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迎秋 《车时代》2011,(4):18-18
上汽集团发布了自己的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这个全新商用车品牌的推出,表明上汽在发展商用车上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相似文献   

2.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1,(13):26-27
早在年初,上汽将发布商用车。全新品牌的消息已在业界广为流传。随着2月28日,“大通”品牌的正式发布,上汽旗下的商用车品牌再添新成员。2009年。上海汽车全面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LDV旗下MAXUS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将MAXUSgf进国内并命名为“大通”。“MAXUS大通”不仅承担着上海汽车商用车品牌的使命,也承载了中国人拥有国际化商用车品牌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路智军 《驾驶园》2011,(4):36-37
2月28日,上海汽车集团发布国际化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上海汽车总裁陈虹、上海汽车副总裁肖国普等领导共同出席发布会。MAXUS大通品牌的发布,意味着作为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的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也代表其在商用车领域已经完成了全部布局。乘用车经验助力发展商用车上汽集团多年来对国内商用车用户的需求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自2006年10月,上汽商用车事业部成立,便开始着手上汽商用车品牌的规划。2009年,上汽成功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的MAXUS品牌,  相似文献   

4.
曲涛 《汽车与配件》2010,(30):56-58
谈论品牌必须要在营销的环境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在近十年的商用车品牌实践中,遇到了太多的关于品牌的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用车行业的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5.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1,(48):56-57
为了引导汽配流通领域讲诚信、扬名优、树品牌,推动汽配流通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国商用车配件名优品牌推广委员会、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前不久发起并组织了"201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2011年1 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隆重举行,对"201 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进行了表彰,并首次推出中国商用车配件"十大流通品牌"。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09,(39):12-12
在东风公司建立40周年之际,东风品牌商用车迎来500万辆大跨越。9月21日,由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乘坐的第500万辆东风品牌商用车——东风天龙从东风商用车总装配厂徐徐下线。  相似文献   

7.
江文 《商用汽车》2013,(1):72-74
江淮汽车所理解的品牌力是指品牌的综合力量,涵盖了创新力、产品力、制造力、人才力、营销力、服务力、管理力等。环顾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正处于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机:技术、销量、效益、品牌力不断提升,在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商用车领域,外资品牌也正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试图改变市场格局。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是选择卑微地存在,还是努力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国商用车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蝶变?中国商用车应以怎样的品牌形象屹立于世界?走过48年自主征途的江淮商用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累计产销轻卡、重卡和客车底盘等各类商用车200余万辆的骄人业绩。江淮汽车人深刻地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1,(17):34-35
从2011年2月28日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发布全新商用车品牌MAXUS以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上汽即在上海车展发布"MAXUS大通"的首款宽体轻客产品V80。V80肩负着上汽商用车品牌的战略使命,上汽商用车板块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通的前世今生作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商用车品牌之一,MAXUS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御用车辆,如皇家通勤、皇家银行、皇家邮政、皇室出行补给车等,  相似文献   

9.
每周新闻     
上海汽车发布国际化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2011年2月28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车)国际化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在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汽车工业是从发展商用车起家的。目前占汽车总量半数以上的商用车集中了较多的民族自主品牌(占商用车40%多,而轿车自主品牌只占10%),有成本低,价廉物美的优势,是汽车出口的主体(商用车占汽车出口90%以上),因而在汽车工业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2003年下半年,我国商用车市场冲出“非典”的困境,走出“后非典”的影响,到2004年上半年,终于步入平稳回升的新阶段。2004年对于商用车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商用车行业的一大新闻是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宣布成立综合性商用车集团——TruckBus GmbH,新公司将负责大众集团旗下曼恩和斯堪尼亚商用车品牌,此外生产轻型商用车的大众汽车商用车也将成为综合商用车集团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任施乐(Andreas Renschler)表示,把商用车品牌汇集到同一旗下,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满足卡客车业务的市场需求,从而加快决策过程。大众成立商用车集团的用意主要还在于公司内部的结构调整,对整个商用  相似文献   

12.
《重型汽车》2011,(2):7-7
上汽新成立的商用车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大通品牌旗下的首款新车V80,上汽商用车公司高层表示,这款以欧洲商用车设计标准和乘用车质量标准打造的新车将有四大车型系列,  相似文献   

13.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22):21-23
首届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于2012年11月11—13日在武汉举行。作为国内首个冠以"国字号"的专业商用车展览会,本届展会摒弃了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为辅的展览形式,整合了国内外商用车整车品牌及零部件、维修检测企业等资源,共吸引了国内外300余家展商。  相似文献   

14.
司康 《城市车辆》2008,(10):21-23
与国内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统计,2007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90%,其中卡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94%。  相似文献   

15.
与国内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统计,2007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90%,其中卡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94%。  相似文献   

16.
黄承林 《商用汽车》2013,(1):110-112
2012年1—11月,行业商用车累计生产340.16万辆,同比下降5.66%,累计销售346.08万辆,同比下降6.77%。总体看,卡车全线下滑,客车微弱增长。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在低潮期。1—11月,行业累计增幅4.03%,其中乘用车增长7.09%,商用车下降6.77%。预计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增速在5%以内,微增长特性尤其明显。商用车自主品牌危机并存,市场压力俱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1—11月,全车行业销售自主品牌汽车910.08万辆,同比下降0 16%,自主品牌占行业总销量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20%下降为52 22%。其中,自主品牌商用车销售342.96万辆,同比下降6 51%;自主品牌商用车占行业商用车总销量的99 10%;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3,(11):22-23
10月30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上,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签署联合品牌推广协议,正式命名"东风号"帆船将作为中国唯一赛船,参加2014—2015年度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此次战略联盟,将加速"东风"商用车品牌全球市场推广计划的实施。车展现场,东风天龙旗舰高调亮相,这一款剑指高端的东风商用车新一代的重卡产品将载着"东风"品牌驶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新闻     
中国商用车的先天优势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基础和脊梁的商用车,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商用车,其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载货车的总品牌数为97个,其中自主品牌为88个,占全部载货车品牌的90%。国内载货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主宰地位在短期内国外品牌是无法撼动的。50多年来,商用车始终是中国汽车市场前进的驱动主力。在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高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在公众为乘用车领域从无到有终于出现一些自主品牌的企业,并取得了一些实质进展而感欣慰时,那些一直在艰苦耕耘的中国商用车企业早已以自主品牌产品,和高达95%以上的占有率一统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天下,并在上世纪90 年代实现了出口。与乘用车相比,我国商用车企业早已不在有无自主品牌的层面上纠缠,而是在往更纵深的方向努力探索。以福田、金龙为代表的货车和客车企业都在凭借不同的自身资源和特点进行商用车领域的扩展。他们的成长发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13,(47):10-10
日前,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签署联合品牌推广协议,正式命名“东风号”帆船将作为中国唯一赛船,参加2014~2015年度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至此。“东风”品牌商用车的全球市场推广战略加速实施。东风商用车党委副书记秦捷和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首席执行官克努特·弗诺斯塔,代表合作双方签字并互赠了东风天龙车模和“东风号”环球航行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