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1):18-18
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一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朗一夕就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5,(20):13-13
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总裁陈虹做客新浪汽车嘉宾聊天室,当被问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自主品牌时,他作了如下回答:“对自主品牌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理解就是这个品牌只要能够被中国企业所主导的品牌就是自主品牌。并不是一定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才算自主品牌,可以是利用全球资源,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将就自主品牌汽车的定义作出解释,今后究竟谁是、谁不是自主品牌也许会有一个框架标准。把各企业的产品套进框框里试一试,能放进去的就是自主品牌,否则就不是。个人认为,这属于典型的二元论,不适合我国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2):38-40
作为目前已量产的三大合资自主品牌之一,启辰虽在上市之初与其它合资自主品牌一样因脱胎于外方品牌中陈旧车型而受到诟病,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而今,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对合资自主品牌独立的研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旧车型“变脸”就可以赢得市场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低价出口并不是自主品牌有意为之,与强大的合资品牌相比,选择中低端的市场突破是自主品牌必经之路。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综合实力的提高,高中低全系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皮卡行业的代表中兴汽车,已经实现了旗下高、中、低三个系列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张鑫  王伟 《车时代》2008,(8):160-167
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多年来不少自主品牌卧薪尝胆积极进取总算开拓出了属于中国人的一片天地。如今,又一个金色的季节即将来临,自主品牌又收获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11,(4):65
自主品牌份额的提升和自主品牌做强并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6,(1):34-34
“韩国20年来的自主品牌建设成功,取决于拥有三大因素.而目前我国的这三个条件都不是很具备。第一,企业自身的努力,这是前提条件;第二是政府的强力支持:三是整个社会对自主品牌的认同。这在自主品牌发展的初期几乎是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主品牌要想突出重围需要进行产品升级,就如同我国的工业出口走出困局一样,产业升级就意味着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占到出口的主要份额,  相似文献   

11.
最近被舆论关注的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中,400多款入选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产品,这让众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和业内专家都兴奋不已。其后虽然得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和“领导干部用车”不是一回事,但起码在目前的公车采购中能拿下这么一大块蛋糕,自主品牌企业也还是应该高兴。  相似文献   

12.
赵欢 《时代汽车》2014,(10):54-55
自主品牌的发展要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走渐进式升级道路,不盲目冲击"高端";自主品牌如果真的要有大突破,国家要有雷霆之举,否则难解决现实问题;汽车强国首先市场是开放的,自主品牌应该占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东风风神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合资自主品牌,这让我们在看待A60的时候潜意识里有一定的好感,就像风神的S30一样,我们仍然感觉A60是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尽管我们都知道它的平台来自轩逸。  相似文献   

14.
伪命题一:自主品牌 这个话是在北京车展的时候,与我友古清生、何伦PK的时候提出来的。老古说,这是针对合资企业的合资品牌说的。我当然不会认同这个解释,反问既然有自主品牌的说法,那么有他主品牌吗?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限购城市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合资品牌的市场挤压,自主品牌的成长仍面临着艰难的市场环境。品牌喜好不足,品牌形象弱化,市场份额下滑,这无异于是横在自主品牌前的"三重门"。自主品牌如何在品牌塑造期向上寻求提升和突破,从消费者对品牌的关键考虑因素,即品牌驱动力出发,才是根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时代汽车》2011,(8):102-102
由于在低端市场备受挤压,国内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发力中高端轿车市场,以微车起家的长安汽车也选择了这样一条“升级跨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汽运》2005,(4):3-3
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人才,不是知识产权,而是相关政策措施的尽快出台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明确规定支持自主开发,但是,由于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未变,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缺少实质性支持措施,所以尚未真正起到引导汽车企业走自主开发之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的上海汽车展上,自主品牌厚积薄发,新品迭出,与国际汽车巨头分庭抗礼,中国汽车终于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然而,这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6月初在昆明出席”西部车业论坛”期间,笔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请他就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开发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并不如2006年那样顺风顺水。小排量车市场持续萎靡、新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升以及主流自主品牌企业同时步入战略转型期,在一系列利空因素的作用下,自主品牌无论是新车销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展望2008年,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又该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时代汽车》2011,(8):108-108
品牌貌似是自主的,但技术却是受老外控制。坦白的说,合资自主用的技术都是过时的,像奇瑞吉利现有技术已远超这些怪胎品牌,但是在中国这个唯品牌论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市场,技术不是关键,不过是工信部发改委的领导,完成产业规划kpi(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概念游戏而已。(乐图乱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