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油厂催化装置烟气存在SO2、NOx超标现象,因此研究催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显出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3种常用催化烟气脱硫技术和2种常用催化烟气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2.
CNG缸内直喷发动机稀薄燃烧火焰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用单缸光学发动机上,采用可视化技术研究缸内CNG直喷稀薄燃烧过程中喷射方式和点火方式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同时采用双喷油器、双火花塞,分析研究喷射时刻、喷射位置和点火时刻等参数对稀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薄燃烧过程中,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梯度对火焰传播和燃烧稳定性影响很大;混合气浓度梯度越大,循环变动越小,燃烧更稳定,但NOx排放量也增加。可见,控制稀薄燃烧过程的关键是控制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梯度,而它又直接影响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并陆续发布了法律文件以解决环境问题。为了达到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发电集团封锁了脱硫烟道的旁路,并对脱硫脱硝设备进行了改造。本文通过对火电厂机组脱硝脱硫设备的改造进行了分析,并对一些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脱硫脱硝环保设备改造后的控制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乙醇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添加了NOx的详细机理,得到包含64种组分和388个基元反应的乙醇机理。运用Chemkin-Pro软件中的零维单区内燃机HCCI燃烧模型,计算了乙醇燃烧过程中各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ROP)系数,确定了影响各中间产物生成的主要基元反应方程式。通过ROP分析,阐明了乙醇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氧,空气中的氧、氮的迁移演变历程,对主要中间产物的前躯体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及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促进了HCO,H,C2H3的生成,形成了能促进NOx生成的重要前躯体物质OH和O,导致NOx排放偏高。  相似文献   

5.
传统柴油机是以扩散燃烧为主的燃烧方式,其NOx和PM排放物的控制难度较大,可通过延迟喷油、废气再循环、高压共轨、增压中冷等技术的组合来改善燃烧过程,也可组织新的燃烧方式进行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1柴油硫含量对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单靠燃烧改进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气后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柴油机中使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和NOx催化转化器等。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可有效减少排放,特别是PM和NOx排放,但柴油中的硫会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TBD234柴油机有害物生成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用TBD234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及共轨喷射条件下的工作特点,确立标定工况下的燃烧、NOx生成和炭烟生成模型,并合理修正了模型参数。利用CFD软件对其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全过程的有害物组分浓度分布结果。结果显示NOx生成主要受燃烧温度和混合气浓度的影响,炭烟主要产生于浓混合气且贫氧的区域。从NOx和炭烟结果的对比发现二者分布区域形成互补关系,反映出控制NOx和控制炭烟的矛盾。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好吻合,从而验证了仿真参数选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辛木 《汽车与配件》2011,(17):19-23
为了满足欧IV到欧VI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尽量在机内控制微粒PM的产生,而在机外后处理过程中,采用尿素溶液对氮氧化物NOx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这一技术路线在欧洲占主流,欧洲长途载货车几乎全部采用这一方案,相关生产企业主要有康明斯、马克、  相似文献   

9.
从燃烧室结构、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点火方式、分层燃烧及燃油喷射方式等几方面论述了当代轿车,气油机实现稀薄燃烧所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所采用的催化技术(NOx直接催化分解技术、选择还原催化技术和吸附还原催化技术)和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指出了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汽油机稀薄燃烧,可以大幅地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为轿车汽油机实现稀燃,提高轿车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改善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对NO_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台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生物柴油、掺混油和石化柴油进行试验,对滞燃期、燃烧始点、燃烧压力、燃烧温度、预混燃烧放热规律和扩散燃烧放热规律等燃烧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发动机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最高燃烧压力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上升,预混燃烧累积放热率减小,扩散燃烧累积放热率增大;燃烧参数的变化是造成NOx排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氢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主要废气成分为氮氧化物(NOx)。通过对燃烧过程进行智能化设计,并采用稀薄燃烧和废气再循环(EGR),就能将NOx排放降至最低程度。由于发动机无法在所有的运行工况点均实现无NOx排放的要求,因此Keyou公司与TUFreiberg公司合作开发出了1种能从废气中高效去除NOx的催化转化器,并将其命名为“H2-DeNOx”,同时介绍了首次试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祁俊荥  钟绍华 《天津汽车》2007,(2):13-15,44
HCCI燃烧是一种新的发动机燃烧技术。文章研究了在不同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最大开启点下,NOx和CO排放随气门正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排气门正时提前很多且增压压力和过量空气系数在增大时,NOx排放最低,而CO的排放最高。阐述了有效降低NOx和CO排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NH_3—SCR法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NH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化学反应机理,阐述了该后处理技术结合优化缸内燃烧在提高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NOx和PM排放等方面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车用柴油机NH3—SCR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氨SCR系统是一种应用在稀燃发动机,可减少NOx排放,生产SCR用氨的后处理方法,该系统使用NO与H2作为原料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用于后续SCR脱硝.通过试验研究,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SHS)法合成了Pd0.01CuxCe(1-x)/2Zr(1-x)/2Oy(x=0,0.1,0.2,0.4)催化剂.用XRD...  相似文献   

15.
正废气再循环装置(简称EGR),主要用于减少NOx的生成量、减少废气污染。因为NOx是在高温富氧的条件下生成的,引入废气再燃烧,可降低混合气的燃烧温度,可以抑制NOx的生成量。废气再循环装置通过EGR阀把少量的废气引入进气歧管与混合气混合,进入气缸燃烧。废气中几乎不含氧,是不可燃气体。这些气体与混合气混合使其可燃成份下降,降低了发动机燃烧时的温度,从而减少了NOx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燃煤的烟气脱硫技术中以湿法脱硫技术应用最广,其脱硫效率也最高,是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方法。本文结合第二动力厂烟气脱硫实际,对其可选择的脱硫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几种典型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第二动力厂脱硫改造工程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秀敏  杨世春  高莹 《汽车工程》2002,24(5):445-450
从机内净化技术,机外净化技术和应用清洁燃料等方面讨论了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放技术,对车用发动机分层充气预混合稀薄燃料(MPFI)、汽油机直喷燃烧(GDI)和均质混合压缩点火式燃烧(HCCI)等燃烧技术,选择催化还原剂(SCR)、NOx存储器还原催化系统(NSR)、等离子体辅助催化剂等新的稀燃NOx催化剂和微粒处理系统,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不断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排放NOx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与其它类型的内燃机相比,柴油机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的优势不断得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车用发动机出现了柴油机化的趋势.但是,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汽车发动机的有害物质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各国相应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法规.车用柴油机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HC、NOx及颗粒物PM,其中由于柴油机自身的燃烧方式,NOx及颗粒物PM的排放特别受到关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颗粒物PM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微粒捕集器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上.本文仅对NOx排放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一高压共轨轻型柴油机提出了基于目标转速变化规律的起动过程瞬态喷油量的控制策略和确定方法,并与定油量和油量MAP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油量MAP控制方式在起动过程中虽NOx排放低,过渡转速波动小,但平均燃烧效率较低,HC和CO排放高;而定油量控制方式平均燃烧效率较高,HC和CO排放低,但NOx和CO2排放高,且过渡转速波动大。新的控制策略可根据起动过程瞬态转速变化特性精确控制喷油量,使各瞬态燃烧效率高,有效降低CO2,HC,CO和NOx排放,且起动到怠速可实现圆滑过渡。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脱销装置的广泛应用在降低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纵观在现阶段钢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脱硫脱硝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与其产业发展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对活性焦"为例,通过剖析对活性焦的基本特征,对脱硫脱硝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化探讨,以期为人们营造健康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进而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