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以来乘用车的价格平均降幅达4%左右,这个数字在2008年的汽车市场继续降下去,丧失了价格优势,自主品牌靠什么生存?销量背后的微利或无利,自主品牌靠什么发展?转型之后,面对更高一级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变得更小,品牌成为更重要的购买理由,我们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却仍在拉大。  相似文献   

2.
徐倩 《轿车情报》2010,(6):124-124
长安已由去年的中国汽车企业排行第四上升到第二了.请问您认为未来中国汽车自主研发会如何发展?徐留平:关于汽车排名,长安没有特别追求。排在第三还是排第四都没关系,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自主品牌的水平提高,把我们合作发展的水平提高,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我们在自主品牌方面要下大力气,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拓展。重型车我们也会有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国进一步强调自主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业创建自主品牌进入到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能不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有自己的商标?或者能不能出现中外合资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商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Q各位老编:您们好!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1.中国自主品牌路在何方?2.中外零部件差距在拉大,为什么?3.国外技术路线尚存三大隐患?4.中国推动自主品牌往哪方面发展?5.我们的零件在国内有立足之地吗?6.世界上有哪10款车是维修费用较高的高档车?最好附图。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汽车有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一个企业、甚至是整个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但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却不能掩埋国内客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客车行业的自主品牌真的有数字、图表中反映的那么强大吗?  相似文献   

6.
付于武 《时代汽车》2014,(10):20-23
第一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自主品牌路在何方?自主品牌受到了十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自主品牌已经历"十二连降",也许还未到谷底。对于汽车产业未来的形势,尤其是自主品牌,有乐观者,也有悲观者,但我们要做清醒者。所谓清醒,就是对于事物要有客观的判断。我国轿车的历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与百年的跨网公司相比,明显品牌实力不足。若再过二十年,当我们成长为肯壮年时,才会有资本与他们进行正而竞争或比赛。  相似文献   

7.
陈杰 《轿车情报》2012,(5):90-93
自主品牌的潜力到底有多少?来看看近年他们推出新车型的配置就可见一斑了。涡轮增压、无级变速、双离合。这些本属于合资品牌的专利已逐渐被自主品牌消化吸收。且不论这些装置的质量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而且它们的车价足以搅乱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如何发展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业内近几年可以说争论不休。从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无论怎么看都自有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在认识的矛盾漩涡中把握好前进方向,却是“性命攸关”的。上汽作为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汽车大集团,如何处理合资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怎么发展?无论合资、合作、引进还是发展自主品牌,重要的是看其能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从产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事实证明,只有自主品牌有所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车展看什么?香车?美女?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相对一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的车型,趁车展首次公开的自主品牌概念车似乎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在大部分车型动力、机械性能并未透露的情况下,我们议论最多的便是它们的外形设计,特别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前脸。 我们特地搜罗了一批新亮相的较有特色的自主品牌车型,来细细品味它们的前脸设计。毕竟它们最值得我们关注,它们是车展中跳跃的音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用品后市场的发展,其中尤其以轿车轮胎发展最为迅速。但在众多的实力竞争者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外来面孔,除了传统三巨头外,韩泰、锦湖、邓禄普等品牌也都不断加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难道中国的自主轮胎品牌只能接受局限于卡客市场或成为外资品牌的合资自品牌命运吗?  相似文献   

12.
马亮 《时代汽车》2007,(10):62-64
将自主品牌的汽车联合到一起,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进行一次万里巡游展示,其目的就是要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展示自主创新的成就。一路上,这些车的表现怎么样?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评价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2012,(9):26-29
这辆小SUV看上去怎么样,很像国际大品牌推出的新车型吧?这可是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车看上去挺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长城汽车设计的精气神儿!  相似文献   

14.
朱盛镭 《轿车情报》2004,(10):32-34
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目标,以自主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实现和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经营能力。需要我们重思战略,确立一个推动集团自主发展,规模提升,跨国经营和科技强身的自主品牌开发的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5.
《汽车杂志》2012,(5):62-64
一则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询意见稿,上榜车型全为自主品牌,引发圈内强烈关注,自主品牌的春天要来临啦?  相似文献   

16.
王黎民  孙洁 《轿车情报》2007,(12):110-117
通过上一次群英会的对比,我们很欣然的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懂得进步是大家都有的,本来就技高一筹的合资品牌,会不会将差距越拉越大呢?舒适与运动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谁能把它们中和的最好,谁就是高手。遗憾的是,很少有一款杰出的车型能让我们真正满意。既然难求圆满,那我就退而求其次,将这四款车型分类对比,捉对厮杀,;将运动与舒适分开对比。自主挑战合资,谁会是最后的胜者?  相似文献   

17.
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自主品牌车企去年均未完成销量目标。尚缺乏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如何在2012年自我纾困成为待解之题。2012,公众对自主品牌汽车不得不说的话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今天介绍的这个品牌是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少见的自主品牌,力帆汽车是由摩托车生产投身至汽车行业的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发展之后,依旧在努力着跻身自主品牌的主流行列。  相似文献   

19.
张韵 《轿车情报》2012,(4):154-159
作为第一辆换上“北”字新标的北京汽车,似乎让我们等得实在太久了。北京汽车有着多年合资品牌的经验,之前收够萨博又闹得满城风雨。而合资多年的北京汽车到底会造出怎样的自主品牌家轿呢?我们很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