期,提出轴系分段镗孔工艺,通过改变工艺操作流程,把原坞内镗孔前移到平台开展,艉轴管分段在垂直状态下镗孔,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消除了镗排因自重所产生的扰度的影响,切实保证镗孔精度;相关分段搭载及焊接时,通过控制船体变形及焊接收缩变形,保证轴系的精度;进而提高了船舶建造质量和造船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加热弯曲成形中温度变化对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曲板成形时经常采用冷弯成形工艺,而冷弯成形时的回弹问题,严重制约其弯曲成形的精度和效率.基于动态显式求解的有限元分析,研究双曲率鞍形板和帆形板的冷弯压制成形工艺及其回弹量,给出不同类型曲率板压制成形的压模挠度经验公式.同时,针对拆解平台大弧板冷弯压制成形精度较差的问题,分析异种曲率板的压制成形机理,提出了修正的压模挠度,极大地提高大弧板的压制成形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船舶分段结构的特点,以及高效焊接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造船生产后对分段建造精度的影响,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探讨了大型船舶分段组立过程中的焊接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0.
1.合拢工艺的发展要求测量技术的改进在船台大合拢中,传统的测量技术由于简单,而不够精确,已经不再适应迅速发展的船台合拢工艺,特别是分段无余量上船台合拢工艺的出现,这种传统的测量技术就更不能满足其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大合拢阶段采用以往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段定位时,不能根据原始基准来直接测量其位置,而在合拢定位中,由于分段定位有误差,加上焊接引起船体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原始基点将不再适应测量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7,000m~3耙吸式挖泥船建造工艺与艉轴承制造安装技术的研究,合理控制了7,000m3双轴系艉轴管套、双发电机座在分段制作阶段的精度。充分三维测量技术在分段结构制作、艉轴承定位、双发电机座定位中的应用,优化焊接过程精度控制方案,制定各阶段的精度控制措施。最终通过轴系照光检验,验证双轴系艉轴管套与双发电机座精度,评估了双轴系艉轴管套与双发电机座分段安装精度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彬 《船海工程》2006,35(1):46-49
整体浇铸的尾柱采用传统的在总装线船台上待分段合拢后,再拉主机轴线定位安装的方法施工难度大、船台周期长。本文采用在总段上用经纬仪确定尾柱轴毂孔中心线前后靶点,然后拉钢丝线的方法来定位安装尾柱,并通过焊接方法及焊接顺序的控制来保证其安装精度。实践证明,该工艺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400000 DWT VLOC舷侧分段总组对接时因主板、结构对接产生错位、间隙超差,导致总段完工尺寸超标后难修正的问题,在进行分段总组时,采用在旁板及斜板半宽方向设置反变形量,统一定位基准、执行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从而实现降低总段搭载对接的错位量、开刀量,提高舷侧总段一次到位率及缩短船坞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14.
鉴于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船是中国首艘3 000 m深水铺管起重船,设计和建造难度大,在分析深水铺管起重船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总体建造、焊接、精度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应根据结构特点划分分段/总段,提高预舾装率;其次,托管架的焊接工艺是本船焊接的核心工艺,其安装精度的好坏直接影响铺管的功能;最后,通过制定合理的布置方案,加强过程控制,总组工具和工装优化,引入全站仪和三维模拟软件,实现精度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大型液化气(VLGC)船菱形液罐的分段总组形式和搭载形式区别于以往任何船舶,总组定位对罐体成型和鞍座精度的要求高,而整罐搭载安全风险大、建造难度高。文中采用先进的三维测量技术并结合现代精度控制技术,对传统的常规定位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制定了适用于VLGC船液罐总组、搭载定位的技术,实现了对液罐制作全过程精度的有效控制,保证了液罐成型精度、鞍座精度及液罐整罐的快速搭载,降低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研究,实现在生产设计阶段进行精度设计,确立船体结构件反变形的实施范围及标准,减少现场施工的精度误差,减少焊接变形造成的分段结构非正常修割,缩短分段制作、总组及搭载周期。制定船体结构件反变形加放方案及标准,达到提升装配效率的同时提高分段精度报验一次合格率,体现降本增效的理念,也为后续系列船的快速建造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文然 《江苏船舶》2019,36(4):35-38
为保证NG-2500X型自升式平台桩腿的尺寸精度和焊接质量,分析了该桩腿的结构形式及主尺寸、母材材质、主舷管及半圆板来料情况,并根据MSC的基本设计要求、美国船级社(ABS) MODU Rules及AWS D1.1等规范制定了一系列装配及焊接措施,涵盖主舷管接长、片体预装及大组装配等。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桩腿分段的建造精度和焊接质量,为桩腿合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同类桩腿总体建造精度控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日本造船焊接工艺的发展:1965年开始单面埋弧自动焊和大合拢分段立向对接接头的气电垂直自动焊;1975年前后大力推广重力焊;1980年起采用熔渣型药芯焊丝的CO2气体保护焊;1983年以后,开发了各种简单自动焊CO2气体保护焊机和多丝自动焊专用装置,实现1人多焊机的设想,推动了焊接机械化的进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根据传统的造船工艺,对于船体双层底、舷侧、艏、艉立体分段的外板,在其纵缝和横缝处均安排有一定宽度(一般为50毫米)的余量。因而在分段装配中,外板必须二次定位。进行二次定位,仅是外板余量的切除,就占去定位时间的一半以上,而且劳动强度大,采用手工切割时,质量也较自动或半自动切割差。这就阻碍了分段装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解决这个矛盾,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乔一 《船舶工程》2016,38(7):70-75
论述了国内首制系列83000m3液化气船A型液舱及次屏蔽低温钢焊接生产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工艺问题,进行了A型液舱及次屏蔽低温钢的焊接工艺研究、试验,焊接见证板的设置、力学性能检验等工艺要求及无损探伤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相关图纸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形成标准,为该系列船的顺利建造及交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